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内地27座万亿GDP经济大城,我都去过,大部分也写过。广东的4座万亿城市,深圳、广州、佛山,还写过多次,唯独东莞,从未写过。
从1990年到广州工作,就知道广东人“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的性格。但像东莞这样,几十年自适其适,自得其乐,如此低调,实属罕见。
也因此,在全国人民面前,东莞并不像其他万亿城市那样,有不少响当当的“名字”和定义。
7月初我到东莞调研,形成了一个印象:在中国经济大城中,东莞可说的与被认知到的,是反差最大的一座。
制造业浓度最高的地方
东莞面积很小,2460平方公里,在万亿城市中仅比深圳大;
东莞人口很多,2024年常住人口1057万,户籍人口327万。人口密度之高,外地人比例之高,在万亿城市中也仅次于深圳。改革开放后,有超过2亿人在东莞工作过。1991年播出的最早反映外来工命运的电视剧《外来妹》,就在东莞拍摄;
东莞人很年轻,平均年龄为33.4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万亿城市中只比深圳(32.5岁)高一点。而就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看,东莞为80.78%(2023年),高出深圳一个百分点,所以东莞有万亿城市中最年轻的劳动力结构;
东莞的工业很强大,工业企业有2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4万家,在全国仅次于深圳(1.5万家),高于苏州(1.35万家)。在41个工业行业中,除部分自然资源开采业和烟草加工业外,东莞覆盖了34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目前东莞的第二产业占比超过55%,在万亿城市中排第一。若以规上工业总产值计,2024年东莞排名全国第七。
把以上数据浓缩到一起,就是真实的东莞——这么多年,这么多人,特别是外地人,年轻人,在面积这么小的地方,一直踏踏实实又淋漓尽致地在干制造业。
目前,东莞有500万产业工人,130万以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这些劳动者生产了全球1/10的运动鞋、1/5的毛衣、近1/4的智能手机、1/4的动漫玩具、3/4的电脑主板,等等。
在中国,东莞可能是空气里制造业浓度最高的地方。
制造之城,就是东莞的底色。
| 东莞制造生产线。龚名扬 摄
制造之美
如何理解今天的东莞制造?
在松山湖的华为南方工厂和“欧洲小镇”,在滨海湾新区的vivo总部,OPPO的算力中心、智能制造中心,你会感觉走进了一座座公园、大学校园和工程师工作与生活的乐园。世界的工厂、世界的办公室、世界的实验室,在公园里“三合为一”。
| 东莞长安的OPPO 长安研发中心。涂涛 摄
在全球全自动锡膏印刷机销量第一的凯格精机,在全球印制电路板钻针销量第一的鼎泰高科,在全球均价5万美元以上智能裁切机销量第一的爱玛数控,你听到的产品精度指标,经常是“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几分之一”。
| 鼎泰高科公司生产的微型钻针,比头发丝还细,是半导体、手机等关键电子产品的必需耗材。张村城 摄
在沃德精密公司,你能看到小批量、多品种的非标精密零件订单,如何通过一套自动编程、自动排产系统,高度柔性化地生产出来。这背后是老师傅们20多年积累的工艺经验,被纳入数据库,形成各种响应模型,根据订单特点,自动匹配生产。这种制造,其实是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四化合一”。
在李泽湘教授等开创的松山湖机器人基地(XbotPark),你仿佛走进了一个硬科技的4A级景区,一座从青少年科创启蒙到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的一站式学习与实践营地。创立11年来,这里已孵化出超过140家硬科技企业,6家跻身独角兽。
|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孵化一系列惊艳用户的“黑科技”产品,图为四足机器人。陈栋 摄
以全球中小型电动船外机出货量第一的逸动科技为例,十几年前,香港科技大学的几名研究生研制出一款电动船外机产品的原型机,但很难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就在这时,松山湖管委会打破常规,为这支当时只有5个人的团队建了一个小码头,方便他们做户外实验。逸动科技由此开始扬帆起航。
我在基地的“共享工厂”看到了一台台精密机床。这个工厂整合了优秀的供应链资源,专门支持初创团队进行小批量快速打样、产品开发和检测试验,帮他们顺利度过初创期。2024年,它服务了近70家初创企业,链接了超过100家电子电路、模具注塑、机加压铸、仓储物流、电池电源、组装加工、手板打样等供应商。
| 东莞塘厦的赛诺家居用品公司,密集有序的传送系统。李志良 摄
智造之美、智能之美、精度之美、科创之美,这就是我感受到的东莞制造。
这种美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质量好、成本优、配套全、效率高、交付准的整个东莞制造生态持续演化的结果,是在几十年磨砺出的竞争力基础上的新跃迁。
说到产业配套,过去听到过“在东莞,一部手机90%的零部件可在1小时通勤圈内配齐”的说法。这一次听说,厚街镇5公里长的家具大道上有超过2000家家具企业和十几个配套市场,能迅速找到所有机械、材料和配件,“一块布料穿过3个红绿灯,就能变成一套沙发”。
因为配套全,响应速度就快。“对巴黎时装,东京市场的反应周期是15天;对东京时装,香港的反应周期是10天左右;对香港潮流,虎门市场的反应只需要5天。”
今日东莞,依然有不少作坊式的零部件加工小厂。一旦拿到一个分包的小单,发几条微信就能在周围凑齐所有材料,很快加工完就骑上摩托车去送货。这种模式并不高大上,却保证了成本竞争力,并且解决了大量就业。
永远不要小看这些在最底层打拼的工人。1989年,一个从河南南阳农村到东莞玩具厂流水线上打工的女孩子,若干年后创立了鼎泰高科,再若干年后登陆了创业板。正是一道道这样动人的创业风景,让东莞制造永远在创造传奇。
六次被发现
东莞的制造气质并非与生俱来。
1978年,它还是一个四季飘香的农业县,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只有一些传统的五金机械、烟花爆竹、草织、腊肠等加工厂。
东莞制造有今天,在我看来是一次次被发现,然后去创造的结果。
其中的重要关节点,我认为有六次。
东莞的第一次被发现,是“三来一补”开启了外向型经济。
1978年,港商张子弥来到东莞,与虎门的太平服装厂合作,建起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工厂——东莞太平手袋厂。东莞以加工贸易装配业务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启航。1995年外贸最辉煌时,东莞的进出口总额是全市GDP的4.3倍。(注:东莞1985年撤县设县级市,1988年升级为地级市。)
| 东莞太平手袋厂。陈帆 摄
东莞的第二次被发现,是外资带动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崛起。
1988年台商张铭烈在虎门镇投资泰兴电线厂,开台商投资之先河。1989年和1995年,东聚电子和台达电子先后在石碣镇建厂。1997年郭台强在东坑镇建立了富港电子厂。石碣镇后来被授予中国首个“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称号。
1991年,引进日立技术的广东彩色显像管公司在东莞成立;1992年,三星电机、三星视界落户东莞;1995年东莞诺基亚移动电话公司成立,200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整机生产基地。
在鼎盛期,诺基亚在东莞有400多家供应商,除了大型的外资供应商,还有不少本地电子企业也切入了诺基亚供应链,成为其二三级供应商。斗转星移,这条诺基亚居功至伟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日后又转换为苹果产业链、华为产业链、OV产业链,层层叠叠,从上到下容纳着数千家大中小供应商。这里最出名的应该是2004年在清溪镇创立的立讯精密,它在2023年成为东莞首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2000年,时任IBM亚洲区副总裁李祖藩在一次展会上说:“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全球将会有70%的电脑产品缺货。”“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自此传开。
东莞的第三次被发现,是1995年段永平从中山来到东莞长安镇乌沙管理区,创办了步步高。之所以选择东莞,是这里土地、人工比较便宜,交通便捷,距深圳宝安机场只有30公里,广深高速公路完工在即。今年是步步高创业30年,vivo、OPPO、小天才电话手表都出自这一脉。
| 滨海湾大桥与深中通道同框。朱满霖 摄
东莞的第四次被发现,是2005年华为与松山湖签订投资协议,2009年华为南方工厂投产,2013年任正非宣布华为终端公司将迁至松山湖,2018年完成搬迁。当余承东骄傲地说,华为发布的全球首款三折屏手机Mate XT“是其他厂商想到但难以实现的产品”时,他的一部分底气来自逸昊金属这样的东莞供应商。逸昊金属为Mate XT的折叠屏生产铰链转轴,把三块屏幕连到了一起。
今天,华为正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发力,东莞则在“AI+智能制造”和“AI+智能终端”两大关键领域发力。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AI时代,东莞一直在乘风破浪。
东莞的第五次被发现,是2014年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原院长高秉强、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甘洁在松山湖联合创办XbotPark机器人基地,专注孵化智能硬件创业团队。这个基地已经成为联结高校、珠三角产业链资源与年轻创业者的“梦工厂”。
东莞的第六次被发现,是2025年泡泡玛特在全球火爆后,人们突然发现,早在2020年东莞就有超过30家代工厂、合作企业为泡泡玛特供货,提供了泡泡玛特超过70%的产能。目前东莞拥有超过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和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从造型设计、原料供应、模具加工、零件制造、装配成型、包装印刷等应有尽有,中国近85%的潮玩都产自东莞。
| 东莞城市地标——LAURA潮玩雕像,东莞获全国唯一“中国潮玩之都”称号。唐幸耀 摄
其实近年来,从“哪吒热”、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很多周边产品都是“东莞制造”。
我去的哈一代玩具,1999年创业,深耕玩具27年,刚刚成为第十五届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的特许生产商及特许零售商。他们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为原型,设计了“喜洋洋”和“乐融融”。
这两年中国的超级文创IP,背后都有东莞的影子。去年的《黑神话:悟空》,其“建模神器”来自松山湖的智能硬件公司“无穹创新”,它打造的Meta Cam Air 3D相机设备非常小巧,却能在现场实时扫描,在屏幕上精准还原厘米级三维模型,生成1:1的数字版本备份。今年的《哪吒2》,东莞有十几家潮玩企业参与了IP衍生品生产,它们还通过缩模块制技术将模具周期压缩到10~15天,保证了《哪吒2》的衍生品在海外上映前及时出货。
| 东莞潮玩企业生产的《哪咤2》系列潮玩产品。
40多年间,自己从不夸耀,但不断被外界发现,被世界需要。这就是东莞制造。
为什么能被发现?
东莞为什么能被发现、被需要?难道它天生就是块宝地,只待有缘者来?
当然也不是。凡事在人。在人的特质。
首先,东莞人做事很勤力,能把事做成。
例如,港商张子弥1978年找到太平服装厂时,带了一个欧美流行的女式手提袋样品,以及几片毛料,让服装厂照样复制,作为“考试”。虽然工人师傅没见过,但他们熬了一个通宵去试,终于用缝纫机按版做出了一模一样的手袋。这才有了之后的合作。
其次,东莞人为了谋发展,敢为天下先,敢冒险。
上世纪90年代东莞想引进诺基亚,为尽快获得批准,最初是按“来料加工”申报,即手机不在内地销售,都出口,而诺基亚的要求是进入中国市场。当时的风险在于,如果不能内销,项目第一期中有6000万元设备投资就白投了。东莞最终决定投,因为“我们不能只搞三来一补,遇到好项目当然要上,如果最后实在不批,这6000万就丢在那里了,以东莞的财力也扛得起”。诺基亚最终成功落户东莞,国家有关部委考察后,还增批了生产指标。
再次,东莞人勇于自我超越。
东莞制造,一路走来并不平坦,既受国际经贸周期波动的影响,又受国内产业起伏变迁的影响,但东莞始终向前看,以明日之我超越昨日之我。
2001年,东莞开始谋划创新驱动的大文章,把眼光瞄向大岭山、寮步、大朗三镇交会处的松木山,提出开发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2002年1月,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奠基。一口气坚持到今天。
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同意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这是东莞落地的首个国家战略。从最初谋划到终成正果,用了接近20年。
| 东莞松山湖科学城,2024年以破千亿GDP跃居国家高新区20强。王卫辉 摄
如今的松山湖,在风景如画的华为小镇有超过2万名科学家、工程师、程序员;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材料实验室、南方先进光源等前沿科技领域,常年有超过50位院士专家和2000多位科学家;在国际创新创业社区,12家新型研发机构、200余个研发平台、5000多台共享仪器共同构筑起创新矩阵,超过6000名创新创业人才在此扎根;此外,松山湖还有大量高科技企业和配套企业,以及像机器人基地这样的科创孵化园区。
粒子物理学家、中国散裂中子源总指挥陈和生院士说,松山湖这个地方本来盛产优质荔枝品种“糯米糍”,但2006年被我们选中,因为它是最适合建设大科学装置的地方,我们2011年动工,经过6年半建设,筑成了散裂中子源。“若干年后,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级的科学家将不再意外。”
| 东莞松山湖的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戴国辉 摄
2024年,东莞的科技创新竞争力跃居全国地级市第三,仅次于苏州、无锡。
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东莞人有巨大的包容性。
1978年东莞本地只有110多万人,如今有1000多万,虽然不像深圳那样几乎全是外地人的创造(注:1979年撤宝安县设深圳市时人口为33万,2024年常住人口接近1800万),但东莞肯定是中国最开放、最包容的城市之一。东莞是本地人的舞台,更是所有来东莞的人的舞台。
去年东莞举行了“寻找两亿分之一”的活动,邀请历史上曾在东莞工作过的外地人回东莞,看音乐剧《东莞东》。东莞很多镇至今仍在举行各种活动,感谢曾经的奋斗者。
| 东莞发起“寻找两亿分之一”活动,邀请来自天南海北的城市建设者故地重游,以城市之名致敬建设者。郑家雄 摄
我去了便利连锁超市美宜佳。今年7月20日,美宜佳全国第4万家门店在南宁开业。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美宜佳正是东莞包容性的象征。
1997年,美宜佳创立,当年在东莞开了6家门店,2003年有了430家门店时走出东莞,走向珠三角。目前,美宜佳全国门店已覆盖22个省市、240多座城市,一半左右在广东。
从东莞起步的美宜佳能成为中国的便利连锁超市之王,不是偶然的。最初它就是为了服务各个工业园的打工者,不仅卖食品饮料药品等,还提供金融服务、充值缴费、代收代寄、便民支付等,给打工者“工厂-宿舍”的两点一线间增添便利和温暖。这些年,不少打工者返乡创业,加盟美宜佳、开拓当地市场成了一种极好的创业方式。过去他们享受美宜佳的服务,今天他们助力美宜佳走向全国。
以上四点,是我想到的东莞能够一直被发现的理由。东莞是天助、他助、自助的结合体。
下一个东莞
东莞的明天在哪里?
调研中我有一点体会,就是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是自然和自为的结合。只要方向正确,自强不息,一直努力,问心无愧,对“明天在哪里”不用心太急。该来的都会来。
就像美宜佳,当年是抱着为全天下到东莞的打工人服务的初心,所以门店覆盖特别深、特别细,类型也很多,它决然想不到,这些服务对象在未来会成为自己在全国开疆拓土的“合伙人”。但当年积下的因,后来就成了果。
玩具产业也是这样。 曾几何时,东莞作为“玩具之城”,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照着海外订单的样式做简单加工,没什么科技含量,没什么附加价值。但在整个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和精密制造高度发展后,传统玩具产业的工艺、制程、精度也随之上了一个大台阶,尤其是在情绪价值爆破的今天,一下子将东莞推上了“潮玩之都”的航道。东莞一下子变得时尚起来,而且正在涌现很多自主设计研发的原创IP。
我参观了微石科技,原来是做金属零部件的,以代工为主,利润很薄,也没有话语权、议价权。2004年,曾在玩具厂当过工程师、又做过金属加工厂老板的叶祖峰发现,市面上大部分的玩具都是以毛绒、木、塑胶等材料为主,他从中国古代的榫卯结构中获得灵感,突发了将金属材质与玩具相结合的奇想。
2009年,叶祖峰打造的首款3D金属拼图诞生,2010年申请了专利证书,2014年微石科技创立了国内首个金属拼装品牌——拼酷(Piececool),至今已累计研发超过2000款产品,是全球最大的金属模玩设计开发商。
| 拼酷PIECECOOL,是3D金属拼图领域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以玩法+艺术引领潮流。
拼酷看起来像乐高一类的玩具,但要解决将所有金属零件浓缩到一张或多张金属片上的诸多生产工艺难题,其实非常复杂。最初,团队在几百种金属材料中寻找最合适的材料,经过无数尝试发现,0.25至0.3毫米的430不锈钢片或黄铜片具有理想的拼装效果。不锈钢用于制作文物的斑驳和铜绿等,黄铜用于表现传统服饰和头饰的细腻光泽,通过扣孔和扣点连接实现零部件之间的固定。整个过程,包括开料、清洗、涂布、曝光、显影、蚀刻、脱膜、电泳、着色、分切十个环节。
在内容方向上,拼酷不仅和国家宝藏、万代、迪士尼、星球大战、终结者、阿凡达、三体等知名IP联合,还自研了建筑、军事、国风、乐器、兵人、机甲、八音盒等产品,其“十里红妆”“醒狮”“千角灯”“还粉黛·二十二凤冠”等爆款产品,在小红书、抖音上频频引发热议。
从制造到原创,到IP,到美学,这样的嬗变正在发生。
2005年,东莞举行了全国首个以城市命名的大型国际工业设计竞赛DiD Award(东莞杯),年年举办至今。它所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推动原创设计和东莞制造的结合,提升制造的价值。
我去了充满设计调性的“锐空间”,其主理人李铭威是湖南人,随父辈到东莞。父辈开传统家具厂,他则在意大利米兰理工学院读了设计战略与系统创新的硕士后,创建了“锐空间”和当代艺术家居品牌RECASA,走了一条原创、高价值、跨界创新之路。
| 锐空间将艺术家具产品与当代生活美学的沉浸式体验相结合。
李铭威说:“在东莞落地设计,是这里有最好的木匠、最好的铁匠、最好的结构工程师,打样快、出图快、变现快。东莞精美的工艺能倒逼我产生灵感。我们希望全世界看到的东莞不仅仅是世界工厂,还有来自东莞的设计品牌,以及这些设计与世界的链接关系。”
RECASA的CASA是西班牙语中的“家”,“RE”则代表着再创造。用潮流设计、东方哲学和文化赋能东莞制造,“不走寻常路”,这样的新场景在东莞越来越多。
有了超强的制造基础,下一个东莞,一切皆有可能。
结语:东莞就是东莞
在东莞的调研,让我真切体会到制造的力与美,以及创造性。
东莞制造,精于制,长于技,成于美。
行文至此,想到一段往事。1984年,一位北京来的干部到东莞考察,说:“你们东莞满天星斗,就是缺乏一轮明月啊!”意思是东莞的产业太分散,中小企业太多,缺龙头。
东莞是怎么想的呢?东莞有领导后来说:“我们东莞的确是满天星星,还没有明月。但能看到星星,说明天空晴朗,万里无云。连那么小的星星都看得见,为什么看不到月亮呢?因为十五还没有到,十五到了,月亮自然就会来。投资环境那么好,小企业在这里都可以生存,可以发展,大企业怎么会不来呢?关键在投资环境。”
东莞人还是心平气和走自己的路,而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规律就是规律,顺规律者,终成大器。
从几十年前融入世界起,东莞就有一种世界性的属性。未来,它将成为世界级的“制造名城”“智美之城”吗?
说实话,我觉得这些名称既重要,也不重要。世界500强有86家都在东莞投资,这种用脚投票,可能更重要。
我永远相信的是,技不压身,天道酬勤,行胜于言。
东莞就是东莞。那个夹在深圳和广州两座一线城市之间,依然不断绽放出独特光芒的东莞。在与时俱进的不断创造中,东莞恒新,不会固化。
东莞就是东莞。你无需去定义,只需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