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夏日的风掠过临潭的草甸,漫山的格桑花便顺着风势铺开,临潭人的“浪山”时节,就这样踩着花香来了。
这不是城市人说走就走的露营,也不是朋友圈里精致的摆拍。临潭的浪山,是刻在骨头上的生活仪式——是把日子从屋檐下搬到草坡上,把烟火气从灶台间挪到原野里,把一大家子的热闹,铺在看得见草绿、听得见鸟鸣的天地里。
单是邻里间一声“浪山走!”就能把整个村庄的期待都调动起来。趁着好天气,在临潭最美的季节,寻一处自然之地,短暂逃离车马的喧嚣、工作的烦恼、生活的不如意,天为帐幕地为毡,约三两好友或家人进行露营、野炊、烧烤,兴致渐浓时还可以和朋友们跳起欢乐的锅庄,将疲惫的身心交给大自然疗愈,一起享受这份放慢时间的惬意。
到了傍晚,浪山总是以一碗清汤面片子作为完美的收官。这碗面片子,不仅是临潭人的最爱,更是对浪山画上的完美句号。大人们收拾着东西,却没人急着下山——总有人说“再坐会儿”,于是又有人点起篝火,火星子飘向星空,把影子拉得老长。
临潭人的浪山,哪是简单的进山?是把日子过成了诗,把乡愁酿成了酒,一口下去,让心跟着草木一起舒展。
这大概就是临潭人独有的浪漫吧——不追远方,不赶时髦,只把生活过成与天地共生的样子。当你在原野上看见临潭人铺开的毡毯,听见随风飘来的笑声,就该懂了:所谓浪山,不过是把日子,过成了最本真的模样。
风还在吹,草还在摇,临潭人的浪山,正热闹着呢。
文 宋永义 图 临潭摄影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