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长隆品牌故事片 《广东人游长隆》结案报告
报告共计:19页
长隆深耕广东市场:用情感纽带串联三代人的欢乐记忆
在许多广东家庭的相册里,或许都能找到一张背景带着长隆印记的照片——可能是孩子在野生动物世界里与长颈鹿的合影,可能是年轻人在过山车前的雀跃笑脸,也可能是一家三代在烟花下的温馨同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地标,长隆不仅是一个游玩目的地,更早已成为广东人生活记忆里的重要符号。近日,长隆通过品牌故事片《广东人游长隆》,再次将这份与本土人群的深厚情感娓娓道来,也揭开了其深耕广东市场的深层逻辑。
从全国性品牌到深耕本土:为何是广东?
如今的长隆早已是全国闻名的文旅品牌,数据显示,其每年吸引近4000万人次体验,保守估计每3位中国人中就有1位来过这里。但在2024年,长隆却选择将目光重新聚焦广东市场,这背后是对文旅消费趋势的精准判断。
随着城市Citywalk、微度假等“短平快”的休闲方式成为刚需,游客的出行决策越来越倾向于“距离近、易规划”的目的地。而广东恰好具备这样的天然优势:作为拥有1亿人口的大省,其人均GDP位居全国前列,居民出游热情常年领跑全国。更重要的是,对广东人而言,长隆几乎是“家门口的乐园”——距离近意味着决策成本低,也意味着更高的重游可能性。
与此同时,文旅行业的收益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过去,节假日是文旅消费的主战场,但如今,周末游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长隆来说,占据广东人的周末时光,无疑是巩固核心市场的关键。正如业内观察所言:“广东是长隆的‘根据地’,守住这里,才能辐射更广阔的天地。”
激活市场的密码:从“去玩”到“必须去”
要让早已熟悉长隆的广东人重新燃起“必去”的热情,并非易事。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广东人对长隆的情感很复杂:有人因为“距离近、设备全”反复打卡,也有人觉得“去太多次,少了新鲜感”;有人认为“接待亲友有面子”,也有人吐槽“节假日人太多”。
破解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让长隆从“满足游玩需求”升级为“承载生活仪式”。就像“过生日去海底捞”成为一种消费习惯,长隆要做的,是让“人生重要时刻去长隆”成为广东人的共识。
这份洞察催生出核心创意——“人生重要时刻,总有长隆相伴”。在广东人的生活场景里,这其实早已是潜移默化的事实:毕业照要在长隆拍,春游首选长隆,外地亲友来了必带他们去长隆,公司团建也爱选这里……这些碎片化的场景,被提炼成了长隆与广东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它不仅是玩乐的场所,更是见证成长、记录欢聚的“记忆容器”。
用故事打动人心:三代人的长隆时光
如何让这份情感共鸣具象化?《广东人游长隆》选择了最朴素也最有力量的方式——讲述一家三代人的故事。
片子以1997年“爸妈第一次带‘我’去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前身)”为起点,沿着长隆的发展轨迹,串联起数十年的时光。从孩童时期在动物园里的好奇打量,到青年时与朋友在过山车前的尖叫狂欢,再到为人父母后带着孩子看珠海中心湖的烟花,画面里的每一个场景都透着广东人的生活气息。
为了放大情感浓度,片子还对《魅力长隆》进行了音乐改编,用熟悉的旋律勾连起集体记忆;同时采用升格镜头,将那些欢笑、拥抱、惊叹的瞬间放慢,让幸福的质感扑面而来。巧妙的转场设计更让时间的流逝显得厚重又自然,仿佛观众也跟着镜头,走完了一段与长隆相伴的人生旅程。
正如片中那句广告语:“人生重要时刻,长隆与你同在。每一代人和长隆的故事仍在延续。”这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邀约——长隆期待着成为更多广东人生命里的“见证者”。
口碑与实效双收:情感营销的力量
片子上线后,很快在网络平台引发关注:视频点赞数达2375,爱心数破万,不少广东网友在评论区分享自己与长隆的故事。有人说“小时候爸妈带我去,现在我带娃去,这就是传承吧”,也有人感慨“看到烟花那段,突然想起和初恋在这里约会的日子”。
更重要的是,这份情感共鸣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力。据结案报告显示,片子以合理投入换来了广泛传播,不仅提升了长隆在广东地区的品牌认知,更有效刺激了本地客群的出游意愿。许多家庭将周末游的目的地重新锁定长隆,“去长隆”再次成为广东人茶余饭后的休闲选择。
从满足“玩什么”的产品需求,到承载“重要时刻”的情感价值,长隆用一部片子完成了一次品牌升维。对广东人来说,长隆或许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乐园,而是刻在生活里的习惯,藏在记忆里的温暖,更是未来还将继续书写的欢乐故事。而这份与本土人群的深度绑定,或许正是长隆能在文旅市场中持续领跑的核心密码。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19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