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在上海人民广场边的早点摊,煎饼果子摊主一边吆喝一边甩着辣酱,队伍后头排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手机举得比脸都高,嘴里嘟囔着“怎么又扫不出来”,旁边的大妈忍不住插嘴说“你别看他老外,跟咱排队一样傻”,空气里全是油味和微信付款码的电子声,这时候有个本地小伙子吐槽“我隔壁朋友上回买包子也是,手机支付卡壳,后面全是人瞪眼,差点急出火来”,谁也没想到,外头的游客跟咱一样掉坑,都是一身烟火味的日子。
深圳湾警务自助机前,德国工程师Hans Müller拎着行李箱,脸上还没褪去下飞机的疲惫劲儿,八分钟搞定签证延期,连窗口都没排队,他站那儿一愣,后头的西装男就催“快点快点,哥们等着出差呢”,视频拍完传上网,五十多万点击量,网友弹幕全是“这不科幻片吗”“我上次去美国续居留卡排了仨礼拜”,评论区直接吵翻天,西方网友质疑“这速度是不是特例”,本地网友反怼“你来试试,咱不靠吹”,八分钟成了新段子,谁还记得十年前出入境窗口那一排排小板凳。
西安钟楼下,刚下大巴的日本游客山田健太郎,手里还抱着刚买的兵马俑纪念品,背包丢了急得团团转,警察叔叔调监控,两分钟锁定捡包大爷,十分钟人赃俱获,回头日本媒体写成“外挂办案”,国内网友笑翻了“这效率,连小偷都没缓过神”,警局门口聚着一堆看热闹的阿姨,直呼“咱这治安比国外强太多”,可谁还记得那会儿丢钱包只能认倒霉,警察叔叔一句“我们尽力了”,现在变成“你别急,马上给你找”。
上海地铁23号线开出无人驾驶列车,站台边上美国博主China Mike举着手机一路拍,弹幕刷屏“未来感爆棚”,两百万点赞全在调侃“时空隧道”,地铁里有大爷嫌座椅太硬,有姑娘抱怨手机信号差,老外却一脸震惊,拍完视频称“美国地铁连门都关不上”,本地小孩吐槽“咱这都习惯成自然了,老外才觉得稀奇”,一车厢人各说各话,唯独速度没变,早高峰还是挤得人贴人。
北京南站到广州,453公里的试跑速度让西班牙游客集体闭嘴,谁都不敢信票价还能这么便宜,站台上本地大叔边啃包子边说“以前火车慢得跟蜗牛一样,一路下来膀胱都憋坏”,现在高铁上盒饭还能卖断货,法国妹子刚想买奶茶,发现排队三分钟,扫码研究五分钟,后头的大叔直接伸手帮她付了,笑称“数字中国不是盖的”,可她研究半天也没明白二维码到底咋扫,网友跟着起哄“钱包成了考古文物”,线下现金交易不到3%,沃尔玛收银员都说“现在带现金的都是老头老太太”。
半年时间,免签政策一放,入境外国人暴涨3.5倍,人均日消费185美元,比疫情前猛增42%,携程后台数据翻了几轮,发现外国游客不拍长城不挤故宫,光盯着VR体验、无人机航拍、手机遥控的胡同跟拍车,老外们打卡的不是地标,是“未来生活”,本地人听完只觉得新鲜,网友调侃“咱这体验都快赶上科幻片”,可谁还记得刚开放旅游那会儿,外头游客只认天安门和兵马俑。
西方媒体滤镜被一张张高铁票、一条条秒批业务戳穿,BBC记者坐完成渝高铁惊叹“代际差距”,纽约时报对新疆报道低头认错,德国工程师八分钟搞定签证,西方网友再也不敢说“效率低下”,本地网友翻出十年前的老新闻,感慨“以前啥都慢,现在啥都快”,有老外写长文吐槽“美国三周预约都不一定能解决”,国内网友直接怼回去“你不服来试试”。
景区还是有瑕疵,机翻英文标识让人哭笑不得,出租车司机遇到英文直接摇头,夜里点外卖地址写错了,外卖小哥绕了三圈还没找到,老外也有抱怨,手机支付经常遇到网络延迟,高铁盒饭常常卖光,网友自嘲“这些小毛病才显得真实”,有人调侃“咱们的未来生活也有堵车和断网”,菜市场大妈在旁边插一句“这才叫生活,别啥都当成科幻片”。
行业辉煌往事早就成了段子,十年前信仰式排队办证、人工检票、现金交易,谁还记得,扫码支付、无人警局、智能地铁全是这两年才火起来,老员工在微信群里吐槽“现在全是机器,连话都懒得说”,小年轻反驳“机器快多了,谁还想排队”,群里吵成一锅粥,旁观的网友只留一句“你们争吧,我先扫码买杯奶茶去”。
政策埋着暗线,价格法修正草案挂在墙上,规定怎么收费、怎么明码标价,地铁票价一涨,大家都盯着看,外头游客一脸懵,本地人心里门清,谁在挣钱谁在割韭菜,心里有数,上头说要管,底下还是照赚不误,谁都不傻,只是装着看不见罢了。
普通人要想少踩坑,就得学会看标识,能扫码就别掏现金,遇到不懂的多问一句,别嫌麻烦,打车最好提前用软件叫,外卖地址写明白,景区里见到机翻英文绕着走,遇到网络延迟就等一等,别着急,生活里没那么多天上掉馅饼,多点心眼少掉坑,烟火气里混出真本事,才是咱的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