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潘庆芳 王银环 袁超 张顺顺
继8月15日起,70台大巴车、20台出租车在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火车站,免费为跑友提供接站服务后,8月17日7时,2025巴东野三关半程马拉松在22公里蜿蜒曲折的“四好农村路”上开跑;武汉市民王明明和朋友一起驱车一小时到团风县,日游牛车河环库路,夜宿特色民宿木屋,品尝绿色生态美食,拍摄路车山水美景;武汉市民周帆带着父母和孩子走咸(宁)九(江)高速公路,从喧嚣都市直达清凉世界的通山县九宫山,九宫山游客量同比飙升182%,过夜率突破70%……
这是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持续推进交旅融合、实现多方共赢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公路成风景沿线看点多
8月13日,中国地质科普公路——G348三峡公路沿线服务区、停车区、打卡点停满了各地牌照的私家车、旅游大巴。
“从网上看到G348美丽公路,打卡了听风谷、明月台等打卡点,一路都在停车拍照,的确是收获满满。公路成为风景,沿途的匠心设计则是‘小确幸’,小孩看得都不愿意离开。”来自湖南长沙的自驾游客李女士说。
按照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的统一部署,全省各地持续加大路域环境整治力度,让公路成为一道风景。
省道249咸丰路段化身“生态画廊”,这条串联山水美景的交通纽带正成为当地避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地通过路域环境提升、智慧管护和交旅深度融合,让一条公路激活全域“凉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行驶在这条“七彩画廊”公路上,每一步都是风景。咸丰县通过边坡覆绿、花卉精细化种植,打造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走廊。盛夏时节,沿线鲜花竞相绽放,让游客的旅途从起点就充满诗意。
车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牛背脊骨红色旅游公路,宽敞平坦的双向沥青路、沿线绿色的安全防护栏、黄色的标线、整洁的路容路貌、红色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这条红色旅游路起点与省道219平交,终点与牛背脊骨战斗纪念广场顺接,吸引了不少追寻红色文化的游客打卡拍照、避暑。
在畅通公路串联的大悟县河口镇顺山村大别山兰花产业园里,游客既能在公路上漫步,又能体验手磨咖啡的仪式感,还能在兰花园、抹茶园里感受“茶兰飘香”的诗意。
大悟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潘海啸说:“近年来,大悟县通过路面环境改善和路域环境整治,让公路成为大悟的一道亮丽的名片,推动红色旅游综合收入显著增长。”
交通运输服务无处不在
针对暑假是游客出行高峰,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前安排暑假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既保障游客安全便捷出行、铁水公空无缝衔接,又将收费站、服务区、客运站、交通驿站变身为旅游的服务驿站。
在湖北交投襄阳运营公司东津收费站旁,一座“综合服务驿站”正悄然改变着人们对高速收费站的传统印象。这里不仅是夏日旅途中的休憩站,更是一座融合现代服务与传统文化的新型驿站,让过往司乘在短暂停留中感受别样的人文温度。
“原本只想喝杯咖啡提神,没想到还收获了意外惊喜。”一位旅客手捧咖啡,在绒花、掐丝珐琅等非遗展品前驻足欣赏。这样的场景,在东津驿站已成常态。
山歌在宜昌响起,交通倾力护航。8月2日和3日,全国“刀迷”齐聚宜昌、点燃夏夜。宜昌交通无惧“烤”验,坚守“蒸”程,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执法车辆36台次,调配200台公交大巴,全力保障刀郎演唱会免费运输服务,深受全国各地万千歌迷的一致好评。
全省交通运输执法部门以“零容忍”态度持续高压整治,通过“白+黑”巡查、“定点+流动”执法等举措,安全护航,让美景从安心开始。
连日40℃高温催热“上山避暑潮”,通山县九宫山风景区连日来游客量骤增,景区住宿预订率达98%。面对激增的避暑需求,通山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自7月1日起启动“护游2025”专项行动,组织全体转运驾驶员开展专项安全培训,重点强化对“三超一疲劳”(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的警示教育,严格要求驾驶员落实发车前车辆安全例检,确保每一辆出发的客车都处于最佳状态,为游客筑牢安全防线。
“以前在候车室等车,夏天风扇吹的都是热风,汗顺着脖子往下淌。现在可不一样啦!新候车区内装有空调,一进门就有凉风吹过来,身上的热气一下子就散了。”在随县客运站新启用的高温临时候车区,乘客李女士对新设施赞不绝口。
“仅需十几分钟,就能逛两个省的景区,太方便了!”安徽游客周云乘坐鄂皖旅游专线,从岳西县鹞落坪直达英山县桃花冲,对这条跨省线路赞不绝口。同行的李莉也不禁赞叹:“一脚跨两省,一路森呼吸,这感觉真奇妙!”
交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便捷的交通带来了客流、车流,既满足了游客暑假出行需求,又促进了村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在G348莲沱畔服务区旁、自家民房改扩建的渔舟唱晚民宿内,“90后”老板王磊的手机订餐电话响个不停。“G348建成通车后,客流量增长了40%以上,特别是节假日每天几十桌游客,还会更忙一些,去年营收达180万元。”王磊说。
“以前路不好,种出来的茶叶、天麻、茯苓等农副产品往往丰产不丰收,好多老板也不愿意来收购,农民也赚不上钱。”英山县陶家河乡杨河村党总支书记吴国利说:“红色旅游线路建成通车,村民出行更加便捷,来村里收购土特产山货的客商越来越多,游客也络绎不绝。英山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带动疗养团队接待量突破100批次,周边民宿增收60%。”
军人出身的红军之家游客接待中心总经理胡顺说:“以前开车到陶家河要半个多小时,现在路修好了,只要10分钟车程,来吃饭住宿的游客越来越多,忙时一天十几桌客人。”
在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巴东县,来自宜昌的游客屈定平被野三关的便利交通和宜人气候吸引,成为这里的常客,“这里交通方便,空气清新,人也热情,计划以后每年都过来。”
这样的热闹,藏着野三关民宿的“成长轨迹”。2021年,全镇民宿不足80家,到2025年6月,公路沿线的民宿已激增至276家,提供床位5208张,形成了以铁厂荒、张家村等5个村(社区)为核心的民宿集群,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交通助力文化旅游发展。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正积极打造路景相融、景景相连、产业相促的“最美风景”,推动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