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新闻发布会,公布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主持日常工作)、市电影局局长管洪、市文化旅游委主任高琳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发布会相关报道>>
新闻发布会现场。
问答精选
Q1:
这次口号征集特别受欢迎,市内外群众都积极参与。接下来,相关部门打算通过哪些具体举措推广重庆文旅宣传口号,让它不仅能走进千家万户,被大家熟悉,还能更好地帮重庆文旅打响品牌、提升影响力呢?
管洪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主持日常工作)、市电影局局长管洪表示,推介文旅宣传品牌口号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城市文旅品牌、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影响力,重庆将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维度来统筹做好“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的推广工作。
做好全媒体矩阵的联动推介
重庆将充分发挥中央媒体覆盖面广、影响大等特点,发挥其权威性和公信力。积极协调中央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重要位置刊播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浓墨重彩进行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市属媒体根植本土、服务重庆的在地优势。常态化开设专题专栏,持续深化开展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的宣传。在iChongqing官网开设专栏专题,推出系列报道,策划制作多语种原创图文、视频,并在脸书、推特、YouTube等海外社交平台广泛传播。
充分发挥商业平台和社交媒体覆盖面广、传播力强等特点,用好其互动性、开放性。在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小红书、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对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进行个性化的推广,形成圈群传播和二次传播,提升其辨识度和共识度。
充分发挥自媒体分众化传播、交互性强等特点。广泛发动本土知名媒体大V协同配合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持续邀请全球文旅达人、网红博主实地感受“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的独特魅力。前面讲到,美国篮球巨星库里8月将在重庆参加相关活动,我们将邀请其观摩无人机灯光秀,体验主城核心区两江游,并进行互动直播。
重庆夜景。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多形态产品聚合传播
围绕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精心策划制作画质精美、特色鲜明、艺术性强的文旅宣传片,并通过大小屏同步传播。
策划一系列专题报道、言论评论、对话访谈等,对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进行持续深度阐释和解读。
制作短视频、动海报、微动漫等富有新意的融媒体产品,鲜活呈现“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的丰富内涵。
利用全市公益广告牌,商场酒店、广场、交通要道、商圈等公共场所设置的各类户外广告牌、LED大屏幕、字幕屏、楼宇电视和宣传栏等各类社会媒介,广泛发布相关宣传标语、海报、宣传片等。
通过手机短信、航空广播等形式全面推送相关内容,强化来渝旅客第一印象。
通过无人机灯光秀等比较鲜活的表演形式,以天空为幕,常态化开展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宣传推介。
统筹把握好宣传节奏
目前,计划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第一阶段,即日起到8月底,利用好暑期旅游旺季、来渝旅客高峰等优势,联动各级各类媒体和平台集中宣传、形成声势、扩大影响、凝聚共识。
●第二个阶段,从9月1日到今年底,组织开展深度解读、专家访谈、集纳报道等,持续深化拓展宣传成效,进一步提升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的影响力、覆盖面,在国内外形成更高的认可度、辨识度。
●第三个阶段,自2026年1月起,持续常态化做好宣传推广,让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口口相传、耳熟能详。
Q2:
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正式发布,为城市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标识度。接下来重庆将从哪些关键领域发力,推动文化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新品牌更具吸引力、更深入人心呢?
高琳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市文化旅游委主任高琳介绍,今年1—6月,重庆共接待国内游客2.35亿人次、同比增长8.6%,实现国内游客花费2507亿元、同比增长11.9%;接待入境游客92.3万人次、同比增长77.2%。下一步,重庆将继续从打造旅游精品、构建文化标识、激发消费活力、提升服务效能和优化市场环境五个维度协同发力,不断推动重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聚焦山水底色,打造旅游精品
坚持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引领,提质建设世界山水都市、壮美长江三峡、多彩风情武陵高品质文旅景观带,串珠成链打造两江四岸、大仙女山、环金佛山等9条精品游线。
重点培育“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展演、大足石刻、三峡之巅、下浩里、天生城等文旅“爆款”产品,做大入境游、研学游、潮玩游、康养游、工业游等主题游产品,打造热门旅游目的地“必到必游”产品,促进重庆旅游“长红长新”。
大足石刻。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聚焦人文之美,构建文化标识
传承弘扬红岩精神,持续推进红岩革命旧址、中共中央西南局旧址等保护提升,迭代升级《重庆·1949》等红色演艺剧目,创建全国一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白鹤梁水下题刻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好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第二届大会。同时,加快建设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钓鱼城博物馆、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等标志性文化设施项目,推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提档升级,优化构建历史、革命、抗战、工业、自然科技“五大博物馆群”,打造重庆“城市文化会客厅”。
培育“渝字号”文艺精品,今年10月,重庆将结合举办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组织100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参演,同时推出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等主题展览,我们也将打磨提升《归来红菱艳》《天下大足》《巴蔓子将军》等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文艺精品。
聚焦业态创新,激发消费活力
加快实施重庆市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持续举办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嘉年华、不夜重庆生活节、中国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等活动。
两江交汇。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深度拓展消费场景,引导传统风貌街区、商业综合体等场所打造文旅消费新空间。
大力发展数字文旅新业态,打造沉浸式夜游、互动式演艺、数字化展览等体验空间。
积极培育演艺市场,加快引进更多大型营业性演出落地重庆。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扩大退税商店覆盖面,提升入境旅游消费。
重庆持续迭代升级“渝味360碗”美食品牌,打造一批美食消费新空间,开发更多文旅消费新热点。
聚焦品质体验,提升服务效能
重庆是一座以游客为本、热情好客的城市,“宠客到底”是重庆最真实的承诺。
重庆将深入实施文旅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打造“主客共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全面推动入境旅游便利化。
高质量打造“惠游重庆”平台,提升AI导览、电子讲解和票务预订等服务便利化功能,提升“景区拥堵处置”响应速度和“游客满意度”服务质效。
重庆创新建立文旅市场数据监测体系,增强服务决策支撑效能,让“最宠游客的城市”品牌享誉海内外。
聚焦长效发展,优化市场环境
深化文旅市场综合治理,紧盯“不合理低价游”“强制购物”“违规旅拍”等问题,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健全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依托“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化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完善文旅、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处置机制,推动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市民自治、游客互动的多元共治格局。
何涯主持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