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交织,沙市区文化和旅游市场迎来新一轮消费热潮。“老街焕新”“城市漫游”成为假日关键词,全区文旅活动丰富多彩、秩序井然,节日氛围浓郁,游客体验感与满意度持续攀升。沙市区将坚持“理念+场景+活动+配套+模式”的五位一体联动模式,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有味沙市”城市漫游嘉年华活动
突出理念优化
以打造“江汉明珠·有味沙市”文旅IP为核心,提升“三度三感三力”。一是提升“三度”。立足沙市“民国风”“怀旧风”“市井热”特点,挖掘更多自带流量和话题的传播内容,以优质服务提高流量承载力,提升情感共鸣度、服务便利度、文旅品牌度。二是提升“三感”。将阳台小剧场从“节日限定”转变为“常态化运营”,打造更多个性化、差异化和场景化的“非标商业”,提升仪式感、体验感、画面感。三是提升“三力”。打造一批“沙市必吃榜”“沙市手信”等产品品牌,鼓励开发具有沙市文化IP的文创商品,推动文旅经济与创意设计、会展博览等产业联动,邀约主流新媒体、网络大 V 、本土明星打卡沙市,提升策划力、产品力、传播力。
五一路美食街
突出场景打造
构建沉浸式、强情绪的文旅消费新场景。一是营造主题场景。贯通三大历史街区,以沙市码头、胜利街、中山路为基础,营造贯穿式游览体验。二是升级核心场景。以万寿宝塔、五一路、宝塔市集等为基础,对标五一路成功经验,布置景观小品、优化夜间亮化,提供打卡留念点。三是串联特色场景。升级“中山公园+”“章华台+”等特色场景,进一步丰富业态,提供更广泛的情绪价值。
沙市码头文创园
突出活动设置
一是开发文化演艺类活动。在沙市码头、中山路等地,打造“楚韵笙歌”实景小剧场,演绎楚文化故事、沙市码头往事,丰富街头互动表演、露天音乐会等多元演艺形态,推动演艺场景从室内向室外延伸。二是开发体育赛事类活动。持续做强沙市“羽冠摇篮”品牌羽毛球赛事、“沙超”品牌足球赛事等体育IP,充分利用公共体育场馆、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适时引入街头篮球、荧光夜跑、全民健身挑战赛等轻型化、互动性强的体育项目,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形成“以赛事促消费”的良性循环。三是开发民俗体验类活动。举办“沙市老味道”夜市等体验式活动,引导游客从被动的观看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吾悦广场
突出配套服务
协调交通部门增加公交线路和班次,设置街区文旅专线。全面提升重点区域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消除照明死角。实行“全天候”保洁,推行“席地而坐”的高标准卫生区。联合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联合管理机制,加强共享单车的投放和管理,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大赛巷小吃街
突出模式创新
注重运营创新,坚持“运营前置、治理先行”,构建“政府引导、国企主导、市场主体、群众参与”文旅产业发展格局,政府负责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提升,国企统筹全域业态整合,通过广告收益、增值服务、产品开发等保运营,同时引入专业的商业运营公司,负责具体项目的招商、运营和营销,充分激发群众文旅参与积极性和地方发展自豪感。探索租金、停车费、活动冠名、IP授权、联票分成等多种方式实现盈利,建立可持续、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注重产品创新,坚持用户视角、内容为王,积极推进跨界融合,大力发展“文旅+沉浸式体验”“文旅+科技创新”“文旅+演出”“文旅+特色文化”“文旅+运动”业态,推动文旅出圈。
文旅高质量发展,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不是“流量冲刺”,而是“系统深耕”。当理念破题、场景落地、活动引流、服务兜底、模式创新同频共振,当政府、国企、市场、群众携手同行,“江汉明珠·有味沙市”的故事必将越讲越精彩。
编辑:张钧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