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医生走进非洲——记张军桥
创始人
2025-07-04 12:04:21
0

来源:中国慈善家杂志

原标题:一位中国医生走进非洲

生命狂野而珍贵

6月中旬,万里之外的非洲传来一则讣告:6月15日,一名坦桑尼亚妇女在达累斯萨拉姆市海边溺水,中国援坦医疗队医生张军桥跳到海里救人,把救生衣给了落水者,并奋力托举着直至她脱险。而张军桥自己却因为体力透支溺水,不幸牺牲,年仅38岁。

消息传回国内,许多人感到震惊和悲伤——这位古道热肠的医生,竟然就这样突然离开了。而熟悉他的人都感慨:“按照他的性格,他确实会义不容辞地去救人,这是他会做的事情。”

张军桥是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称潍医附院,即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任副主任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实验室)副主任。新冠疫情期间,他参加过援鄂医疗队。之后又加入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医疗队,远赴非洲开展工作。此外,他还发起心跳行动医者联盟志愿队,免费给市民传授各种急救知识和技能。

医者仁心,张军桥38年短暂的人生一直在书写着这样的一个主题。他所给予这个社会的,甚至超过了这四个字。

“摆摊医生”

人们回忆张军桥,最念念不忘的是他的热心肠。

2020年2月,新冠疫情暴发不久,张军桥便主动请缨,加入了山东省医疗队,到疫情一线湖北黄冈武穴市开展医疗支援工作。当时的同事向媒体回忆说,张军桥跟随医疗队到达武穴之后,就主动提出自己可以负责做咽拭子采样——这在当时是一项传染风险系数最高的工作,而他是第一个主动提出承担这个工作的人。

高强度的核酸检测和接诊任务,让医生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但即便如此,张军桥还是想方设法为患者解决各种问题。“他在接诊的时候遇到有皮肤病的新冠患者,还会用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跟我们医院皮肤科的医生联系,给患者进行会诊,尽力为患者解决问题。”潍医附院一位医生告诉《中国慈善家》。

新冠疫情期间,身穿防护服的张军桥。

在这位同事眼中,张军桥医生非常专业、负责,“平时,如果一台手术是由他来负责麻醉,就特别让人安心。而且谁有事他都会帮忙,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

在武穴开展医疗支援工作近两个月之后,张军桥随队返回了潍坊。同事们还记得,潍医附院麻醉科室专门召开了一次晨会,请张军桥介绍在湖北抗疫一线工作的情况。“医生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我去援鄂抗疫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他当时在发言中说。

不久之后,同事们发现张军桥又在琢磨救人的事情。

一天晚上,同事殷金娇接到张军桥电话。在电话那头,张军桥向她请教:“从哪里能买到价格合适的模型假人?”殷金娇在医院任全科医学科护理负责人,对采购有经验。张军桥说,他想去摆摊,教市民做心肺复苏。

殷金娇当时还觉得,张军桥可能就是开玩笑,或者心血来潮。但后来她发现,张军桥是认真的。6月7日晚上,张军桥带上自己买好的装备,真的去了潍坊人民广场“摆摊”。

殷金姣被张军桥感染了,决定加入其中。后来,越来越多的同事也加入了这个志愿队伍。张军桥将它命名为“心跳行动”医者联盟志愿队。医院也给予他们极大的支持,专门辟出一间屋子,给志愿队作为科普体验中心。

心跳行动的主要内容,是无偿给市民普及急救知识,教授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常用急救技术。张军桥带着医生同事们,联系当地的幼儿园、小学,进到学校里给老师和孩子们做科普。他们还联系了当地的企业、社群,只要对方有意愿,就上门给大家上课。

“想的就是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大家一点有用的本领吧。”张军桥有一次接受采访时这样说。作为医生,他最知道急救知识的重要性,而如果有更多人掌握专业的急救方法,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挽回一条生命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就这样,“摆摊医生”就成为了大家对张军桥的昵称。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项目,张军桥开始把自己的公众号、视频号用起来,在自媒体上记录、发布项目活动,吸引更多的同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加入。他甚至把自己的手机号和微信码公之于众,以便有需要的人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他。

心跳行动

随着心跳行动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到了2020年底,项目已经开展了近百场公益活动。张军桥领衔的医生们不仅在医院的体验中心定期开展市民培训课程,还把触角扩大到大中小学。

凯文是张军桥在医学院的学生,来自阿联酋。张军桥最初把心跳行动拓展到大学的时候,他首先告知了凯文。在张军桥的带动之下,凯文先是参加了一堂体验课,迅速学会有关技能,然后就加入张军桥的公益团队,成为一名志愿老师,开始把心跳行动的内容教给学校里其他的外国学生。

凯文在2012年从迪拜来到潍坊医学院攻读本科、硕士。在这个过程中,张军桥对他而言是一个亦师亦友的存在,对学生毫无架子。

“他很健谈,很热心,平常我们学生有什么疑问,只要去问他,他都回复得特别及时,在各种事情上能帮都会帮。”凯文告诉《中国慈善家》。

凯文前后参加了五次针对留学生的工作坊。张军桥每次在活动后都专门发了朋友圈,表达他的感谢。

面向国际留学生的”心跳行动”工作坊上,张军桥为学生们演示急救方法。

“心跳行动为潍坊学院的留学生带来急救复苏的体验课程,隆重感谢Kevin同学,不然我这CHINGLISH直接搞不定外国友人们。”“也许是方圆几百公里第一次对外国人开的CPR+AED培训课,感谢来自巴铁、印度、阿富汗、伊拉克、坦桑尼亚等等国家的朋友们,学习了知识还让我练习了口语,谢谢凯文。”张军桥在朋友圈里这么写道。

在心跳行动的拓展中,大学里的公益小组也蓬勃地发展了起来。2022年,潍坊医学院大学生心跳行动急救协会成立,它的愿景是“让每一个宿舍都有一位懂现场急救的同学”。

2022年初,中国红十字会正式设立心肺复苏(CPR+AED)培训课程及配套证书后,将潍医附院心跳行动体验中心定为培训地点。医生们在这里授课,不收取任何费用。到了第二年,张军桥干脆决定,把自家在医学院附近的房子重新装修,建一个“张军桥急救培训工作室”,向社会公众开放。

这套房子,原本是张军桥和妻子攒钱为女儿上学而准备的。即便不自住,房子租出去一年也能有近2万元的收入。有人说他傻,但张军桥一笑了之。

凯文也常去那间工作室。他记得,老师喜欢喝咖啡,所以这个工作室也成为了一个同道中人相聚的“咖啡馆”。2023年11月,在张军桥出发前往坦桑尼亚之前,就是在这里和凯文喝了一杯咖啡,聊天叙旧。

那也是凯文最后一次见到张老师。

走进非洲

2024年1月10日,中国第26批支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出发,张军桥名列其中,担任队长。时年37岁的他,是队伍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

这个队伍共有11名医生,除了张军桥代表的麻醉科,还有儿科、心血管外科、脊柱骨科等科室的医生。坦桑尼亚当地极度缺乏医疗卫生资源,既需要设备,也需要有技术的人才。为了帮助坦桑尼亚摆脱医疗困境,中国自1968年开始派出医疗队,由山东省对口支援。医疗队来到当地后,手把手带教、培养那里的医生。五十多年以来,来自中国的医疗队已经在当地救助病患超过2000万人,同时为当地医疗机构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大陆东海岸,由两个部分组成:大陆上的坦噶尼喀和海岛组成的桑给巴尔。中国援坦医疗队所驻扎的城市是达累斯萨拉姆(简称达市),这里是国家原首都,坦桑尼亚第一大城市和港口,经济文化中心。队伍平时主要在达市的穆希比利国家医院展开工作,也会到周边地区做义诊。

张军桥的前辈、第26批援坦医疗队队长孟勇曾详细地记录过这里的情况:医院的手术部门工作范围非常广,包括眼科、儿科、妇产科等都要接诊,但专业的麻醉医生紧缺,全科专家医生仅有10人,却要负责全院共十七个手术室,外加门诊无痛诊疗和会诊评估工作。来这里援助的医生,必须要在短时间内适应缺医少药的情况,快速投入到极其紧张的工作当中。

今年5月25日,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张军桥医生为当地医学生讲课。图/第27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

张军桥的公众号中,就曾经记录过一台手术出现的危急情况:一位年仅十岁的卵巢癌患者接受肿瘤切除手术,因为需要移除的肿瘤和腹水几乎占到患者体重的三分之一,加上失血过多,导致她突发循环休克。这时机体有效循环血量严重不足,不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而当时医院的术中备血极少,没有多巴胺,也没有中心静脉穿刺包(用于急救中快速补液输血)。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张军桥快速反应,决定用一支静脉留置针赌一把,迅速完成穿刺补液。

“当我喊着中心静脉穿好了时,同事们还在面面相觑,来自其他国家的参观者,也是满脸的不可思议。”他在视频中颇为自豪地讲道,“这就是来自中国麻醉医生的基本功。”

2024年9月17日,中秋节,张军桥受朋友邀请,一同去当地一家孤儿院探访。那里条件的简陋让他有些难以置信——孤儿院在一片尚未开发的荒地里,与主路中间隔着一条水渠。干旱时,孩子们便会踩着泥土穿过水渠,这便是他们最常走的道路。

整个孤儿院只有一座极其简陋的小板房,屋里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没有门、没有窗,更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很多孩子们没有鞋子穿,也没有桌椅板凳,直接席地而坐,睡觉也是两人挤一张小床。

这家孤儿院是院长达马斯夫妇二人自费建起来的,收容了40个无家可归的孩子。达马斯从小也在孤儿院长大,长大后选择为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们很感谢我们带来的生活用品,疯狂地给我们鼓掌。但是我们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们无法像达马斯这样,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公益的事业中,只是偶尔献点爱心而已。”张军桥在视频里记录。走的时候,他“犹豫再三”,把口袋里的十万坦先令(约合人民币271.4元)给了院长。“犹豫是觉得太少了,拿不出手。”

探访当地的各个孤儿院、为孩子们做义诊,也成为了张军桥和中国医疗队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张军桥留下的影像记录,可以了解到他们做过的其中一些事情:2025年3月,他们访问了达市另一所孤儿院,为那里的80多名孩子进行检查和健康咨询;他们还给孩子们送去了药品,并科普了驱虫药、六步洗手法。六一儿童节,在接到达马斯院长的求助之后,他们再次去孤儿院,给孩子们看病,并带去了一批药物、生活用品、食品等,给这些被连绵大雨困住的孩子们救急……

那天,从孤儿院出来后,同行的坦桑尼亚医生Hosea感慨地对张军桥说,“桥哥,感谢你为坦桑尼亚所做的一切。”

“我们都一样,救死扶伤,职责所在。”张军桥这样回答。

生命狂野而珍贵

张军桥的文笔很好,也善于观察。2024年11月,他曾经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布一篇文章,《达累斯萨拉姆的孩子们》。他常看到达市路边叫卖的商贩,有些时候是一群孩子,售卖的东西千奇百怪,抽纸、气球……有时候他路过,也会买点他并不需要的东西。

“有人告诉我,这些人都是‘老演员’,穷人太多了,不要太善良。我想孩子们不是演员,这么质朴的‘表演’,是他们真实的生活。我也并不是善心泛滥见不得贫穷。只是作为一个父亲,看不得孩子深夜在车流中叫卖,甚至露宿在街头。”

有一次,张军桥遇到一位带着孩子出来卖东西的妈妈萨姆,忍不住就把心中的疑问向她端出来。

“先生,我们只是需要活下去。”萨姆说。她是一个单亲妈妈,生活很艰难。“如果我们不带他们出来,他们在家里更危险。并且,孩子更容易赢得有钱人的同情心,他们会忍不住买一点东西,这样我们就有钱吃饭了。”

“您是唯一一个停下车来了解我们的人,先生,你是个好人,请帮帮他们。”她指了指孩子们。

坦桑尼亚的见闻让张军桥对苦难和贫穷有了更多的感触,他也觉得自己的力量很微弱。但到了最后,他仍然给出这样的结论:“作为医生,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传染病专家戴洋是在一次义诊中认识张军桥的。2024年9月,他所属的中国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二期项目第二批专家组,抵达桑给巴尔奔巴岛,开始在当地展开消除血吸虫的工作。12月27日,为了联合岛上有限的医疗资源,给奔巴岛的村民在防范流行病国际日做一次医防融合的问诊,专家组找到了江苏援桑给巴尔医疗队,以及在达市的山东援坦医疗队。

戴洋给居民们科普了血吸虫病等公共卫生的相关知识,医疗队的医生们则负责帮居民们问诊、开药。活动间隙,戴洋偶然得知,张军桥已经在国内拿过许多荣誉——“潍坊好人”“山东好人”“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个人”“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感动潍坊”十大人物……这在世俗意义上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为什么还要来条件艰苦的坦桑尼亚?戴洋对张军桥提出这样的问题。

张军桥给了他一个简单的答案,“就是觉得需要服务更多病人。”

在戴洋的印象里,张军桥专业能力强、人非常热心,组织和联络能力也很强。张医生和当地的中资企业、大使馆都很熟悉,常去给他们上急救课、帮忙问诊看病。和血吸虫病专家组结识后,他又主动找到戴洋,跟他要有关传染病防控的资料。

“虽然不是他的专业,但是他也会去努力的搜集一些信息,去给大家做培训。他这个人很好。”戴洋告诉《中国慈善家》。

2025年2月,张军桥又回邀合作过义诊的两支队伍,让他们到坦噶尼喀,帮这边的居民也完成“医疗互补”。这次合作依然很愉快。根据计划,张军桥所在的援坦医疗队将在8月份完成履约期,回国交班。他和戴洋等人约定,在离开坦桑尼亚之前,再做一次大型的义诊活动。

让戴洋最为痛心的是,张军桥没能完成这个承诺。

今年5月18日,第27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张军桥在达累斯萨拉姆穆欣比利国立医院留影。图/第27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

6月15日那天,戴洋在基地吃过晚饭,正在洗碗的时候,接到了江苏援桑医疗队队长打来的电话,“张军桥可能因为救人牺牲了,并非谣言。”戴洋愣住了,一切似乎都那么不真实,这么好的人怎么会突然说没就没了?

张军桥的朋友圈消息定格在6月8日。那一天,他写下这段话:“为人民服务没有国界。作为一名走出来的中国医生,我很为我的祖国和我的职业骄傲,让坦桑尼亚的同行们感受中国和中国医生的力量。”

而他的朋友圈签名,则定格在了一句话:“生命只有一次,狂野而珍贵,一切终将死去,不要活得太无趣。”

相关内容

原创 ...
1986年对文化部副部长周而复来说是灰色的一年,先是他被开除党籍,...
2025-07-04 04:33:42
原创 ...
中共指挥过百万大军作战的人,除了毛主席、朱总司令两位统帅之外,还有...
2025-07-04 04:33:38
进口古董,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超过一百年的才叫古董~ 古董是为人所珍视的古代器物,是先人留给我们...
2025-07-04 04:33:35
原创 ...
上个世纪80年代,中美建交后逐渐开始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合作,然后在一...
2025-07-04 04:33:32
原创 ...
戚继光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在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渗透下,他从小习武,武...
2025-07-04 04:33:28
原创 ...
1931年4月,中央派遣两名年轻人秘密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位年...
2025-07-04 04:33:18
原创 ...
在世界历史来看,要论扩张速度,要论对领土的不懈追求,恐怕只有俄罗斯...
2025-07-04 04:33:15
原创 ...
“(朱能)位列功臣第二,仅次于淇国公。”朱能的父亲朱亮在军事方面就...
2025-07-04 04:33:03
原创 ...
近现代我国历史上有一只很出名的队伍,叫做大刀队。很多人会以为这支队...
2025-07-04 04:32:53

热门资讯

美食的历史开端始于烧烤,经数万... 烧烤作为人类最古老的烹饪方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数万年前人类最初掌握用火技术的时代。从最初的简单炙...
这届年轻人,三亚很懂 游客在三亚体验高空跳伞。 三亚市旅游发展局供图 图❶市民游客在三亚大东海旅游区游玩嬉水。 图❷三...
外国博主登山记 每一步都是修行 都说武功山是云中草原、人间仙境,可对这位外国博主来说,这简直是“极限挑战”!从山脚到金顶,数千级台阶...
暑运开启,清凉出行!河南这些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北晨 通讯员 刘婧婧 随着7月1日全国暑运正式启动,河南各地客运站迎来出行高峰...
2025年“万企重庆行”区县行... 7月4日,2025年“万企重庆行”区县行活动启动仪式暨“夔门纳百川·诗橙通天下”奉节县产业对接活动成...
西藏自驾游成热门 游客自驾打卡... 中新社记者 李林 摄 7月3日,房车爱好者自驾经过布达拉宫。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进藏自驾游成为旅...
和男友在新疆撒野的8天新疆旅游... 和男友在新疆撒野的8天 和男朋友计划了好久的旅行,终于在这个夏天踏上了新疆伊犁的土地。这8天,我们一...
西北全景旅游手册,环线必玩路线... 西北的风裹着沙粒与故事呼啸而过,大环线将高原、戈壁、湖泊串成魔幻项链。这趟3500公里的旅程,既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