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股“窝囊旅游”的风潮开始在年轻群体中流行。坐扶梯“无痛爬山”,漂流时直接躺平顺流而下,连蹦极也追求“慢节奏、不尖叫”。
什么是窝囊旅游
“窝囊旅游”并非贬义,而是对一种“摸鱼式出游”的戏称——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走、能不出汗就不出汗。在高温炎热的暑期,这类“低能耗”玩儿法更加赢得了游客的青睐。
窝囊蹦极、窝囊漂流、窝囊爬山
窝囊旅游,带火多个景区
旅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能够“窝囊旅游”的景区,门票热度增幅明显,有景区门票搜索量环比6月涨了17倍。此外,还有景区所在地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超过五成。
“窝囊旅游”的玩法中,最先出现的是“窝囊爬山”。如今,国内不少景区都修建了登山电扶梯,可以让游客无痛轻松登顶。在杭州淳安天屿山观景台,全长300多米的三段自动扶梯直通山顶,扶梯两侧喷洒着水雾,游客在仙气飘飘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到了山顶。过去登顶要步行三千米、耗时50分钟,现在只需10分钟。看过山顶的风景后,游客还可以滑着水滑梯返回山脚,实现全程“低能耗”游玩赏景。
不止爬山,最近许多景区接连推出了蹦极的“窝囊版”。不同于惊险刺激的传统蹦极,跳跃高度动辄40米甚至上百米,“窝囊蹦极”高度缩短至20米到30米左右,只有常规蹦极的一半。此外,体验者只在跳下的一瞬间有失重感,随后就被弹力绳稳稳拉住,缓慢地匀速落到地面,期间还能愉快地摆拍几张照片。
浙江湖州安吉云上草原 悬崖蹦极
炎炎夏日,景区的漂流项目总是备受欢迎。今年夏天,漂流也有了“窝囊版”。
在浙江安吉龙出没大峡谷景区,游客只需要穿上救生衣,然后直接在水里美美躺平,顺着800米的河道轻缓地漂流而下。在许多传统漂流项目中,漂流水道有十多米甚至几十米的高度落差,极速下降的过程中,游客往往要经历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体验。而“窝囊漂流”无需划船,更不用尖叫,甚至有游客表示“漂着漂着就睡着了”。
数据显示,今年7月,龙出没大峡谷景区门票搜索量环比上月大涨近17倍。同样主打“无负担漂流”的桂林猫儿山景区,门票销量同比增长了25%。
纵览各类“窝囊旅游”景区,它们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福建、湖北等配套完善、动线舒适的景区。比如,同时拥有“窝囊蹦极”和“窝囊漂流”的浙江湖州安吉县,今年暑期在去哪儿平台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了43.8%。
窝囊旅游的出圈原因
名曰“窝囊”,实则是带有自嘲式的愉悦与快感。用年轻人自己的话说,就是“又怂又爽”“窝在山水里,神游天地间”“好窝囊但好喜欢”……由此解读,“窝囊旅游”走红,实质上是恰好满足了年轻人对“悦己”“放松”“反差”的消费需求,让游客拥有“被自然怀抱”的温柔体验,这展现出他们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生活态度。相较于传统旅游,这种“窝囊”反倒有种新潮感,或可被视为一种“反向旅游”。
与传统旅游项目不同,“窝囊旅游”主打的是一个,虽然门槛低但是成就感高的旅游体验,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没有过高的要求,却能无痛达到旅游的目的,可谓是全家老小都能齐上阵的“合家欢”项目。
对于不敢玩又想体验,还想出片的游客更是友好加倍,甚至没有了速度的冲击,更方便了“形象管理”,出片就是分分钟的事。
之前的体力和时间只够支撑一天爬一座山,“窝囊旅游”之后从山上下来,还能再去打卡一顿夜市,也丝毫不觉得疲惫。
窝囊旅游
为文旅市场带来新机遇
从“特种兵旅游”再到如今的“窝囊旅游”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旅游需求的多元化有人喜欢在极速、高效的旅行中体会“痛并快乐着”但也有人无法在克服困难的旅行过程享受到快乐什么挑战自我、勇闯天涯?拒绝“没苦硬吃”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文旅行业而言,“窝囊旅游”的启示在于:情绪价值越来越重要了。当慢游、深度游等概念不再是宣传口号,而是转化为“降低体能门槛”“弱化刺激感”的具体实践,景区才能真正与游客达成情感共鸣。未来,如何为不同群体定制差异化的“舒适方案”,将是文旅升级的关键课题。
但也应该注意到项目虽然名为“窝囊”但景区的管理措施却不能“窝囊”门槛再低也需要将安全保护放在第一位夏天的游玩项目丰富多样更需要景区加强防护合理控制客流量让每个游客都安安全全地结束旅程。
巅峰智业创始人刘锋博士直播回放
欢迎扫码看回放
2025文旅黑马,连续19天霸榜抖音
唐山河头老街有什么吸客“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