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新疆温宿县的草原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态画卷,以天山为幕、云雾为纱,将雪域的圣洁与草原的生机编织成令人屏息的夏日诗篇。
天山牧歌的立体交响
在海拔2200米的塔格拉克村,托木尔峰终年不化的积雪与脚下翠绿的草甸形成强烈视觉冲击。萨瓦甫齐草场的晨雾如流动的薄纱,裹挟着冰川融水的清冽气息,蜿蜒的河流在山谷间划出银色弧线,牛羊群如同散落的珍珠,在海拔3000米的高山草甸上勾勒出流动的牧歌。帕克勒克草原的野花正值盛放期,金莲花、紫菀、火绒草在雪山映衬下形成天然调色盘,牧民的毡房点缀其间,炊烟与云雾交融,构成“天苍苍,野茫茫”的立体画卷。
生态秘境的清凉馈赠
得益于天山托木尔峰的垂直气候带,温宿草原夏季平均气温仅22℃。博孜墩景区的红岩地貌与雪山草甸形成强烈对比,游客可驱车穿越河谷、戈壁、冰川等七类景观,在塔村体验“草原露营+星空观测”的清凉夜生活。索荣牧场的牧民至今保留着转场习俗,夏季将牲畜迁至高山草甸,牛群悠闲踱步的场景与远处雪峰构成动态生态图景,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曲
曾经的牧业贫困村塔格拉克村,如今依托草原风光发展特色民宿。阿孜古丽·尼亚孜家的木屋民宿采用废旧木材装饰,厨房飘出用野蘑菇、风干肉烹制的民族美食香气。景区开发的“草原风筝节”“魔幻泡泡秀”等亲子活动,让传统牧场焕发新活力。数据显示,2025年夏季温宿草原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7%,带动300余户牧民转型,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这片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天山生态博物馆”的土地,正以牧歌、雪山、花海为笔,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态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