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山西历山4A级景区因运营方破产已历经三次流拍,9月26日,其三拍起拍价降至1.18亿元,较首次拍卖折价超36%,但最终因无人出价再次流拍。该景区坐拥华北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却因债务危机未能如期迎来接盘方,目前景区已闭园两个月。
历山的窘境并非孤例。据搜狐旅游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已有至少9家A级景区被拍卖,从2千万至5亿元不等,而成交仅2家。
据阿里拍卖平台信息显示,此次被拍卖的山西垣曲历山景区资产,其核心由舜王坪、皇姑幔、猕猴园及码头等重要景点构成。专业评估机构报告表明,该批资产清算价值约为1.59亿元,涵盖房屋建筑、机器设备、车辆及电子设备等。
作为华北地区稀缺的生态与文化资源,历山景区以其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著称,森林覆盖率超过90%。景区兼具生态观光与“舜帝文化”历史人文价值,于2009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然而,显著的资源禀赋未能有效支撑其持续运营。因运营主体山西历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出现严重债务危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不抵债,该公司于2025年4月被法院裁定宣告破产,景区资产随之进入司法拍卖程序。
舜王坪图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A级景区被摆上货架已成为常事。据搜狐旅游不完全统计,过去五年间,全国至少有9家A级景区面临类似破产拍卖境地,景区经营权及相关资产已成为拍卖平台上的常客。
例如2020年1月,江苏省4A级景区静思园园林被拍卖;2022年4月,四川省4A级景区竹石林风景区因其运营公司破产,景区在阿里资产网上拍卖,最终流拍。今年6月,江西青龙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寻乌县丽泉酒店有限公司被拍卖,起拍价5.06亿元,二拍流拍,三拍即将开始。
除了这些被拍卖的的景区,还有目前申请破产的景区。2020年5月,河南省栾川县人民法院公告显示,栾川养子沟旅游休闲度假有限公司申请破产,其运营的养子沟生态旅游风景区于2011年被正式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年6月,野三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旅投公司),作为野三坡景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方,被一家建筑工程公司申请破产重整。
坐拥优质自然资源的景区为何陷入破产困境?历山景区的破产轨迹具有代表性。其运营主体山西历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负债总额达2.38亿元,旗下6家分公司长期依赖借贷维持运营,2023年启动重整后因无法招募到战略投资者,最终被法院宣告破产。
类似地,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在改制期间因产权不明晰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转而依赖民间借贷,20年间积累大量高利贷,最终资不抵债;江西婺源熹园景区运营方朱子实业名下资产仅3亿元,债务却高达5亿元,重整投资人资格拍卖遇冷。
重资产投入与回报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债务压力。野三坡景区管委会曾公开说明,该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投入主要依赖银行及融资租赁资金,尽管门票收入保持增长,但财务费用、折旧及维护成本占比过高,加之旅游淡季与疫情影响导致收入中断,最终引发债务危机。
野三坡景区
据《第一财经》报道,栾川养子沟旅游休闲度假有限公司在破产前已累计投资数亿元,开发了8大景区、108个景点,并配套建设了老年公寓、文化购物广场、度假别墅群及160余家农家宾馆。由于上述投资未能产生预期回报,公司最终陷入破产。
行业专家指出,过度依赖门票收入是制约景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河南一家5A级景区的副总经理魏广杰透露,自然景观类景区门票收入通常占总收入50%以上——这种收入的模式也逐渐不适于如今旅游行业的发展。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旅研究院院长刘东江认为,尽管业界一直强调提升二次消费,但实际转型效果有限。
魏广杰还表示,这些景区存在的比较核心的问题是利润率太低,“山水景区里人力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卫生、后勤等工作人员,成本会占到35%到40%,另外依托于自然风光,要对山体湖泊进行改造和维护,这些成本是很高的。”
部分曾面临破产或拍卖的景区,其后续发展路径呈现分化。据搜狐旅游观察,部分景区通过经营调整实现业绩回升,亦有景区仍处于运营停滞或低度运行状态。
以国内首家破产的5A级景区龙潭大峡谷为例,该景区于2017年因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程序,近年则通过亲民价格策略实现客流回升。今年5月,景区因推出1元冰棍、2.5元黄瓜等低价商品受到关注。“五一”期间,该景区接待游客9.6万人次,同比增长23%,单日接待量最高达2.3万人次,创历史峰值。
龙潭大峡谷 图源网络
政府主导的重整更易吸引资本。张家界在债务重整中明确要求投资人具备产业协同能力,当地政府划定“注册地址不迁出”的底线,既保障了地方税收,也为景区引入资源整合能力更强的投资方,目前已启动玻璃栈道、沉浸式演出等新项目。
然而,多数流拍景区仍处于停滞状态。历山景区自2025年4月破产后,仅保留基础森林防火职能,舜王坪等核心景点关闭,周边农家乐大量停业。四川西部竹石林景区在2023年流拍后运营方失联,景区长期关闭,仅偶有当地村民进入。
少数景区维持最低限度运营。米仓山大峡谷在资产拍卖期间保持开放,但游客量较高峰期显著下降,2020年“十一”假期日均接待量仅350人。湖北百宝寨景区红果滩旅游渡运码头已被纳入省“十四五”乡村振兴旅游渡运码头建设规划,目前改造工程仍在推进。
业内分析指出,A级景区头衔为景区建设与服务提供了重要标准,但已非“金字招牌”。当前游客需求已从单一观光转向服务、性价比与文化体验等多维度,仅依赖自然资源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终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撰文 | 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