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文华
九曲黄河浩荡奔腾,在吉县壶口段收束为闻名天下的壮阔奇观。这激流不仅塑造了壶口瀑布,更孕育了千年珍味——“壶口鲤”。《诗经》中“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记载,正是其作为黄河流域饮食文化符号的千年见证。
如今,承袭黄河之魄与《诗经》古韵,“小而散”的“壶口鲤”产业正迎来关键转型:吉县以“壶口鲤”品牌为核心,构建“渔立方・数智共富渔仓”产业平台,串联观光、研学、餐饮等多维业态,以一条鱼撬动全产业链融合,绘就特色乡村共富新图景。
目前,“渔立方”项目养殖车间、生化平台等主体工程已完工,设备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预计今年9月投入试运营。
“壶口鲤”品牌:
激活《诗经》里的黄河鲤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横贯九省、绵延5464公里,孕育了“郑州黄河鲤鱼”“东阿黄河鲤鱼”等特色品牌。而吉县独拥“黄河之心,民族之魂”的世界级IP——壶口瀑布,更拥有悠久的黄河鲤鱼人工养殖历史。这独一无二的自然禀赋与文化积淀,造就了吉县“壶口鲤”不可复制的黄河风味。“游壶口瀑布,吃黄河鲤鱼”,已成为八方游客抵达吉县的两大“必打卡”体验。
吉县立足“壶口鲤”的产地优势与产品特质,打造“壶口鲤”区域公用品牌,以“游壶口瀑布,品黄河鲤鱼”为核心价值理念,将世界奇观与地域美味深度联结,着力塑造该县“第二张世界级名片”。以品牌为抓手,推动“壶口鲤”产品提质、形象升级与文化输出,引领渔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壶口鲤”品牌溢价的持续提升,一条鱼的产业链将直接惠及养殖、加工、餐饮等全链条产业。在文创包装与冷链物流的双重赋能下,“壶口鲤”将从吉县“桌边鲜”走向全国市场,让“舌尖上的壶口”融入千家万户的烟火日常。
95%水循环+数字“渔脑”:
科技颠覆千年养鱼术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吉县“壶口鲤”虽历史悠久,却曾面临传统渔业“靠天收”、科技化与规模化不足、养殖污染等问题。在科技化、装备化的时代浪潮下,吉县通过引入“渔立方・数智共富渔仓”项目,探索渔业“新质生产力”的破局之路。
该项目采用生态科技型工厂养鱼模式,通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实现95%以上的水资源循环利用;依托20余项发明专利,构建数字化平台与“渔立方智慧大脑”,对水温、溶氧、氨氮含量等指标实施全天候监控,具备作业预警与远程操控功能。从装备、养殖到物流,全系统实现数字化集成与全程可溯源管理。
与此同时,吉县政府牵头配套基建与设备作为资产投入,与企业合作成立运营公司,由企业负责市场化运营,提供优质鱼苗、全程技术指导及保底收入回报。通过科技渔业示范,培育“新农人”参与养殖,为吉县智慧渔业注入永续发展动能。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