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骏马蹄声远,黔南风情迎客来。10月1日,正值举国欢庆之际,贵州村马第三届端节旅游季系列活动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盛大启幕。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130余人组成交流团队,携21匹草原骏马奔赴盛会,在“贵州村马”的舞台上,与黔南各族群众共赴一场文化交融、竞技逐梦的盛宴。
极具特色的各巡游方阵参加巡游。徐朦 摄
活动当天,可容纳数万人的观众席座无虚席,现场彩旗飘扬、欢声雷动。开幕式上,一场跨越南北的文化交响惊艳全场。三都水族舞蹈《耕耘·稻浪》,以灵动舞姿再现水族先民躬身劳作、喜迎丰收的农耕图景;锡林郭勒盟带来的内蒙古歌曲《白马赞》,用悠扬旋律勾勒出草原白马驰骋旷野的豪迈身姿。更有蒙古族呼麦的一人多声部奇妙音色,与水族古歌的婉转悠扬交织共鸣,时而苍劲辽阔,时而清澈绵长,完美诠释了中华音乐文化“多元一体”的深厚底蕴,引得台下掌声此起彼伏。
三都水族文化吸引内蒙古游客积极合影留念。徐朦 摄
开端仪式上精彩的文艺表演。徐朦 摄
随后,“贵州村马”全国邀请赛燃情开赛。北疆草原的骑手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驾驭骏马在依山而建的赛道上疾驰,骑术精湛利落,尽显草原儿女的飒爽英姿;三都水族骑手则凭借灵动娴熟的技法,展现出山地赛马的独特风采。双方骑手同场竞技、互为映衬,马蹄翻飞间扬起的不仅是尘土,更是南北民族文化交流的鲜活气息,现场万名观众的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将氛围推向高潮。
精彩激烈的赛马比赛。徐朦 摄
惊心动魄的马术表演。徐朦 摄
这场跨越地域的赛马盛会,不仅是速度与力量的比拼,更搭建起南北民族心手相连的桥梁,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互动中悄然生根发芽。
作为“中国赛马之乡”,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村马”赛事早已从传统民间习俗,成长为全国闻名的文旅体育融合IP。这里的赛道依山傍水而建,无鞍赛马的野性与激情,传承着水族千年马文化的独特记忆。此次锡林郭勒团队的到来,为赛事注入了草原游牧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草原马文化与水族马习俗碰撞出奇妙火花,为“村马”IP赋予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万人长桌宴。
赛场之外,非遗展示区同样热闹非凡。锡林郭勒盟带来的牛骨雕刻、奶制品等产品琳琅满目,展现草原文化的厚重底蕴;黔南好物专区里,水族马尾绣、蜡染、水书等特色产品也令人目不暇接。游客们或驻足观赏、细细品味,或与非遗传承人交流互动,深刻感受南北文化的迥异与共通。
夜幕降临,万户水寨灯火璀璨,一场热闹的长桌宴缓缓拉开帷幕。酸汤牛肉的酸辣鲜香、腊肉的醇厚浓郁,还有糯米饭、水乡白切鸡等,各种口感独特的美食同台亮相。各族群众围坐一桌,举杯共饮、畅谈欢笑。
内蒙古方阵步入开端仪式会场。徐朦 摄
“第一次在山间赛道赛马,感受到了水族同胞对马的真挚热爱,这和我们草原儿女的情怀是相通的 。”锡林郭勒盟演出团队导演感慨道,此次交流不仅是草原文化的一次精彩展示,更让团队学到了贵州“文旅 + 体育”融合发展的经验,为两地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都水族自治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草原马文化的豪迈与水族马习俗的灵动碰撞,让‘村马’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更有张力,这正是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体现。”
水族同胞热烈欢迎八方来客。徐朦 摄
此次活动的举办,并非两地首次携手合作。今年7月,黔南州应锡林郭勒盟邀请,以内蒙古自治区蒙古马超级联赛为平台,在文旅资源共享、马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结下了深厚情谊。如今,双方再续前缘,以“马”为媒,进一步深化文旅体领域合作成果,是落实国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
从锡林郭勒的辽阔草原到黔南的青山秀水,骏马是跨越千里的文化使者,交流是连接各族群众的情感纽带。这场以“马”为媒的盛会,不仅是北疆文化与黔南风情的深情对话,更是两地推动旅游产业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两地在文化交融中,共同绘就了一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画卷。
下一篇:注意!这些地方,请谨慎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