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清风送爽,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在国庆假期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近年来,科右前旗推动文旅融合高品质融合发展,凭借丰富的旅游业态和优质服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实现了文旅流量与经济增量的双向攀升。
游客在兴安圣湖旅游度假区游玩(于舰勐 摄)
清晨的乌兰毛都草原早已褪去夏日的燥热,换上了金绿交织的盛装。远处连绵的群山,近处的牧草随风起伏,成群的牛羊点缀在草原之上,游客们或策马扬鞭,在辽阔草原上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或漫步栈道,在牧民的指引下体验搭蒙古包、挤牛奶等传统民俗活动,沉浸式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来自北京的游客魏亮带着家人专程赶来,他一边用相机记录草原风光,一边感慨道:“早就听说兴安盟的草原美,没想到秋日的草原更有韵味,孩子们在这里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还学会了简单的蒙语问候,这趟旅行太有意义了。”
草原上的蒙古包民宿更是一房难求,牧云山顶生态牧场负责人双河介绍,国庆期间50顶住宿蒙古包全部满房,地道的手把肉、奶皮子等美食每天都要准备近百份,游客的认可让他干劲十足。
体验蒙古族特色的“草原游”(于舰勐 摄)
来到巴日嘎斯台乡的兴安圣湖旅游度假区,这座刚刚获评AA级旅游景区的度假秘境,依托1829亩的兴安水库水域资源,以“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成为这个黄金周的热门打卡地。
远远望去,湛蓝苍穹下的圣湖宛如一条碧绿绸带蜿蜒于群山之间,晨雾漫过湖面时,粼粼波光与葱郁山峦相映成趣。游客们刚下车,就被湖边错落的蒙古包和平静的湖面所吸引,纷纷驻足打卡拍照。度假区内,各类娱乐项目精彩纷呈:年轻人扎堆挑战“高空七面体”和“特警八项”,在丛林穿越中释放活力;亲子家庭则在森林魔网嬉戏,或在垂钓区享受悠闲时光,山地越野摩托车的轰鸣声与孩子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据兴安圣湖旅游度假区总经理宫迪介绍,国庆前七天累计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旅游收入20余万元,“一站式”的休闲体验让景区好评率达到100%。
离开兴安圣湖,沿着整洁的乡村公路前行,科尔沁镇柳树川村的“川里人家”铁锅炖餐饮店已是人声鼎沸。这家9月26日才正式开业的特色餐饮店,借着国庆黄金周的东风迅速走红,成为农旅融合的新亮点。作为柳树川村产城融合基地的核心业态,“川里人家”坚持“田间到餐桌”的直供模式,所用的蔬菜、肉类全部来自周边农户,地道的农家风味让游客赞不绝口。“这锅炖排骨太香了,蔬菜的味道特别好,听说都是早上刚采摘的。”来自沈阳的游客李德边吃边说。
餐饮店的火爆不仅带火了本地农产品销售,更激活了乡村旅游产业链,基地内的乡愁文化馆、杨柳青农民诗社同步开放,游客们在品尝美食后,还能体验农事劳作、欣赏农民诗作,感受浓浓的乡村文化气息,更让柳树川村从“路过地”变成了“目的地”。
游客在川里人家沉浸式体验游(于舰勐 摄)
国庆假期科右前旗文旅市场的火热并非偶然。近年来,全旗深入实施“1020”行动,打造20个最佳旅游观赏地,推动兴安圣湖、巴音居日合敖包山等景区提档升级,同时深耕“三山五村十五点”特色旅游资源,促进草原旅游与农旅、体旅、研学旅游深度融合。国庆假期,科右前旗共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同比增长25.97%,实现旅游收入0.43亿元,同比增长21.97%。
科右前旗委书记、政府旗长刘海涛介绍说,近年来,科右前旗不断打造丰富全新的旅游业态,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推出更加精细化的服务,让游客全方位感受草原的浪漫和前旗的浓厚的文化底蕴,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从草原的辽阔到湖泊的静谧,从民俗的厚重到农趣的鲜活,科右前旗正以多元融合的文旅魅力,让每个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中的诗和远方,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文旅动能。(来源:科右前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