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珍惜当下
壹 松江
松江,作为上海的“根基”,在许多人眼中是一个人文荟萃、礼仪之风浓厚的地方,似乎永远与喧嚣与争斗无关。然而,这种看法其实是片面的。因为,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江湖,有了江湖,就难免有是非恩怨。
回溯到1980-1990年代的松江,特别是九亭一带,那个时候与现在的情况截然不同。当时的九亭还没有被外来人口的涌入所打乱,周围的环境安静、自然,稻香飘远,虫鸟齐鸣。松江的老城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始终保持着一股淳朴的气质,除了一小部分地痞或醉汉偶尔在街头巷尾惹点小麻烦外,整体社会治安依然平稳。小昆山、泖港、新浜这些地方,也是安分守己,少有纷争的“乖孩子”。由于这些区域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接壤,大家生活平淡,少了金钱的诱惑,自然也少了许多争执,大家都愿意过着简单、宁静的日子,正如那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个年代,松江的江湖争斗主要集中在几个地方:佘山、泗泾、车墩和叶榭。
佘山,作为上海旅游的瑰宝,早在1970年代末期就被开发起来,到了1980年代,它成了上海人周末出游的热门地。对于松江来说,佘山也因此成为了经济最先崛起的地方。靠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佘山的居民收入远高于松江老城区的居民。随着钱财的涌入,当地不少人开始通过家族关系或者私人交情,组成团伙争夺旅游资源。1990年代初期,我亲眼见到过一次在佘山山脚下的游客集散地,两个团伙因一个简单的午餐问题发生了肢体冲突,场面一度失控。
泗泾的钢材市场在1980年代末期逐渐兴起,尽管那时它还不算一个真正的钢材市场,但已经吸引了不少人涌入。五金和钢管交易的利润非常高,这也引发了不少地头蛇和阿混的争斗。即使是曾经一同长大的村民,也会因着几块碎银而发生激烈争吵,甚至导致流血事件。
车墩的变化发生在1990年代初期,那时的影视基地建成并迅速吸引了大量的从业人员,影视行业暴利的特点使得很多人争先恐后地想分一杯羹。从群演到道具制作,每一条产业链都充满了金钱的诱惑。不同的团伙为了争夺资源发生了不少摩擦,车墩的繁荣带来了不少混乱,原本美丽宁静的乡村景色也因此变得喧嚣。
叶榭由于与金山、奉贤的交界地带接壤,也成为了混乱的温床。当地的阿混与金山、奉贤的势力相互交织,商业活动中充斥着非法交易和地下生意。那些与金钱打交道的人,也因此卷入了无休止的纷争。
贰 青浦
与松江相比,青浦是上海郊区中少数几个“老实孩子”,即便偶尔有些江湖恩怨,也只是零星的几起。青浦老城区是远近闻名的安宁之地,练塘地区也因其特殊地位而较为安稳,数十年来基本没有太大的动荡。赵巷、重固这些地方离青浦不远,受青浦影响,也保持了相对的宁静。
不过,青浦并非完全没有动荡。淀山湖、白鹤和华新三个地方曾是青浦的一些纷争源地。
淀山湖对青浦的意义,就如同佘山对松江的地位。这里本是以自然景色和“红楼”文化为卖点的旅游胜地,但由于阿混的存在,游客的争抢和利益的分配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每当有游客光临,争抢生意的阿混们总会大声争吵,甚至发展成肢体冲突,最终把一片风景如画的地方搞得是非不断。
白鹤的混乱与隔壁的花桥地区密切相关。花桥在当时的富裕程度吸引了不少人,而一些白鹤的阿混也开始与花桥的势力合作,开展非法的跨界交易。上海与昆山的边界地带存在很多管理漏洞,一些非法商品便通过这些“漏洞”流入上海市场,成为了阿混们的牟利之路。
华新地处南翔和华漕的交界处,属于典型的三地交汇区域。这样的地方往往是纷争的聚集地。华新的特殊地理位置吸引了来自各方的阿混,他们盘踞在此,利用这里的熟悉地理环境开展各种地下活动。尽管时有整治,但由于其复杂的地理关系,情况依然不时复发。
---
通过对这些地方的回顾,我们不仅看到了昔日松江和青浦的风云变幻,更让我们认识到,任何地方的安定背后,都离不开平凡人们的付出与坚守。岁月静好,正是因为我们在无数的波澜之后,学会了珍惜每一个宁静的当下。
上一篇:金锁关石林:山野“微度假”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