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庆佳节,青海读书会邀您共赴一场“品读青海,看见自己”的文化之旅。青海,这片雄踞世界屋脊的净土,藏传佛教的酥油花绽放千年智慧,土族安昭舞旋转着七彩袖间的热情,撒拉族花儿在黄河岸边唱响生命之歌。青海湖的碧波、茶卡盐湖的镜面、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群,与三江源头的冰川共同勾勒出地球第三极的壮美画卷。当我们翻开青海的诗篇,不仅读懂山河的辽阔,更在唐卡艺术的笔触里、在土族艺术的盘绣中,照见内心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热爱。敬请关注!
文图/张风英
青海省湟源县坐落在西宁以西,青海湖之东,北临祁连山,南连拉脊山。湟水河、药水河依山而流。这里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藏文化和汉文化的结合部,史称“海藏咽喉”“海藏通衢”。它承着千载风云,成就了独具魅力的宗教文化、地域文化和雄浑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北极山坐落于湟源县城北侧,海拔约2849.3米,是祁连山支脉向南延伸形成的一座峰峦。 北极山"山不高而秀雅",有"路不陡而通幽"的意境。山上五峰罗列,因此得名"北极"。
入秋后,山上的松树、青杨和桦树会呈现出"松青、杨黄、桦叶变红"的层林尽染之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壮美与苍茫。远远望去,浅绿、翠绿、墨绿与亮眼的、沉静的黄色排列在一起,编织成北极山秋日最绚丽的锦缎。
高低参差不齐的植物,在山的折褶里静静地生长,漫步山间,可见松柏依然青翠,白杨叶片已披上金甲,桦树则染上了红色。远远近近的树木,形成了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
北极山的美景,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如描绘了从北极山俯瞰湟源美景的“高望远瞰群川,树罩湟源隐绿田。赤岭山腰云绕带,清溪河畔柳含烟。” “魁星阁上白云游,湟水蜿蜒东自流。浓郁繁花埋野径,清香碧草掩荒丘。”如勾勒出北极山作为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要冲的历史地位的“座锁唐蕃丝路地,峰连王母玉庭巅。心寻凤辇龙旗影,目落丹城要塞川。” 诗人们用诗词歌赋,记录下北极山的四季风光和历史底蕴。
如今的北极山,在保留历史底蕴的同时,也焕发着新的活力。游人可以从北极山脚下东北侧上山,半山上有数个观景台,伴随高度的递增,驻足品鉴不同的风景,沿着山脊到达揽胜楼后,可以顺着木质栈道,沿着西北的山脊下山。弯弯曲曲又整洁漂亮的一节节木板鳞次栉比,不同的角度上山坡上五彩斑斓的风景。
虽然北极山的面貌随着时代有所改变,但它的灵魂依旧。秋风拂过,五彩的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千年的往事。“青山不语”,北极山只是静默地注视着湟源小城的变迁,年复一年地更替着大自然赐予的衣装。登山后可俯瞰湟源县城全景及蜿蜒的湟水,是远眺的绝佳地点。而每一位到访者,登临山顶,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如果能在清晨看看日出,您一定会想起史铁生的这段经典文字:
“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在这秋日的绚烂中,一路的畅游中,我相信您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感悟。
张风英,1973年出生,籍贯青海西宁,1995年毕业于青海医学院。湟源县作家协会会员。从医二十余年,忙忙碌碌的工作,认认真真生活,用心感受,用爱发现生活中的美,用文字记录每一个心动时刻,用照片儿记录刹那间的美丽,让生命的印记熠熠生辉。青海读书会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