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高端住宿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2025年总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传统酒店集团、房地产企业和国企背景租赁品牌三大势力竞逐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
近年来,中高端住宿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长短租结合模式迅速崛起,成为提升资产收益率和满足多元化需求的主流解决方案。
2024年10月,锦江酒店(中国区)与雅诗阁中国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雅诗阁旗下中高端商旅型公寓酒店品牌Quest以及锦江酒店旗下社交型公寓酒店品牌憬黎的在华拓展。URI观察到,几乎同期,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升级租赁住房品牌"城投宽庭",推出高端服务式公寓产品线"宽岚",定位高净值人群需求,首批三个项目(宽岚·万竹、宽岚·大境、宽岚·绿湖)已入市。
01
市场新格局:
规模增长迅猛,三大势力竞逐
中高端住宿市场正处于快速扩容期。根据行业综合预测,2025年中国中高端住宿市场总规模预计将突破1.5万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实现翻倍增长。
细分市场表现如下:中高端酒店市场约6000亿元,占酒店总规模的50%以上;服务式公寓主要受益于城市更新与存量改造;长租公寓中高端市场规模约5400亿元,占比整个长租市场的30%;公寓酒店作为新兴融合业态,2025年规模预计达2800亿元。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华住集团、锦江酒店、首旅酒店的中高端酒店市场份额已分别提升至46.4%、58.7%、27.5%,凸显其市场主导地位。
目前市场已形成三类主要玩家:
传统酒店集团孵化的品牌(如华住旗下的城家公寓、锦江与雅诗阁合作的憬黎和QUEST),依托成熟管理经验和会员体系实现快速扩张,通过特许经营模式,结合本土化特色,加速品牌化进程。
房地产企业转型品牌(如万科泊寓、中骏方隅),通过"长租+短租"复合业态打造青年社区新地标。近期,中骏方隅公寓在成都高新区推出855套服务公寓,毗邻英特尔、华为等企业,配套1000㎡公区;万科泊寓与隆赞合作在厦门打造中高端自贸公寓,采用16亿元基金收购资产的轻量资产结合模式。
国企背景的租赁品牌(如上海城投宽庭、浦发有家臻享),以强大资源整合能力推动保障性与市场化业务并行发展。浦发有家与漫柏集团合作推出珊瑚世纪臻享(高端)和M寓(中高端)项目,专为浦东新区人才打造中高端服务公寓;上海城投推出"宽岚"品牌,打造居住+休闲+社交复合场景,AI系统性能监测,对标国际服务公寓。
02
模式创新:
长短租结合成为收益提升关键
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主要企业纷纷推出灵活住宿方案。核心优势在于:提高入住稳定性,减少季节性波动影响;提升资产收益率,通过灵活定价最大化收益;降低运营成本,共享基础设施和管理团队。
URI研究发现,优化租期设置,"长短租"不仅能够最大化保证出租率,同时也能通过灵活变动租赁时间,在长租"兜底"的同时,通过短租灵活的溢价产品配置,获取多样性市场周期的收益最大化。
例如,铁狮门与辉盛国际合作的上海五角场辉盛名校服务公寓,提供307间公寓,采用长短租结合模式,单间RevPAR达500-1449元,月租10000-13000元,配备宠物友好房型,获得LEED金牌认证。
城家·瑞贝庭在成都春熙太古里推出西南旗舰店,180间40-60㎡房源提供长短租服务,配套建筑一体化洗碗机、共享健身房、影音室,并举办川剧主题活动。
长短租结合模式能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以城家公寓东莞万科松山湖科学城店为例,通过长短租结合,其年总收入从纯年租的734万元增加到了1068万元,增长了45%。
03
需求变革:
租赁边界模糊化,消费升级驱动
租赁市场的边界正在被不断打破。各大酒店集团抢滩长租业务,长租公寓也开始做短租产品,"长短租"混合经营模式在不断被尝试。
这种模式变革背后是消费需求的深刻变化。"许多年轻人,换个工作,换个男朋友、女朋友都会改变租房需求,这种需求变化已成为一种常态"。
商务休闲(bleisure) 风潮也越来越明显。这种"商务"和"休闲"的结合,指的是既包括商务活动也包括个人休闲活动的行程。与此关联,酒店行业也不断拓展这一新兴领域,公寓酒店成为热门。
跨境商旅市场也在快速增长。携程商旅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9月中旬,跨境商旅人次已反超2019年,增长36%,同比2024年同期增长73%,创造历史新高。
04
国企进场:
保障与市场并重的双轨发展
国企背景的企业正在成为中高端住宿市场的重要力量,在履行保障性住房责任的同时,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型。
上海城投是专业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总资产超6000亿元。2019年,"城投宽庭"品牌进入培育期,"力争打造上海领先租赁住宅运营企业,树立租赁住宅行业的标杆"被纳入品牌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当中。
杭州安居集团发布"幸福安居"品牌,构建"12万+"房源矩阵,并通过收购商品房项目转为高端服务公寓。
2025年3月25日,雅诗阁中国与武汉城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将雅诗阁旗下高端服务公寓品牌盛捷与中端品牌雅院引入该项目。项目计划于2027年9月同步开业,总客房数达577间,将成为武昌滨江商务区规模最大的国际旅宿集群。其中,武汉盛捷徐东项目定位高端商旅客群,规划254套单房至三房公寓,配备早餐厅、健身中心等设施。武汉雅院徐东项目则聚焦追求质价比与长期主义的精英人群、海归群体,323套单元以单房公寓为主力产品,搭载智能门锁及线上服务平台。
这些国企背景的企业在保障性住房与市场化运营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既实现了社会价值,也探索出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型。
05
产品进化:
五大维度重构业态逻辑
URI总结,成功的长短租结合项目在产品设计上体现出五大进化方向:
1. 房型复合化:根据城市、商圈和客群属性,按比例配置短租酒店与长租公寓房型。如瑞安房地产在上海新天地打造的综合服务公寓,整合商业、文化、居住空间,定位沉浸式生活方式体验。
2. 客群多元化:短租覆盖差旅、家庭出游和微度假需求,长租则面向企业高管、外籍人士及科研人才。
3. 业绩稳定化:以上海为例,此类项目旺季入住率超90%,淡季维持在75%-80%,年化收益较单一模式提高15%-20%。
4. 渠道多样化:除集团会员体系外,还与长租平台、涉外中介及企业客户建立异业合作。
5. 成本精准化:通过模块化设计、装配式施工与集中采购,将单房造价控制在10-15万元,与传统中高端酒店持平。
06
挑战与前景:
需求增长与运营压力并存
中高端住宿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需求方面,2025年中国中高收入群体占比将从2021年39%增长至54%,催生对旅居消费升级需求。
同时,受大环境影响,被砍差旅预算不再住高星酒店的商务高管,也需要找到符合预算又保持品质的旅宿产品,经URI调研,83%的商务高管会考虑本土化中高端服务公寓来替代原有的住宿标准(例如瑞贝庭、馨乐庭等)。
然而,行业也面临挑战。日租业务的核心卖点是提供比酒店更便宜的价格,但同时需要提供类似酒店的全周期服务,包括保洁、布草、管家、安保和前台服务等,这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管理难度和运营成本。
长租公寓在做日租业务前需要考虑几个关键问题:如何控制人工成本;如何解决对在线旅游平台(OTA)的依赖;如何应对长租客户和日租客户在需求、服务和消费习惯上的显著差异。
据公开数据统计,2025年9月,酒店市场多数类型品牌指数较8月有所下滑,仅国际高端酒店和短租公寓成为仅有的正向增长类型,表明在市场扩张的同时,产品差异化与运营效率将成为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
结语
展望未来,中高端住宿市场将继续向灵活居住模式转型。
在这个赛道中,具有酒店基因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将继续引领行业变革,为消费者提供更灵活、更高品质的住宿体验。铁狮门、雅诗阁等国际品牌与本地企业的合作案例也表明,"国际标准+本土智慧" 模式正在成为市场主流,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不断延展的产品和服务。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 URI复核整理、URI Data Bank
撰文: URI研究中心
内容审核:韩晓
内容复核:木兮
运营编辑:树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