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做短视频、盲目推高端产品,钱花了却没效果。” 很多旅行社的转型失败,不是方向错了,而是踩了 “脱离客群、流量断层、服务脱节” 的坑。避开这 3 个陷阱,转型成功率能提升 80%。
坑一:误把 “中产” 当 “年轻客”,产品水土不服
某社照搬年轻人的 “网红打卡团”,给 50 + 群体安排 “一天 3 个景点 + 深夜直播”,结果投诉率飙升。正确做法:按中产需求设计,如 “每天 1 个核心景点 + 午休 2 小时 + 当地美食体验”,携程 “老有意思旅行团” 就是这么做的,供不应求。
坑二:只做私域,拒绝公域流量注入
不少社依赖 “朋友圈发广告”,半年后私域活跃度下降 60%。记住:私域是 “蓄水池”,公域才是 “进水口”。每天花 1 小时做抖音内容、回复 OTA 咨询,就能持续获得新客,浙江某社靠这招让私域月增 300 人。
坑三:重营销轻服务,流量来了留不住
花大价钱拉来客户,却在行程中 “减配”:承诺的 “四星酒店” 变快捷酒店、“专业讲解” 变导游兼职。中工网指出,服务过失会让 90% 的客户流失。反之,青岛某社因 “主动退还不新鲜餐食的费用”,客户转介绍率达 60%。
转型的本质是 “换思路”,不是 “换形式”。避开这些坑,把精力放在 “懂中产、做服务” 上,传统旅行社照样能在新市场里活得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