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群四年级的家长,带着绿豆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上演大型历史剧#绿豆八天乐#”的新闻在网上爆火。
原来,在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三单元,有一个写观察日记的习作要求。于是,这个假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四年级学生和家长都接到了写观察日记的习作任务。其中包含了观察种子、树叶、月亮、小动物的变化。由于绿豆芽生长周期短,便于观察,所以成为很多家长的首选。
为了不耽误孩子的作业,又不影响出行,很多家长用塑料杯、玻璃瓶、塑料盆装上绿豆,一路边玩边记录,让绿豆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一位南京的妈妈一路上带着绿豆自驾去了江西、湖南、广西,奔驰了2000多公里,中途还坐了1个多小时的船。一位杭州家长说“绿豆陪着我们一家跑了500多公里。最后一天我们完成作业,豆芽也被我们炒了吃了,功成身退。”
其实,不光是四年级的小学生家长,家有上学娃的家长,应该都干过陪孩子发豆芽,种大蒜,写观察日记这样的事情吧?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干过这种事。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好像也是国庆节前后了,老师布置了让孩子观察植物的发芽生长,并写好观察日记的作业。节后,要带到学校去。
我们用一个透明的塑料小桶给孩子水培了10几颗大蒜。放在阳台上。孩子一有空闲时间,就跑到跟前去看,发芽了没?长高了没?一天能跑十几趟。那时候孩子还不会写字,但好在孩子有些绘画天赋,用画图的方式来记录蒜苗的发芽生长情况,倒是也做的有模有样。
开学前那天晚上,家长们纷纷在班级群里晒出了自家的种养成果。有和我们一样种大蒜的,还有些家长是给孩子发豆芽。大家的大蒜都才长了孩子的手指那么长的一截,而发豆芽的都长得特别好,又长又脆嫩,正是适合吃的好时机。
可是,那时候正值“口罩期”,第二天大清早,老师就在群里转发了停课通知,且停课多长时间尚不确定。我们种大蒜的倒是不受影响,晚几天去学校,刚好让蒜苗再多长几天,长高一点。发豆芽的可就犯难了,豆芽再长可就成豆苗了。不过,这也难不倒家长们。有人立刻再次洗豆泡豆,接着继续发。
那次停课好像是又停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开学当天,孩子们都带着自己的“成果”去学校了。我家的大蒜苗长了有10多厘米高了,很多同学二次发的豆芽也已经长好了,还有2个同学第一次发的豆芽还保留着,此时已经长成了郁郁葱葱的豆苗,满满当当两大筐。
那天的展示现场,相当的壮观。本来各班是在教室里展示的,老师和园长看着大家抱去的蒜苗豆芽豆苗,长势喜人,干脆让几个班一起搬到了操场上,摆了好大一片,把全园的小朋友都叫出来观察,连我们离得近的家长也跑去围观了。
展示完毕,老师带领孩子们把各自的“成果”搬回教室,又从厨房拿了一筐鸡蛋,炒锅,电磁炉,油盐调料,在教室里现场做起了蒜苗炒鸡蛋和凉拌豆芽以及豆苗鸡蛋汤。
在准备炒菜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没闲着。有人负责把鸡蛋打散,有人负责摘蒜苗叶。你没看错,蒜苗不是整棵没洗净吃掉了,而是只摘了大部分的叶子,留着可以继续生长。那次加餐,孩子们吃得可开心了。我家孩子带回家的蒜苗,第二次长起来,我们还又吃了一顿蒜苗炒鸡蛋。
因此,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是一点都不惊讶的。家里有上小学或者幼儿园的孩子的家长,应该都不止一次干过这种事的。我给孩子种过蒜苗(不是水培,是种在花盆里),发过豆芽,还种过碗莲。
对于这种“作业”,孩子们还是很喜欢的。对于幼儿园或者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多手工实践作业,差不多是给家长布置的,但这种“作业”,孩子们的参与度都会非常高。
我给孩子发豆芽的时候,孩子浇水特别积极,要不是我说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就够了,孩子恨不得一天浇水八百遍,隔几分钟就要问一次“我的豆芽是不是该浇水了?”或者“今天是不是还没给豆芽浇水?”,根本不用我催促,孩子的整颗心都扑在那盆豆芽上。
所以,如果遇到国庆假期,需要回老家或者外出旅游的,孩子一定会要求带上他的“宝贝”一起。这样既不耽误孩子观察、拍照,写观察记录,又能让孩子参与“照料”,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何乐而不为呢?
你有没有陪孩子做过类似的事情?孩子完成的怎么样?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表现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