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大挖总装线,生产氛围火热。(柳工供图)
作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前沿窗口,近年来,广西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建立交流机制,推动与东盟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标准、计量、检测、认证领域贡献广西智慧和能量。
参与老挝首个铁路国家标准制定,与东盟国家共建共享铁路交通标准;
发布跨境快递相关团体标准,将中国快递好经验共享至越南,相关企业运营成本从5元/票下降至3.5元/票;
牵头研制国家标准《海岸工程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相关技术成果在印尼、斯里兰卡等7个国家共享应用;
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检测认证联盟等一个又一个面向东盟的质量合作平台落地广西……
一张张面向东盟的贸易“通行证”,助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日益加深。
1 搭建质量合作平台,促进贸易畅通
6月30日上午,柳州市的雒容汽车物流基地作业区内,工作人员驾驶一辆辆新出产的五菱新能源汽车驶入上货区。装车完毕后,这些汽车将被运往钦州港,通过货轮运抵印度尼西亚销售。
汽车落地出口目的地国家,须符合当地技术标准等要求并做出适合当地的适应性改变。在广西市场监管部门服务引导下,上汽通用五菱加强汽车标准法规国际交流合作,产品已行销10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汽车超115万台/套。
“市场监管部门帮助解决出口海外市场遇到的技术标准、检测、认证等问题,助推上汽通用五菱产品远销海外。”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吕俊成说。
为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更好地适应东盟市场,2023年,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推动成立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检测认证联盟,开展东盟国家制度研究、标准研制、科研攻关,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提供东盟检测认证技术支持。
2024年,广西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突破76万辆,对全国新能源汽车增长贡献率达到8.9%,产品在东盟国家广泛销售。特别是在印尼,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在市场占据主流地位,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车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
新能源汽车只是广西与东盟数千亿进出口贸易中的一个品类。货畅其流,需要搭建更多质量合作平台。
早在2019年,广西便开展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一站式”纠纷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165个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与东盟国家接壤的8个县(市、区)全部建立平台,为中国和东盟企业提供咨询服务61.86万次,解决技术难题7100多个。
搭建中国—东盟质量和标准化合作的“南宁渠道”,“省部共建”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筹建“一带一路”国家计量测试研究中心,发布首个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标准化合作倡议《南宁倡议》……如今,越来越多质量交流合作平台在广西涌现,助力广西乃至全国的技术、产品、工程、服务走进东盟。
2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带动产业升级
5月22日,在2025广西国际矿业展上,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带来的智慧矿山系统,引得许多中外嘉宾驻足咨询、洽谈。
柳工在大型矿山设备的研发、制造和市场应用方面已有20多年历史,许多设备畅销东盟国家。凭借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其智慧矿山系统可对矿石运输轨迹、设备能耗数据、边坡稳定性进行安全监测,实现智能排班、视觉感知以及智能控制。
“2023年,我们应邀参与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关于《数字矿山建设推荐规程》的标准编制,预计2025年内发布。”柳工技术专家梁超说,IEEE发布的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认可度,中国与东盟的矿业合作潜力巨大,此标准将为东盟国家智慧矿山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这并非广西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唯一实践。近年来,广西市场监管部门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引导玉柴、柳工等企业在关键和新兴领域进行标准研发,主导、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9项,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在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背景下,我区与东盟国家共研共建共享标准日益增多。中越跨境快递物流团体标准的制定,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中国快递业起步早,在各环节形成了许多成熟经验。”跨境邮政快递企业凭祥小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涛说,例如,收上来一批包裹涉及一条线路上的ABC三个城市,中国的快递公司分拣时就按ABC城市分好,同一车的货物按各市先后到达顺序反向装车,运力分配管得细,装卸效率高。
“在广西市场监管部门的服务引导下,两国一批从事跨境快递业务的企业,共同制定了跨境快递物流的‘入仓管理规范’‘出仓管理规范’‘分拣集拼管理规范’3个团体标准,由中越双方各自发布。”崇左市市场监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快递企业先进、成熟的经验因此共享到越南。
越南快递公司和中国企业共研共享标准后,减少重复分拣,共同提高了配送速度。相关跨境物流公司车辆平均装载率提升至90%以上,仓库存储空间利用率提升至90%,货物装卸效率提升40%,企业运营成本由5元/票降低到3.5元/票。
“共研共建共享标准,促进了贸易便利化,还降低了经营成本,吸引更多国内电商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李涛说。
3 提升检验检测水平,保障产品安全
眼下,正值东盟水果进口旺季,在凭祥友谊关口岸,一辆辆满载榴莲、火龙果等进口水果的货车整齐排列,有序通关。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路水果进出口口岸,越来越多的东盟水果从这里“抢鲜”走进千家万户。
水果通关最怕“堵”。如此庞大且集中的水果进出口量,如何实现安全、快速进入中国?
提升面向东盟的关口检验检测能力,是广西市场监管部门与南宁海关联合给出的答案之一。
“目前,广西共有164家检验检测机构具备水果检验能力。”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两部门通过共建中国(广西)—东盟口岸检验检测体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提升口岸水果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实现榴莲等重点进口产品就地检测、快速通关,让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进出口更通畅。
在这一体系支撑下,凭祥、钦州、南宁、东兴已优先建成国内一流的进口水果全项目检测实验室,并带来积极变化。以榴莲为例,广西口岸实验室检测通量已达350批次/天,检测时长由原来的7—10天压缩至3—5天。
让产品畅行东盟,产品质量是必不可少的通行证。近年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所属机构广西质检院与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STC)共建国际互认检测实验室,让广西产品就近实现“一次检测、一张证书、全球通行”。
广西梧州甜蜜家蜂业有限公司2016年起对东盟(马来西亚)出口蜂蜜,年销量约30吨。2021年至今,该公司有3个蜂产品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销量自此实现每年50%左右的增长。如今,该公司每年有超100吨蜂蜜销往东盟,对东盟出口贸易额实现30万美元/年。
“STC是被国际市场公认为最具权威的产品质量认证之一,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相当于为产品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打上了‘放心’标签。”梧州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安全监督科科长覃小敏说,通过认证,可以有效突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贸易壁垒,让产品畅行更多国家。
“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让广西产品多了一把打开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海外市场的‘金钥匙’。”广西质检院院长蒙泳说,目前,广西已帮扶1046家企业获得1171张香港高端品质认证证书,创造经济效益超500亿元。(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刘冬莲 通讯员 甘孝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