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嬗变:“诗与远方”照进雪域高原
创始人
2025-08-01 18:02:25
0

读报

1984年西藏旅游总公司的成立,如一粒破土的种子,在雪域高原扎下了旅游产业化的第一缕根系。此后40多年,西藏旅游业从蹒跚学步到阔步前行,从“少数人的远方”到“大众的向往”,以蓬勃态势发展成为西藏支柱性产业,绘就了一幅“诗与远方”的壮阔画卷。

启程:西藏旅游总公司成立

“在做一件填补空白、开创未来的事”

“1983年,西藏与四川省旅游学校开展首批定向委托培训,40人的选拔解决了当时专业人才匮乏的燃眉之急。”西藏国际旅游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原西藏旅游总公司总经理)才旺贡嘎的开场白,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行业的起点。彼时的西藏自治区旅游局与西藏旅游总公司(西藏旅投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的前身)还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政企尚未分离,整个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如同一张白纸。

在1985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年轻的才旺贡嘎在西藏旅游总公司的一间平房里,一笔一画地誊写着外语单词。此刻的他,是西藏与四川省旅游学校首批定向委托培训的40名学员之一,肩负着填补西藏旅游专业人才空白的期望与责任。

回忆起西藏旅游总公司成立初期的景象,才旺贡嘎感慨不已:“当时全区的旅行社屈指可数,像布达拉宫、大昭寺这样的核心景点,连一份系统、规范的讲解词都没有,早期旅游接待几乎依赖入境游及外交渠道,游客主要是外籍人士。”

才旺贡嘎至今仍清晰记得,西藏旅游从业者队伍的构成极其特殊:“多数是中央部委援藏干部和有外语基础的本地骨干,个个都是‘宝贝疙瘩’。”为了带好第一个外宾团,他曾彻夜不眠,手写20多页讲解稿,反复背诵。“那种窘迫和压力,现在想来依然印象深刻。但我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知道自己在做一件填补空白、开创未来的事。”

这批学员,如星星之火,成为点燃西藏旅游业发展的一束火苗。1985年毕业后,他们被分配到旅行社和酒店等亟须岗位上,成为西藏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专业人才。才旺贡嘎自此扎根旅游行业,从一线导游做起,亲身经历了从设施简陋、路线单一,业态以传统包价团队游和少量探险徒步为主,到后来业态逐渐丰富、市场逐步扩大的全过程。这一盏盏最初的红色“星火”,照亮了西藏旅游专业化发展的前行之路。

罗布林卡内自拍的游客。张琳 摄

绽放: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西藏旅游真正实现‘全域开花’”

如果说专业人才的培养给西藏旅游业埋下了希望的种子,那么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则如同一声春雷,彻底唤醒了这片旅游沃土。

“青藏铁路通车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西藏旅游业井喷式发展的大门。”西藏自治区旅行社协会会长、西藏旅投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建军谈及此事,眼中闪烁着光芒。他亲历了那个历史性的时刻,也深刻感受到了随之而来的巨变。

“青藏铁路通车之前,我们做旅游的,一年能接上几十个像样的团,就算是丰收年了。通车后,情况完全不同了,全国各地的人潮涌进西藏。”关建军细数着变化。通车后的几年内,西藏旅行社数量从通车前的几十家,迅速裂变为300多家,除了国旅、青旅、中旅这些大公司,大量充满活力的本地民营旅行社也不断涌现,同时,旅游市场结构也发生了逆转:从过去境外游客占主导,变成了国内游客唱主角。现在,旅游真正从“少数人独享”走向了“大众选择”。

更深刻的变化体现在线路的延伸和产品的丰富上。过去的西藏游就是“老三样”:在拉萨、日喀则、山南,围着几个核心景点转。“铁路通车后,就像按下了快进键,线路迅速拓展到林芝这个‘西藏江南’,然后是阿里的冈仁波齐、古格王朝遗址;林芝和昌都的米堆冰川、来古冰川、芒康盐井;那曲的圣象天门、藏北草原……真正实现了‘全域开花’。”关建军说。

基础设施的飞跃为这一切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关建军对此感触尤深:“交通是旅游的生命线。以前带团去纳木错,车陷在泥地里是常有的事。那时候,旅行社大多开着吉普车,常有车子抛锚,或困在泥地里,或卡在雪地上,于是不管你是游客还是向导,大伙都得一起下来推车、刨雪。”

破冰:“冬游西藏”政策出台

“一剂‘强心针’注入新活力”

然而,高原旅游并非总是阳光灿烂,严酷的自然环境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也带来了显著的挑战:漫长的淡季。

“从前‘十一’黄金周一过,旅行社基本就准备关门歇业,员工们戏称‘直接放羊’去了。”关建军对曾经遭遇的困境坦言道,“半年饱半年饥”是行业的常态。漫长的冬季(每年的10月至次年4月),游客数量锐减,经营压力大,关键是游客普遍认为西藏冬季气候恶劣,不适合旅游。

游客在扎西曲登社区合影留念(资料图片)。

为了打破季节的桎梏,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地努力和探索。2018年,西藏启动“冬游西藏”市场促进活动,政策优惠力度空前,各类优惠活动受到追捧。当年1月至4月,西藏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66.7万人次,同比增长63.5%,实现旅游总收入逾35亿元,同比增长62.8%。

“‘冬游西藏’政策像一剂‘强心针’,为西藏冬季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逐步实现了淡季不淡的目标。”关建军说,“冬季的西藏别有风景,西藏第一块农田的春耕耕种仪式、普莫雍错冰湖赶羊的生态迁徙……这些在夏季是完全无法体验到的。”

随着“冬游西藏”政策的出台并不断扩大知名度,西藏各市地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冬季旅游项目,从拉萨的“藏历新年”,到林芝的“工布新年”,再到昌都的极美冰川,游客们不仅能在冬季享受到优惠的价格,还能体验到不同于夏季的别样风情。

才旺贡嘎也见证了这一变化。他感慨地说:“以前,我们总想着怎么熬过漫长的冬季,现在我们致力于挖掘拥有丰富文化性、地域性、季节性的深度体验,让游客‘冬游无忧’。”

游客在林芝嘎拉桃花源拍照游玩(资料图片)。

发展:讲好“诗与远方”故事

“西藏旅游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

日月如梭,织就世间沧海巨变。当初那个在油灯下苦读外语的少年,今天已经成为见证行业风云变幻的资深人士,才旺贡嘎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这一代人,角色在不断转变。过去,我们更多是‘接待者’,把游客服务好、行程安排好,现在,我们是‘文化传播者’。西藏旅游不能只有‘颜值’,更要有‘内涵’。我们要讲好西藏故事,让游客来得开心、游得安心、走得舒心,带着对西藏真实美好的印象和体验离开。”

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演出现场(资料图片)。

关建军则着眼于更广阔的责任与未来:“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目标。这需要政府和从业者共同努力,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坚决净化市场环境。”他还特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过去,我们主要关注外来游客。现在,本地群众的旅游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国有旅行社在这方面承担着特殊责任,积极组织‘西藏人游区外’等。这既满足了高原各族群众看世界的需求,也极大地增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自信心和幸福感。旅游,真正成了连接区内外的桥梁。”

“西藏旅游业40余年的发展变化,是一部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奋斗史。”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肖传江表示,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重要节点回望,西藏旅游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1983年首批40名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点燃星星之火;到2006年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迎来井喷式发展,游客主体从境外转向国内;再到‘冬游西藏’政策成功破冰,实现淡季不淡,每一步都凝聚着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区上下的努力。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润心惠民为核心,深入实施‘九大工程’,推动文旅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八廓街身着藏服拍照的游客。张琳 摄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312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67%;实现旅游总花费315.52亿元,同比增长10.18%。文化产业产值达77.24亿元,增长21.2%。“这一组组数据,不仅见证了西藏文化和旅游产业强劲的复苏势头和市场潜力,也预示着西藏旅游业发展的无限潜力和广阔前景。”肖传江说。

当谈及未来发展时,肖传江表示,下一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一主线,继续深化文旅融合,在持续优化“冬游西藏”等政策,丰富旅游产品,提升“全域开花”水平的同时,讲好西藏故事,强化布达拉宫特展、非遗周活动等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让旅游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同时,狠抓市场秩序整治,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数智文旅建设,依托唐蕃古道、G219等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走廊,力争全年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实现更高增长,让旅游业真正成为富民兴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幸福产业”。40余年雪域旅痕,镌刻着个体的奋斗与时代的洪流,也昭示着这条“天路”通往更远、更灿烂的明天。

采访手记

边巴:一台戏改变一个村庄

相传,拉萨河南岸的慈觉林村曾是文成公主进藏随行人员的住所。

“慈觉林村背靠宝瓶山,这里的土地大多是沙石,我们的祖辈从前都是刨石开地种土豆和青稞,但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村民边巴告诉记者。

变化始于河对岸亮起的灯火。2013年8月,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拉开了帷幕。星空垂落,山川为台,千年前的足音、盛大的和亲仪仗,在海拔最高的露天剧场里“复活”。总投资12.72亿元、占地约290亩,这在当时的拉萨,是一件新鲜的大事。

“现在《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的800多个演员,几乎都是我们慈觉林村人。”在边巴的讲述里,昔日在石头山下刨地的村民,套上了吐蕃武士的甲胄,披上了唐宫仕女的华裳。慈觉林村的村民们搭上了旅游车、吃上了旅游饭。与此同时,自从剧场建起来,慈觉林村的路况越来越好,人流量也越来越多,公司还为村民们安排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漫步慈觉林村,客栈、餐馆、手工作坊、小剧场、文化展示空间……“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链条,正在慈觉林这个村庄蓬勃生长。这个在1963年就成立了藏戏队的村庄,现在已经挂上了国家级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的牌子,第三产业在这里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石头山下,不再只有土豆和青稞的绿意,更添了游客的笑语和文创的生机。

采访尾声,边巴把记者带到了村民拉次的新家。那是一栋200多平方米的双层带院独栋院落,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新居隔壁就是拉次家以前的旧土房。谈及有无将旧屋推平重建的想法,拉次摇摇头说,“我希望以后我的后代都能看到,奋斗带来的发展和变化。”

傍晚时分,天还亮着。人流已从村子的各个角落涌出,汇集到山坳里的剧场。村民、演员,这两个身份在他们身上早已浑然一体。换上戏服,他们是千年前的古人。卸了妆,他们是建设新家园的现代慈觉林人。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山水间流传千年,也在当下村民的每一步行走、每一声吟唱中,真切地延续。

格桑央金:为旅游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2023年9月,在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总决赛上,我区选手格桑央金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和超强的综合能力进入全国十强并荣获大赛银奖,创造了我区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纪录,这是我区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大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之一。

1998年出生的格桑央金,于2017年入读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导游专业,开始系统学习导游相关知识。

“在学校,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的导游知识,还深刻理解了作为导游的责任与使命。平时,老师们既传授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我们进行实地讲解和模拟接待,这些经历让我对导游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现在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忆起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格桑央金感慨道:“作为一名导游,我有义务将西藏的美丽和独特文化展现给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爱上西藏。”

2014年,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正式设立导游专业。

作为优秀毕业生,格桑央金身上凝结了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导游人才培养方面辛勤耕耘的成果。

“我们学校在导游人才的培养上,开设了很多有针对性的课程,并且遵循‘岗证课’一体推进,让核心课程与资格证考试内容、行业需求相结合。截至目前,全校共有200余名学生顺利通过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很多人都顺利走上了导游岗位,成为向世界宣传西藏的使者。”格桑央金说。

“近年来,西藏旅游发展迅速,对导游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格桑央金说。“这几年,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导游队伍,一批又一批导游专业的毕业生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西藏旅游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区积极响应国家方针政策,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在各市地相继成立多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完善西藏中职教育结构,加强了旅游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在推动西藏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迈向新台阶的同时,为全区旅游业的发展输送了新鲜“血液”。

微光照亮高原旅痕的温度

整理采访笔记时,才旺贡嘎的一句话在笔者脑海中反复浮现:“那时手写20多页讲解稿,彻夜背诵。虽然窘迫,但我知道这是在做开创未来的事。”40年光阴流转,这份初创者的窘迫与孤勇,早已融进今日布达拉宫广场上喧腾的人潮里。

采访西藏旅游业发展的见证者,如同触摸一部西藏旅游的“活历史”。在他们娓娓道来的创业艰辛里,早期从业者“推车刨雪”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吉普车陷在前往纳木错的泥泞中,游客与向导不分彼此躬身推车,那是交通尚未畅通时代最生动的注脚。而青藏铁路通车后“人潮涌入”的景象,则改写了高原旅痕的密度与广度。从“神秘西藏”到“旅游胜地”,世人对西藏印象的转变,是几代人用脚步、用信念开凿的旅游窗口。

更打动记者的,是那份从“接待”到“讲述”的自觉蜕变。才旺贡嘎眼中闪烁的,不再是单纯服务游客的谨慎,而是传递西藏文化魅力的热忱。当旅游从“看风景”升华为“读故事”,当关建军自豪地提及组织“西藏人游区外”,记者清晰地感受到,旅游已化为一条双向流淌的文化纽带,一头系着世界对雪域高原的好奇,一头牵着高原儿女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渴望。

在星空剧场转换身份的慈觉林村村民拉次,恰是这部宏大叙事里最温暖的个体回声。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不仅照亮了舞台,更彻底改写了慈觉林村的生计图谱。从“地冻收入断”到“在家门口挣得体面收入”,村民脸上的幸福笑容,正是旅游富民最朴实的答卷。而格桑央金在全国导游大赛上绽放的光芒,则是专业人才梯队薪火相传的明证。这些鲜活的面孔,让“高质量发展”不再悬于云端。

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重要节点回望,西藏旅游业的嬗变是时代巨浪下的壮阔诗篇。主旋律之下,真正回荡心间的,始终是油灯下苦读外语的少年、泥泞中奋力推车的背影、舞台上身披甲胄的村民、赛场上自信讲解的姑娘……正是无数个体生命的微光,汇聚成照亮雪域旅游前路的星河。他们的足迹,深深刻在这片高原之上,指向更远、更灿烂的明天。

相关内容

广州二中飞出“空中F1”选...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秦小杰 七月午后的阳光,将位于广州市白...
2025-08-02 08:39:34
全国“数据要素×”大赛福州...
全国“数据要素×”大赛福州初赛正式启动啦!此次初赛的开启,犹如在福...
2025-08-02 08:38:14
福州市数字经济职工劳动技能...
近日,福州市数字经济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决赛隆重举行。赛场上,来自各行...
2025-08-02 08:36:39
原创 ...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最得力的助手就是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是一个非常会...
2025-08-02 08:33:38
原创 ...
文|柯静 编辑|柯静 前言 秋战国时期楚越之间地关系在当时影响有多...
2025-08-02 08:33:34
原创 ...
楚汉相争时,项羽作为盖世英雄,立下赫赫战功,却高开低走,被刘邦逆袭...
2025-08-02 08:33:21
第一功臣,权力大,刘邦还会...
萧何作为第一功臣、第一丞相,那他适不适合做呢?日子好不好过呢? ...
2025-08-02 08:33:13
原创 ...
皇权,受命于天,但是当到了这个孤独又清冷的位置上的人,还是当初的那...
2025-08-02 08:33:08
原创 ...
木木:小月月,快来啊!我给你暖好被窝了。 月月:来了来了,请开始你...
2025-08-02 08:33:03

热门资讯

陕西亲子跟团游攻略,4天3夜趣... 作为一个热爱历史与文化的旅行者,我一直对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充满了向往。终于,在这个假期,我和伴侣决定踏...
甘肃旅游攻略,甘南旅游7天6晚... 家人们,甘南那可是一片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土地!它有着广袤无垠的草原、雄伟壮观的雪山、历史悠久的寺庙,还...
甘肃7日游跟团费用?旅游口碑最... 家人们,甘南那片神奇的土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那里有广袤无垠的草原,仿佛是大自然...
陕西旅游攻略四日自由行攻略,西... 作为一个热爱旅行却又懒得做攻略的“懒人”,我一直梦想着能有一次轻松愉快的西安之旅。终于,在这个假期,...
北京启动“清朗京华•护航文旅”... 为有效规范暑期涉京文旅领域网络环境秩序,北京市网信办会同市文旅局联合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京华·护航...
甘肃5天4晚旅游导游推荐,5日... 你是否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是否想和闺蜜一起,在美丽的风景中留下难忘的回忆?如...
广西五日游纯玩攻略和费用,桂林... 我一直对广西桂林那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心驰神往。想象着漫步在漓江畔,看那碧波荡漾,山峰倒映其中,宛如一...
浙江宝藏小城安吉,凭啥能获中国... 浙江安吉 中国竹乡 最美白茶之乡 安吉,这座位于浙江的宝藏之城,因独特的竹海风光和深厚的茶文化而享誉...
夏日游从“一日”到“多日”,宜... 7月30日,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第十一届职工群众篮球赛在全民健身中心圆满落下帷幕,多支参赛队伍参加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