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桂林芦笛景区内的朝晖楼改造完成,以一家网红民宿的形式重新揭牌,在很多社交媒体上,也有“网红”前去打卡的内容。不过对于这栋“焕然一新”的建筑,有人认为更时尚更“出片”,也有部分网友提出,影响了这栋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朝晖楼的美感。
▲改造前后的芦笛岩朝晖楼 受访者供图
对此,红星新闻记者查询后发现,芦笛岩朝晖楼由设计师尚廓设计,于1975年建筑正式落成,并在2017年被列为桂林市中心城区历史建筑名录。
对此,8月15日,桂林市秀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工作人员查询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该建筑不属于文保单位,因此改造只需要符合设计建设规范等要求,并在住建部门备案即可。
改造
50年历史建筑变身“网红民宿”
周末一房难求
今年4月,桂林日报发表的一篇名为《芦笛朝晖楼:看桂林与世界初遇时的模样》的文章,曾详细介绍了这栋建筑的历史。
文章中介绍,朝晖楼由设计师尚廓设计,从图纸到建成花费约两年时间,1975年建筑正式落成,总长约37米,主体两层,局部三层,每层各设一个接待室,有大、中、小之分,可以同时接待三批来宾。一、二层各设一个敞厅,可供游客游览饮茶。
▲刚建好时期的朝晖楼 图据桂林日报
▲改造后成为“网红”民宿的朝晖楼内部 图据桂林旅投集团微信公众号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朝晖楼的建筑目前已经被改造为一家民宿并已在今年7月开业。据广西日报此前的文章介绍,民宿开业“标志着桂林旅投集团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桂林旅投集团也在7月初通过公众号文章介绍:“盘活朝晖楼这一承载桂林外交记忆的珍贵资产,是旅投集团响应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战略、践行‘活化历史、赋能未来’理念的关键行动。”
8月16日,红星新闻记者通过旅行平台查询后发现,该民宿除了可以提供住宿外,还设有屋顶咖啡馆,近期房间每天的价格在500多元至1000多元,周末价格比平时稍高。该民宿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因为民宿刚刚开业不久,加上在这里拍照比较好看,很“出片”,因此有不少客人前来拍照或者订房,本月16日、17日的这个周末,房间几乎都已经订出去了。
在各个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博主晒出了自己在这家网红民宿拍照打卡的照片,很多网友留言询问地址、价格等信息。
争论
改掉了经典设计,“审美降级”?
适应新需求,建筑更时尚?
不过对这座基于50年前老建筑改造的“网红”民宿,引发了一些网友的争论。有网友在看过改造前后的建筑照片后认为,改造后的“网红”民宿改掉了原来朝晖楼的经典设计,从外表上几乎看不到原有建筑的影子,而且和原来的建筑设计相比“审美降级”。也有人认为,老建筑改造要适应新需求,改造后的建筑更时尚,而且也更“出片”。
▲改造前的朝晖楼 图据桂林日报
据桂林日报今年4月文章介绍,朝晖楼原设计资料记载,“基址原有外露的山岩都原样保留,穿插在建筑底层一带,好像建筑架在岩石上面一样。这样处理不仅节约了土石方工程,而且将自然形态引入建筑内部,使自然材料变成建筑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底层接待室向前挑出大阳台,增强临空的感觉,二层大接待室的四面装设大玻璃窗,使周围自然景色尽收眼底。”
据广西日报今年7月的文章,改造成民宿后,朝晖楼“其整体风格与桂林山水相得益彰,外观质朴而不失典雅,融入了当地传统建筑元素。走进房间,装修精致,智能设备齐全,每间客房都能让客人躺在床上便可眺望窗外的秀丽山水”。
红星新闻记者从当地网友拍摄的照片中看到,改造成民宿后的朝晖楼整体结构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原有的部分露天区域进行了封闭而变成了室内的部分,原来不能登临的二层屋顶被改为了露台。
历史
曾被评为“桂林市历史建筑”
当地文旅部门:不属于文保单位
红星新闻记者在广西桂林市秀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查询到,2024年6月曾有一条关于“芦笛岩生态民宿项目”的改建登记备案记录,不过秀峰区发改局相关工作人员15日表示,并不清楚该备案记录是否涵盖朝晖楼的改造项目。
▲改造后成为“网红”民宿的朝晖楼外部 图据桂林旅投集团微信公众号
值得注意的是,朝晖楼曾经在2017年时,以“芦笛半山阁”的名字被列为桂林市中心城区历史建筑名录。据桂林市政府当时发布的《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17年桂林市中心城区历史建筑名录的通知》内容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依照有关规定,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各司其职,切实做好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
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要求,对历史建筑进行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或者使用性质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改造后的“网红”民宿露天咖啡厅 图据桂林旅投集团微信公众号
对于民宿的改造,经营这家民宿的相关负责人8月15日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改造工程是在朝晖楼原有建筑基础上进行的,整体布局并未发生重大改变,而且也是经过各级部门审批的,“由于原有的装修设计年代久远,已无法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此次翻新旨在提升其功能性与美观度”。
红星新闻记者随后联系了桂林市秀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经工作人员查证,朝晖楼虽被列为历史建筑名录,但并不属于文保单位,因此相关改造工作由城建部门负责。
桂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15日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该局主要职责在于监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问题,并在竣工验收时进行审核,而关于建筑改造的具体设计与规划,则应由负责该项目的桂林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解释说明。
红星新闻记者随后又联系了桂林旅投集团党群部,相关人员表示不负责该项目的具体事宜,并承诺安排项目负责人与记者取得联系,但截至发稿时暂未获得回复。
专家:
让老建筑“活起来”是一种盘活方式
改造过程应保留传统建筑风貌
8月16日,福建理工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教授姚洪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现在很多地方会将老建筑加以改造利用,建成餐厅、民宿,让老建筑重新“活起来”,这实际上也是盘活老建筑的一种方式。此前国家文物局也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等政策,其中也提到,可以按照《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试行)》要求,利用文物建筑开设博物馆、陈列馆、艺术馆、农村书屋、乡土文化馆和专题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也可利用文物建筑开办民宿、客栈、茶社等旅游休闲服务场所,为社区服务、文化展示、参观旅游、经营服务、传统技艺传承和文创产品开发等,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不过一个老建筑改建后,到底是改得更好了,还是出现了所谓的‘审美降级’,每个人的评价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合法合规,在改造的过程中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同时进行合理化的改造。这也需要当地的相关部门在规划设计时做好把关。 姚洪峰说道。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实习生 王佳一
编辑 杨珒 责编 邓旆光
上一篇:第六届西安啤酒音乐嘉年华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