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空心”的滇西村落
如今因一池温泉重焕生机
村民与游客共泡一池水
闲话家常间
温泉经济
悄然改变着这里的一切……
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弥城镇高芹村,村口温泉池边暖意融融,村民与游客围坐池沿,泡着温泉闲话家常,水汽氤氲升起。
高芹村旅居小院 马素萍 摄
谁能想到,这个曾因青壮年外流、农房大量闲置的村落,如今借着温泉资源重焕生机,每天慕名而来体验温泉的游客超过300人。
大理州地热资源丰富,境内温泉遍布。仅洱源县就有56处泉点,牛街乡日可开采热水资源量达2万余立方米,占全县总量一半以上。这些温泉水温跨度从30℃至90℃不等,涵盖硫磺泉、弱碱性碳酸复合型温泉等多种类型,富含硅、锂、氟、锶等多种矿物质,兼具康养价值与舒适体验,构成了大理发展温泉旅居的天然优势,也为业态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大理地热国 赵立林 摄
近年来,大理州积极盘活资源,推动温泉资源从观光型向旅居型升级,让汩汩热泉成为助力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在这场产业升级中,“温泉+”融合模式成为旅居发展的亮点。大理地热国作为洱源县发展温泉旅居的核心点位,现已建成占地1000亩的4A级景区,每天平均出水量1000立方米,打造的大型露天温泉区可同时容纳万余人泡汤。
牛街温泉 赵春荣 摄
该景区不仅实现“一房一汤池”的私密旅居体验,更延伸出多元服务,推出养心池、药池等特色泡浴项目,搭配温泉煮蛋、温泉炖鸡等美食;联动凤羽砚台、雕梅等非遗资源,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配备健身房、环园区健康步道等设施,还与县中医医院合作提供专业理疗服务。这种“温泉+康养+文化”的组合,让大理地热国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住宿游客占比近28.33%,2025年1-8月营收超3300万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漾濞县漾波温泉
与洱源县大型温泉旅游景区不同,漾濞彝族自治县则凭借差异化定位,在大理温泉旅居版图中打造独特IP。依托地下360米深处自然形成的硫磺碳酸混合泉资源,石门关景区以“1+N”全域疗休养模式,打造云上新天地旅游康养项目,配套建设温泉康疗中心、健康步道等设施,并融入非遗体验与体育赛事,成功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每年接待疗休养团队超百批次。
漾濞古驿温泉
平坡镇古驿温泉按照旅游度假“休闲社区”概念,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儿童水上运动等服务,不仅适合城郊型短期的度假休闲,还满足游客深度疗养保健需求。今年5月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通过结合当地彝族民俗文化、茶马古栈道、自然山水等人文、美食资源,漾濞目前已形成温泉特色业态集群。
弥渡高芹村 段苏航 摄
在温泉旅居发展中,乡村成为最具烟火气的载体,也让旅居从短暂休憩变成可触摸的生活日常。弥渡县弥城镇高芹村作为自涌型温泉村落,穿村而过的温泉水,成为天然资源禀赋。当地按“修旧如旧”原则,盘活16院闲置农房,规划打造48套温泉入户的旅居小院,保留飞檐老瓦的乡土风貌的同时,又配备现代化软装。村口免费开放的温泉池成为村民与游客的社交场,也让旅居者快速融入乡村生活。
弥渡高芹村 段苏航 摄
洱源牛街乡则展现出温泉与日常的深度绑定。作为茶马古道驿站,这里数十家温泉酒店沿街道分布,村民每日到温泉井打水洗衣做饭,热泉已融入生活肌理,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秋冬疗养,热泉切实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支撑。
弥渡高芹村 段苏航 摄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升级,大理州各地针对温泉资源实际,积极推出“温泉+康养”“温泉+理疗”“温泉+美食”等体验内容,并通过挖掘当地生态和民族文化资源,持续丰富“泉-疗-赏-游-购-健”多元旅游产品供给,为不同客群提供自然疗愈、心灵放松的高品质旅游旅居目的地。
目前,大理州已挖掘出洱源牛街乡、弥渡温泉小镇、漾濞石门关、大理栖谷温泉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温泉旅居点位,正逐渐形成从景区康养到乡村旅居的多元产品矩阵,为大理旅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云新闻客户端(李丽)
图片:漾濞县委宣传部、洱源县委宣传部
编辑: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