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9日电 (冉金鹭 刘彦谷)7月18日至19日,“2025曾家山民宿产业发展大会”如期而至。3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迎着23℃的清风,深入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云顶美宿、布谷布谷、拾山院等精品民宿进行实地考察,沉浸式感受曾家山民宿产业的特色魅力与发展成效,见证康养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曾家山“布谷布谷”森林民宿一角。苗志勇 摄
在曾家山的青山绿水间,每一家民宿都像一颗独特的星辰,闪烁着不同的光芒。
30余亩的空间里,720度观景房让客人与山景“无缝对话”;“五星民宿管家”的24小时全流程服务,更像是一根隐形的线,串起客人从入住到离开的每一份舒适;为了让这份服务不褪色,民宿还主动“走出去”——与成都、浙江莫干山的知名民宿开展跨区域技能合作培训,把先进经验变成自己的“内功”……作为“天府旅游名宿”,位于曾家山的云顶美宿脱颖而出,靠的正是这份对品质的执着。
而位于曾家镇毛坝村的精品民宿布谷布谷的故事,则写满了“反哺”的温度。投资2000余万元的之也民宿(布谷布谷二期),不仅有亲子房、情侣房等精心设计的房型,更藏着民宿主理人刘兴东的乡土情怀。这位返乡创业典范通过标杆引领,带动周边发展4家民宿及2家在建民宿;累计30万元的捐物捐款,更让“企业社会责任”不再是一句空话。在这里,高端旅居与乡村振兴交织成了一幅共富图景。
拾山院则演绎了“旧物新生”的智慧。由村集体老房改建而成的精品院落,1044㎡的空间里藏着11间客房,450万元的投资换来了中高端民宿的鲜活样本。更妙的是“整体外包运营+村集体监管”的模式让闲置农房活了,周边农户的热情被点燃了,本地就业岗位多了。这种“村集体+专业运营”的结合,为曾家山高端民宿集群注入了可持续的动力。
曾家山“拾山院”精品民宿。朝天融媒 供图
“23℃的夏天,本身就是最好的名片。”成都市民宿客栈协会副秘书长吴军的感叹,道出了曾家山的天然优势。在酷暑难耐的时节,这片山的清凉,成了民宿最硬核的“引流器”。
中国旅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佘小殷虽是首次到访,却一眼看到了这里的潜力:“避暑的好地方,更有好产业。”在他看来,曾家山的民宿不只是“住”的载体,更是“生态与人文融合”的试验田。从景观设计到产业规划,每一步都踩在了“康养”与“振兴”的节点上。
据统计,2023年至2024年,曾家山新增民宿140家,完成320家民宿改扩建,新增床位超5000张,累计构建起涵盖高端酒店、精品民宿、特色客栈、农家乐的1300余家住宿集群,业态矩阵日益完善。
数据背后,是曾家山民宿产业发展的“加速度”,但数字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民宿带来的“连锁反应”:云顶美宿的服务升级,带动了区域民宿的品质内卷;布谷布谷的合作社模式,让农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拾山院的旧屋改造,为乡村闲置资源盘活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
在这里,民宿早已超越了“住宿”的单一功能。它是康养旅游的“流量入口”,是乡村振兴的“造血细胞”,更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转换器”。
当与会嘉宾带着赞叹离开,曾家山的民宿仍在续写新的故事。这场康养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实践,或许正为更多地区提供一个答案:如何让风景变成产,让乡愁变成动力,让乡村既留得住人,更留得住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