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月精心修缮与活化的揭阳古城核心区,于国庆黄金周期间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向公众开放。这座拥有近千年历史的海滨邹鲁以“古城+非遗+民俗”的创新融合模式,为八方游客献上了一场深度沉浸式的“国潮”文化盛宴,更以“古今交融、活力迸发”的崭新姿态,交出了一份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的亮眼“成绩单”。
国庆黄金周期间,焕然一新的揭阳古城成为了粤东地区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据统计,假期八日古城核心区累计接待游客量同比大幅增长,呈现出“人潮涌动、客流如织”的火爆场面,为庆祝国庆与古城焕新,英歌、舞龙、舞狮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古城密集上演。这些活动不仅营造了热烈祥和的节日氛围,更让深厚的潮汕文化在游客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活”了起来,实现了有效的传播与传承。
潮人之家揭阳青年英歌队负责人 杨经纬:英歌舞代表的是一种拼搏,一种团结,一种奋进的精神。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英歌舞表演,让我们来自各地的游客感受到我们揭阳这边深厚的潮汕文化的魅力。
漫步青石板路,感受历史韵味,游客随处都能亲手体验手拉壶制作、品尝地道潮汕美食、入住由老宅改造的精品民宿,实现了从“观光”到“沉浸”的深度体验。古城的“烟火气”与“文艺范”完美结合,有效拉动了假日消费,成为揭阳文旅经济强劲复苏的生动缩影。
广东汇泰肉脯食品公司副总经理 李丹丹:像我们这些本土企业也是深深受到古城历史的影响,跟着文旅的步伐,我们也是立志要做好揭阳肉脯, 吸引这些外地游客了解我们认识我们,助力我们企业做大做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揭阳酱油酿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黄桂盛:最让我触动的是游客对文化的认可,有北方游客在我们这边试吃小吃、潮汕特产,边说 “终于尝到正宗潮汕味道”,还有人跟着英歌、青狮巡游队伍拍照,回过头就来买揭阳非遗手信,伴手礼。这种“带着文化认同的消费”,比单纯卖产品更有文化的认同,让我们在推广锦盛酱油的同时更有动力,把揭阳的味道和历史传承出去。
国庆前夕,揭阳古城保育活化项目首期工程顺利竣工。本次工程秉持“修旧如旧,传承文脉”的核心理念,对中山路、西马路等核心街区的骑楼立面、传统巷道进行了系统性修复。如今的古城仿佛一位梳洗完毕、身着盛装的老者,在国庆的礼赞中欣然“醒”来,吸引无数镜头聚焦。
揭阳市榕城区双峰寺常住法师 释如诚:我们的游客每天都在增加,也有从全国各地乃至外国友人来我们这里祈福,来双塔、藏经楼打卡,每天游客都在增加,像双峰寺本身也是处于古城的中心,特别是去年国庆对外开放后更是成为揭阳一张名片。
揭阳市榕城区古城原住民 林欣建:揭阳古八景之一的 “南浦渔歌”,它是揭阳古城保育活化的核心项目,它打造的亲水步道,重现“小桥流水、渔舟唱晚”意境。双峰双塔,经过十多年的打造,以传承历史文脉和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古城中的骑楼街区,也是揭阳的标志性景区,以修旧如旧的手法,对沿街建筑物进行保护性修缮,展现了历史的风貌,彰显了对城市历史的传承。
揭阳古城在国庆节的焕新开放,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赋能与城市更新实践。它不仅盘活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了城市的品牌形象和市民的自豪感,更在文旅融合促消费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首战告捷,未来可期。随着后续活化工程的深入推进,揭阳古城必将散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为揭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揭阳市榕城区古城原住民 林欣建:这两年,揭阳市委市政府推动 “古城保育活化”的工作以来,作为土生土长的榕城人,感受非常多,上级在推进古城保护建设中,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效果。我们相信,我们的古城经过精心打造之后,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漂亮。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揭阳酱油酿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黄桂盛:希望政府能进一步规范商业布局,重点引入非遗和老字号品牌、特色民宿等等,同时也加快进贤门周边建设, 解决游客“逛得累、住得少”的问题,抓好中山路等街区的“人车分流”、卫生保洁,完善双语标识,让外地甚至外国游客体验更顺畅。
详情请关注今晚6点半揭阳生活频道播出的《民生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