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营党主席改选上演现实版“权力的游戏”:原本被视作大热门的郝龙斌民调雪崩至个位数,而势头凶猛的郑丽文因一句争议言论遭遇支持者倒戈。 戏剧性转折中,长期被边缘化的学者张亚中凭借强硬两岸论述异军突起,这场选举彻底沦为“黑马突围战”。
郝龙斌的溃败:算盘打得太精反而满盘皆输
郝龙斌的竞选策略从一开始就埋下隐患。 他依赖赵少康操盘,试图通过捆绑卢秀燕、韩国瑜等“大咖”争取派系支持,却适得其反。 与卢秀燕会面时,对方避谈选举;韩国瑜的“心想事成”祝福也被揭穿仅是客套话。 更致命的是,他以“准备不足”为由缺席首场辩论,转而私下拜会大佬,被基层批评“脱离群众”。 民调显示,其支持率从20%暴跌至5%,赵少康的媒体攻势反而坐实“酱缸文化”质疑,让郝龙斌被讽为“提线木偶”。
郑丽文的陨落:成也言论,败也言论
郑丽文曾以“打破酱缸文化”的犀利主张收割民意,网络民调一度飙升至66%。 但她近期提出“若当选愿与日本右翼分子高市早苗会面”,触犯蓝营敏感神经。 深蓝支持者尤其是军系背景的“黄复兴系统”强烈反弹,原本力挺她的季麟等人转而重新评估支持对象。 尽管郑丽文拒绝道歉,但基层已出现信任危机,民调正面评价跌至三成以下。
张亚中逆袭:两岸论述成最大杀器
当郝龙斌和郑丽文相继失分时,张亚中凭借鲜明的“统派”立场收割战场。 他直接主张两岸应结束敌对状态并推动和平统一,甚至提出《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具体方案。 这一态度获得洪秀柱公开背书,马英九办公室执行长萧旭岑也强调“新领袖必须谈统一”。 深蓝势力因郑丽文失言纷纷转向,张亚中更主动接下郝龙斌的辩论挑战,计划与卢秀燕餐叙扩大影响力。
幕后关键力量:洪秀柱与马英九的定调
洪秀柱虽否认支持特定候选人,但她与马系人马均强调“党主席必须明确推动和平统一”,间接为张亚中铺路。 而黄复兴系统(蓝营军系组织)的动向成为胜负手,该群体曾在4年前支持张亚中,如今因郑丽文争议可能回归。 与此同时,郝龙斌被爆出以不分区席位交换派系支持,涉及傅崐萁、张丽善等人,进一步削弱其正当性。
选举风向的本质:蓝营基层渴望破旧立新
这场改选暴露出蓝营基层与旧派系的撕裂。
但最终,两岸论述的清晰度成为试金石。 当美国降低对台战略重视、岛内防务计划受挫时,候选人能否在统独问题上展现坚定姿态,成为决定支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