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地地道道的长沙人,这次带着爸妈和老婆孩子去苏州玩了一趟,彻底被这座“人间天堂”迷住了。我们一家子平时旅游都爱往山里跑,没想到江南水乡的温柔和精致也能让人“上头”。这次行程从园林逛到古镇,从苏式面吃到蟹粉汤包,整整待了5天,完全颠覆了我对“小桥流水”的刻板印象。不过,回来后我脑子里一直有三个疑问,像苏州的藕粉小圆子一样黏着不放,非得找明白不可!
来苏州前,我以为园林就是“几棵树加个亭子”,结果第一天就被打脸。拙政园里的假山堆得跟迷宫似的,我儿子钻进去差点没找出来。导游说,这些太湖石讲究“瘦、皱、漏、透”,每一块都是古人从太湖里捞上来、花几十年堆砌的。我心想:这哪是石头?简直是艺术品啊!留园的冠云峰更夸张,一块石头5米多高,据说是北宋花石纲的遗物,古代皇帝都没搬走,愣是留给了苏州人。
第二天去了周庄和同里,终于懂了什么叫“梦里水乡”。在周庄坐手摇船,船娘哼着吴语小调,两岸白墙黑瓦的倒影碎在河里,我老婆连拍了200多张照片,朋友圈直接刷屏。同里的退思园更绝,园子小得像个四合院,但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连墙角一棵芭蕉都像是精心设计过的。我爸妈直念叨:“这苏州人过日子也太讲究了!”
运河文化也是苏州的“隐藏彩蛋”。寒山寺旁的枫桥,张继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火了1200年;宝带桥53个桥洞排成一串,导游说古代纤夫拉船就从这里过,桥还是唐朝刺史捐了玉腰带修的。晚上坐古运河游船,两岸灯光映着水流,我儿子突然冒出一句:“爸爸,这里像不像《枫桥夜泊》的动画片?”瞬间觉得这趟值了。
作为弗兰人,我原本担心苏州菜太甜,结果……真香!
头一天在姑苏桥面馆点了碗“三虾面”,虾仁、虾籽、虾脑拌着筋道的细面,鲜得眉毛掉下来。老婆抢着喝汤,连说“比长沙的猪油拌粉还上头”。后来在平江路吃到哑巴生煎,底部焦脆、汤汁喷涌,我儿子一口咬下去,溅得T恤上全是,还傻笑着说“好吃到爆炸”。
最惊艳的是“松鼠桂鱼”。鱼炸得像朵金花,浇上热卤汁“吱吱”叫,酸甜口居然能这么开胃!我偷偷问厨师:“你们是不是偷偷放了辣椒?”大叔笑着摆手:“我们苏州人讲究‘和’,酸甜咸鲜要平衡咯!” 还有酱汁肉,肥肉晶莹得像果冻,我这种不吃肥膘的人居然连啃三块,果然“开春第一块肉”名不虚传。
临走前特地去了双塔市集,这里简直是小吃天堂。海棠糕、鸡头米糖水、蟹壳黄烧饼,连豆腐干都是蜜汁的!我爸妈买了一堆“袜底酥”当手信,说是要回去馋哭广场舞队友。
玩得越嗨,疑问越多。回长沙的高铁上,全家讨论了一路,最后浓缩成三大“疑问”:
第一就是苏州园林的假山为什么堆得比岳麓山还复杂?
第二就是盘门景区为什么叫“盘门”却没有门?
第三就是苏州凭什么号称“状元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