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黄山7月18日消息(记者 周然 见习记者 刘浩)“黄山,我来啦!”7月16日,安徽黄山云雾缭绕,14岁的崔卜尘趁着暑假跟随“朗朗少年走读黄山”旅行团登临黄山。小学时期学习的《黄山奇石》课文,此刻正清晰地展现在她的眼前。
这一幕,正是2025年黄山暑期亲子游的缩影。“朗朗少年走读黄山”是黄山风景区近年来培育的暑期亲子游品牌,旨在通过科学深度、文化温度与生态高度的三维融合,塑造黄山作为“天然课堂”的教育旅游IP。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家长重视。家庭亲子游循着课本的指引,将“课堂”搬上了海拔1600多米的云端。
选择带孩子爬黄山的家长崔女士告诉记者,主要被黄山的清凉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教育价值、文化沉浸场景等吸引。
黄山景观(央广网发 许永杰 摄)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黄山夏季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左右,森林覆盖率超95%,负氧离子含量高,堪称“天然空调”。
《爬天都峰》《黄山奇石》等小学课文中的景点,如鲫鱼背、迎客松等,均成为可近观的实景教具。
带着课本游黄山(央广网发 许永杰 摄)
今年暑期,黄山风景区联动山上山下资源,丰富亲子游、研学游业态。在山上,学生可以挑战攀爬天都峰登高揽胜;在迎客松前,可以手持迎客松造型的雪糕体验清凉一刻;还可以坐上黄山西海大峡谷的网红小火车,穿梭峡谷。山上各酒店还推出了嬉鱼灯、投壶等小游戏。
在山下屯溪区花山谜窟和黄山区太平湖,游客可以夜游花山探秘,还可以到太平湖感受水上摩艇运动。
天都峰上的“实景课文”
11岁的张宇尘告诉记者,小学四年级,他学了《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小学生和一位老爷爷爬天都峰时,互相汲取力量,最后成功登顶的故事。
张宇尘打卡天都峰(央广网发 张遵宝 摄)
天都峰鲫鱼背约1米宽,两侧是万丈深渊,以奇险著称,在课本插图中曾是许多孩子的“心颤之地”。
如今张宇尘紧攥铁链,模仿课文描写“手脚并用向上爬”,登上鲫鱼背的时候,他捏把汗,但露出开心的笑容。
在迎客松旁,孩子们回忆《黄山奇石》课文,对照云雾间的怪石竞相指认:“松鼠跳天都”。课本中静止的想象,此刻随山风鲜活起来。
云端书屋点燃文化薪火
在黄山玉屏楼观景阳台,崔卜尘和同学创作了一幅水彩绘画。她们还采用裁剪镂空设计,将黄山二字镶嵌在绘本上。绘画内容是她们四个同学,乘坐大巴来到黄山,眺望夕阳景观。
崔卜尘告诉记者,当日黄山是多云天气,没能看到夕阳,但是她在绘画中脑补了夕阳景观。
崔卜尘的带队教师说:“当自然场景成为写生对象,孩子们笔下的黄山便有了情感温度。”
7月16日晚,在黄山海拔1600米的排云型旅酒店还揭牌了由儿童绘本图书品牌狐狸家赞助的少年公益书屋。在书屋内,孩子们参与竞答游戏,欢声笑语不断。
排云型旅酒店的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增强亲子游的体验感,他们酒店还会开展舞鱼灯、演绎皮影戏、带领小朋友夜间观测星空等。
位于黄山山上排云型旅酒店的公益书屋(央广网见习记者 刘浩 摄)
山岳课堂成生态乐园
“避暑+求知+玩乐的三重满足,黄山的清凉资源成了暑期暖经济。”一位家长描述着在山上的亲子时光,在22摄氏度的盛夏,捧起迎客松咖啡,看远处云雾舒卷;孩子们则带着画笔描绘层峦叠嶂。
“黄山不语,见证成长。”知名旅游博主郝蕊告诉记者,2025年暑期,黄山凭借其清凉气候、世界级遗产价值和课文的“实景化”优势,变身为融合避暑、求知与玩乐于一体的亲子“云端课堂”,成为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热门目的地,这座文化名山便不再只是风景,它是东方文化启蒙的活态课堂,是亲子共赴成长之约的云端坐标。
下一篇:露营地人造雾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