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聚焦佗城景区的推文登上人民日报平台,单日阅读量飙升至200万,刷新龙川本地宣传传播纪录。这场 “流量盛宴” 背后,是千年古镇的文化觉醒,更是龙川以文化赋能 “百千万工程” 的生动实践。
此次推文的火爆并非偶然。文中聚焦的佗城景区自2025年8月1日核心景点免费开放以来,便以 “非遗活化+IP赋能” 的创新姿态圈粉无数。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非遗大联欢” 巡游现场,龙川马灯舞、手擎木偶戏与潮汕英歌舞同台献艺,手作月光饼、杂技互动等体验活动让游客沉浸式触摸历史;“赵小佗” IP打卡墙与24个乡镇IP展联动,更让秦汉古韵碰撞新潮表达,4.9万游客的到访量同比增长55.54%,为宣传引爆积蓄了坚实基础。
从IP出圈到央媒爆款
龙川的传播奇迹绝非偶然
而是其全域文化赋能
与发展变革的必然结果
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百粤首邑”
曾面临文化资源“沉睡”
乡镇辨识度模糊的困境
如今的蝶变
源于三个深度革新
NO.01
文化挖潜从 “零散” 到 “系统”
龙川打破以往文化传播的碎片化局限,上至佗城120多处秦唐宋明文物古迹,下至24个乡镇的特色产物与民俗,均进行系统性梳理。佗城提炼秦汉文脉打造 “赵小佗”,龙母以丝苗米、腐竹为灵感设计 “米福”,赤光聚焦油茶果塑造特色形象,将抽象的历史底蕴与产业优势转化为具象化的IP符号,让文化记忆可触可感。
佗城镇IP形象——“赵小佗”
龙母镇IP形象——“米福”
NO.02
文旅融合从 “单一” 到 “立体”
龙川以 “还景于民” 为突破口,2025年8月1日起免费开放佗城核心景点,彻底打破文化体验的门槛。同时创新 “非遗+IP+消费” 模式,双节期间推出英歌舞展演、木偶戏体验、月光饼制作等活动,联动乡镇IP展与文创兑换,让游客从 “走马观花” 变为 “沉浸参与”,实现 “线上引流、线下消费” 的双向赋能,田心镇“畲族风情夜”便借IP之力带动消费融合,共吸引约2.8万人次游客到田心打卡游玩,带动周边住宿、餐饮等消费超103万元,强村公司活动运营增收25万元。
NO.03
发展动能从 “县域驱动” 到 “全域联动”
在龙川县委以文化赋能 “百千万工程” 的设计下,龙川将文化建设从县级延伸至镇、村一级。龙川县委书记黄鸣多次部署IP打造工作,推动与企业合作开发手办、文创等衍生产品,让IP融入圩镇建设、产业发展等全域场景。这种自上而下的统筹与自下而上的创新相结合,既凝聚了干群向心力,更让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量。
从粤北山区县到文旅宣传 “优等生”
龙川的实践印证
唯有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潮起来
才能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鲜亮
来源| 人民日报 羊城晚报 南方+ 龙川新闻客户端
编辑| 邹俏
校对| 谢芳卉
二审| 郑婷影
三审| 蓝俊辉
下一篇:我的第一次徒步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