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注意到,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以下简称“三亚旅文局”)创新推出文旅融合新模式,通过将诗歌艺术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为城市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作为这一模式的重要实践,该局于2025年5月19日正式聘请知名诗人陈昂担任“三亚市旅游服务质量体验官”。随着陈昂为三亚各大景区创作的系列诗歌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三亚旅游市场再度掀起热潮,不少游客表示正是被诗中描绘的三亚美景打动,专程踏上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亲身体验诗中的浪漫与美好。
一直以来,三亚凭借得天独厚的热带滨海风光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但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在众多旅游城市中持续保持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文化内涵,成为三亚旅文局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此次携手“诗歌王子”陈昂,正是该局在文旅融合道路上的一次突破性尝试。通过诗歌这一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载体,为三亚的景区注入文化灵魂,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更能深度感受三亚独特的文化魅力。
自受聘“三亚市旅游服务质量体验官”以来,陈昂深入三亚各大核心景区开展体验创作,从亚龙湾海底世界到蜈支洲岛,从椰梦长廊到鹿回头,每一处标志性景观都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将对三亚美景的细腻感悟与深厚情感融入笔端,相继创作出《南山不二词》《椰梦长廊游记》《小洞天的山》《蜈支洲岛的草书》《亚龙湾海底世界》《三亚手记》等一系列诗歌佳作。这些作品生动描绘了三亚的山海风光与民俗风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三亚的热爱与赞美。值得关注的是,陈昂为三亚景区创作的系列诗歌一经发表便收获广大读者好评,传播数据十分亮眼,其中《小洞天的山》仅在“顶端新闻”平台上线一周,单篇阅读量就突破 50万。这一数据不仅充分彰显了陈昂诗歌的强大传播力与群众影响力,更直观印证了三亚旅文局此次文旅与诗歌融合探索取得的显著成效。
陈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三亚的景区赋予了全新的魅力。在他的笔下,三亚的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变得鲜活而生动。如《从三亚回来的第六天》中“离开三亚的瞬间,云在天空努力地游着,向大海告别”,简单的几句诗,便将三亚的空灵与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亚龙湾海底世界》里,“快艇驮着一串尖叫,从海参的鼾声中游过,软珊瑚在透明的舱底,慢慢舒展成流动的画笔”,生动描绘出海底世界的奇妙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想要潜入海底,一探究竟。而在《小洞天的山》中,“鳌的脊背浮出海面,青檀树的根须,紧紧地抓着玄武岩”,又为大小洞天景区里的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蜈支洲岛的草书》中“二十七米能见度的蓝,澄澈如礁盘上搁浅的月轮”,让蜈支洲岛的绝美海景跃然纸上。《椰梦长廊游记》里,“椰树在薄雾里舒展身体,浪花堆出乳白色的阶梯”“太阳从海平面缓缓升起,早起的灰掠鸟,呼吸着湿润而清新的空气”等诗句,将椰梦长廊的清新与浪漫展现无遗。《鹿回头的雨》中“凤凰花泼红了石栏,棕榈叶在腰间晃成了水潭,鹿回头的雨,清新自然多情浪漫”,为鹿回头景区营造出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
《卖椰姑娘》描绘了“暮色自天边缓缓流淌,古铜色的手臂,托起一枚枚青色的海洋” 的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天涯是未启程的远方》中“风穿过椰林,阳光捻作银色的弦,天地间立起一具竖琴”,让天涯海角更具诗意。《南山哲思录》里“云影掠过汪洋,月轮坠入玳瑁的碧波”,尽显南山的宁静与深邃。《三点钟的西岛》中“礁石晃动,水珠在坑洼里,凝结成旋转的星群”,将西岛的静谧之美呈现给读者。《蜈支洲岛拾句》中“二十七米深蓝一眼见底,蝴蝶落在南海的蓝绸之上”,再次强调了蜈支洲岛的迷人风光。
这些诗歌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后,引发了强烈的反响。除了《小洞天的山》在河南日报顶端新闻平台收获超高阅读量外,其他诗歌也在各大社交平台和新闻媒体上备受关注。许多网友被诗中的美景和情感所打动,纷纷表示“被陈昂的诗种草了三亚”“一定要去诗中的三亚看看”。
随着陈昂诗歌的持续发酵,三亚各大景区的游客量明显增加。不少游客在游览时,会特意对照陈昂的诗歌寻找诗中的景致,体验“诗中景、景中诗”的独特乐趣。亚龙湾海底世界的潜水项目预订量大幅上涨,蜈支洲岛成为众多情侣和年轻人的打卡胜地,椰梦长廊更是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散步休闲的游客。
三亚旅文局与陈昂的合作是一次成功的文旅融合实践。诗歌让三亚的景区更有温度、更有故事,也让三亚的旅游品牌更具文化底蕴。可以说,陈昂的诗歌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了三亚的美景与游客的心灵。而这份独特的连接,也让不少游客对三亚的“文化馈赠”充满期待,渴望能将这份诗意记忆带回家。为此,三亚旅文局将结集出版陈昂为三亚各大景区创作的系列诗歌,作为饱含心意的“三亚的礼物”赠予每一位前来三亚旅游的游客。在三亚旅文局的积极推动下,这场文旅与诗歌的碰撞,正让三亚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感受这片土地的诗意与美好。
转载自日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