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县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市民和游客打卡的旺地,近期为了有效降低蚊虫传播疾病风险,切实保障游客健康安全,布设了35盏太阳能户外灭蚊灯。
物理灭蚊 布控“灭蚊网”
35盏太阳能户外灭蚊灯布设在游客密集的厕所、值班室及重点区域。据了解,这些灯采用的是光触媒技术,能高效吸引并灭杀包括传播基孔肯雅热病毒的白纹伊蚊在内的多种蚊虫。安装后,游客反映园区里的蚊虫活动频率显著下降,休憩时被叮咬的情况大幅减少,人们得以更安心地享受游园乐趣。
源头治理 斩断蚊虫“滋生源”
每天,8名工作人员对园区开展地毯式排查,重点针对垃圾桶周边、树洞、下水道、绿化带等易积水区域,实施“日清+双消杀”机制。每日清理各类积水,消除蚊虫孳生的温床;并在蚊虫活跃的清晨和黄昏时段,针对性进行喷洒药水与烟雾熏杀,从源头上切断蚊虫繁殖链。同时,加强植被修剪与垃圾清运力度,保持园区环境整洁干燥,最大限度压缩蚊虫的生存空间。
多维宣传 提升游客“防护力”
公园在入口处电子屏滚动播放防控标语,2名工作人员手持小喇叭在主要游览路线循环播报防护提示,引导游客做好个人防护:建议穿着长袖衣物、涂抹驱蚊液,并尽量避免在蚊虫活跃高峰期长时间停留于潮湿阴暗区域。同时,公园在官方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及时推送基孔肯雅热防控科普知识与公园防控工作动态,扩大信息覆盖面和公众知晓率。
“公园的防蚊灭蚊工作做得很细致,看到这些灭蚊灯和消杀提示,我们玩得特别放心。我们也会做好防护,好好享受这里的自然风光。”游客陈女士说道。
文 | 记者 郑俊良 通讯员 张健珍 谭丽
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