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崖如刀削般挺立,110多米高的峭壁之上,数十栋民居静静悬卧。云雾缭绕间,木窗黛瓦的阁楼若隐若现,仿佛随时会有仙人推窗而出,俯瞰这深谷溪涧。山风掠过峡谷,带着飞瀑的水汽扑面而来,恍惚间,“望仙”二字便从石壁渗入了旅人的心底——此地名,原是一段千年的等待。
相传东汉隐士胡昭在此修道成仙,亲人们日日立于谷口,向着云雾深处的山巅凝眸眺望。目光穿越林海,越过飞瀑,在苍鹰盘旋处久久停留。年复一年,足迹在岩铺上刻下思念,“望仙谷”之名遂如藤蔓般缠绕山崖,生根发芽。
从此,这座江西上饶灵山北麓的幽谷,便以人间最缱绻的姿态,将仙凡之隔化作一道永恒的风景线。辛弃疾笔下“叠嶂西驰,万马回旋”的灵山龙脊,成了这片眺望最苍茫的背景。
然而二十一世纪初的机械轰鸣曾撕裂了这幅画卷。179条花岗岩生产线昼夜不息,溪流沦为浊白的“牛奶河”,山体裸露出刺目的伤痕。
2007年,石材厂彻底关停,山谷却已沉寂如死。年轻人纷纷离乡,只余空村对着荒山。直到几位“80后”逆流而至,怀揣“复原乡村建筑、复活乡村生活、复兴乡村经济”的执念,以十年光阴与26亿投资为针线,将破碎的山水重新缝合成“仙侠世界”。
青石板路蜿蜒穿过夯土墙与木格窗的街巷,百味街飘出油条包麻糍的焦香,草木染坊高悬的靛蓝布匹在风中轻扬。鸣蝉巷里,糖画艺人以铜勺为笔,蜜糖为墨,手腕轻转便勾勒出腾飞的仙鹤——那是村民胡寿高归乡后的绝艺,亦是无数游子重返故土的缩影。而悬崖之巅,38间悬空民宿凌驾于云雾之上。
当旅人赤足踏上透明玻璃地板,深谷飞瀑仿佛在足底奔涌,刹那间,“卧听飞瀑”的古老诗韵与现代人追寻的仙侠梦境浑然交融。
暮色四合时,“望仙”之名焕发新生。揽月桥畔,万盏灯火如星子坠入山谷,古戏台畔的篝火映亮游人提灯巡游的身影。穿汉服的少女笑闹着穿过石拱桥,快门声中,仙侠剧照进现实。
山涧漂流而下的欢笑声,惊醒了沉睡的“三口锅”深潭——传说中刘伯温埋银之处,如今满载着游客冲浪激流的酣畅。昔日的“生态伤疤”化作光影交错的“网红悬崖”,去年游客量突破310万人次,照亮了3万返乡人的生计。
溪水奔流不息,冲刷着河床中“雷打石”的纹理。千年传说与当代传奇在此碰撞:胡昭的亲人望的是羽化登仙的修道者,如今的村民望的是绿水青山里的金山银山。
当最后一道夕晖掠过马头墙,照亮岩壁上“日照观音,白银黄金”的摩崖石刻,望仙谷终于参透了永恒的仙机——所谓仙境,不过是凡人用双手在疮痍之地种出的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