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公里外的“第九板块”:镇江与达孜的双向奔赴
创始人
2025-06-19 06:13:58
0

一条哈达系两城。自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吹响对口援藏号角,镇江与拉萨达孜之间,筑起一座跨越近4000公里的“连心桥”。十批92名援藏干部人才接力奔赴,踏上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虎峰”达孜,与雄浑苍茫的每一座山峰、每一座冰川不期而遇,10.48亿元援助资金精准落地,166个援藏项目扎根达孜。

青稞新绿的季节,第十批镇江援藏干部圆满完成任务,即将归来。“雪域高原情深长,镇江援藏谱新章”集中推介达孜活动日前举行,记者深入园区、医院、企业、社区、村庄等开展行进式、嵌入式采访,聆听“镇江人”踏上高原,扎根西藏、建功立业的铿锵足音。

青稞新酿促振兴

达孜区邦堆乡拉萨河旁,一座融合藏式风格的白色建筑群拔地而起。全国最大的产业援藏项目——由镇江市援藏工作组引进的拉萨朗热酒村项目进入投产倒计时。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预计8月建成投产,构建集“生产研发、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经济新业态。

“我们围绕‘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速度建设’的总体要求,真正将项目打造成西藏的示范名片。”拉萨朗热酒村项目管理部部长王亚庆介绍,投产后可年产成品酒5000吨以上,产值超10亿元,构建以“藏之蓝”为主导品系,以藏之蓝轻养系列、文创系列为补充的洋河股份产品新矩阵,让地产青稞变“金稞”,带动青稞酒产业集群发展。

“建设过程中,镇江援藏干部就像项目的‘父母’一样操心。”王亚庆告诉记者,3年来,镇江援藏工作组全程保障项目建设,先后解决水、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帮助企业克服了开工遭遇疫情、基础设施空白等诸多困难,让青稞酒香飘产业援藏新路。

即将投产的朗热酒村项目,采用“产城融合、酒村融合、酒旅融合”模式,诸多业态将为当地带来新增就业岗位近500个。附近的邦堆乡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也如火如荼开展,在镇江援藏工作组和洋河股份的助力下,当地闲置资产得以盘活,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提升。

为推动达孜从“输血依赖”向“内生增长”转变,镇江市援藏工作组先后组织专业队伍10余次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总投资7.2亿元的盛世未来城项目、总投资1.4亿元的新动能产业园项目等正在密集推进。

清泉入户润民心

拧开水龙头,水流汩汩涌出,拉萨市达孜区雪乡雪普村的曲尼卓玛看着女儿舀起清水、熬上酥油茶,笑意漫上眼角,“现在的水很清澈!”

曲尼卓玛告诉记者,由于水源不稳定和设施老化等原因,过去每到雨季,家里的水都得沉淀一段时间再用,水质依然不好,“含沙量高,煮出来的茶都有一点泥巴味。”

转机始于去年。镇江市援藏工作组组长,达孜区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区长汤杲在走访中发现偏远地区农牧民群众饮水难、水难饮问题后,带领工作组积极顺应群众需求,多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赴现场察看,并到村组及藏族同胞家中调研。

很快,健康饮水工程(一期)项目正式实施,达孜区6个村民小组13个取水点完成维修、提升,生活饮用水43项常规标准全部合格,423户1667人从此喝上了“干净水、安心水”。紧接着,健康饮水工程二期项目在镇江市援藏工作组的谋划下紧密推进,即将造福更多达孜百姓。

在镇江援藏整体布局中,健康饮水工程是“精准滴灌”理念的缩影。3年来,镇江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组累计实施邦堆乡乡村振兴示范、群众文艺活动中心提升改造、叶巴村“幸福路”、溪桥工程等强基础、促民生项目11个,惠及农牧民群众8600余人,得到群众真心点赞。

一副眼镜“闯”高原

早上9点,拉萨披上金色阳光。达孜工业园区内,藏族青年次仁曲宗换上白大褂,熟练地启动验光仪。在她身后的玻璃柜台中,陈列着上千款光学镜片、太阳镜、框架、隐形眼镜、老花镜、护目镜,这里是西藏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现代眼镜卖场——达孜·丹阳眼镜城。

拉萨市年均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紫外线强烈,是白内障等眼科疾病高发区域;镇江丹阳以“眼镜之都”闻名遐迩,镜片产量占全国总量70%。在镇江援藏工作者的牵线搭桥下,达孜·丹阳眼镜城落户达孜工业园区,2000多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内,设置有科普体验馆、丹阳眼镜文化长廊、精品销售区及验光配镜区,实现“企业有市场、群众得实惠、地方增产业”。

“凭借丹阳眼镜坚实的产业优势,我们建立了稳定的产品供应渠道。”达孜·丹阳眼镜城负责人张海清介绍,这里配备全自动进口验光配镜设备、全自动进口镜片加工设备以及其他先进的配套设备,多名国家二级验光技师、加工师坐镇,成为周边各族群众选购眼镜的首选地。

小眼镜转动大民生。张海清告诉记者,目前17位工作人员中,有15位是本地藏族同胞,公司免费将员工送到丹阳接受系统培训课程,有的员工从农牧民转型为专业选镜配镜的技术人员,彻底告别“靠天吃饭”的生活,“每个月收入5000元左右,包吃包住,还有销售奖励和提成,在这里是很不错的工作。”

当“日光城”遇见“眼镜之都”,更多暖心故事正在上演。每个学期,眼镜城都会组织员工到周边县区的学校开展免费视力筛查、科普讲座等活动,携手丹阳镜片企业开展多场公益活动,向西藏喜马拉雅登山学校、达孜中学、达孜区中心小学等捐赠了近5000副眼镜产品。达孜·丹阳眼镜城还结合西藏地区高发眼疾的特征,因地制宜打造全公益性质的“眼健康科普体验馆”。

雪域绽放“医疗格桑”

日前,达孜区市民陈女士到达孜区人民医院就诊,在江苏省第十七批援藏医疗队影像科医师於建军的指导下,达孜区人民医院开展该区首例增强CT造影检查,填补了达孜区医疗影像技术的空白。

一批批医疗援藏人员,带来高原上的“永续”守护。江苏省第十七批援藏医疗队镇江组组长王辉介绍,第十七批援藏医疗队镇江组队员来自3家镇江市三甲医院,既有急诊、消化、医学影像方面的专家,也有财务、医院管理方面的人才,不光带去医疗技术,还分享管理经验,提升医院制度建设水平。

帮助当地医生学会“造血”,是镇江援藏医生共同的心愿。通过“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形式,10位当地医师有了“镇江师父”。如今,儿童头面部外伤美容缝合、体表肿块切除术后美容缝合、肌腱损伤吻合术、CT增强造影、肠镜检查等5项新技术新项目在当地落地,“镇江经验”“镇江技术”推动达孜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升级。

筹建具有藏西医结合特色的康复医学科,成为这批援藏医疗团队的重点任务。“我们制定3年建设目标,送4名藏医师赴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及镇江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进修培训、提升技术。”王辉介绍,此外,团队分批选送病理、眼科、护理、超声等专科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共9人赴拉萨市、镇江市进修培训。

科室建好了、医技力量强了,医疗卫生事业在达孜一步步走上正轨,但援藏医疗队的心愿远不止于此。拉萨市城关区、拉萨师范高专、达孜区邦堆乡、唐嘎乡……医疗队入村、入寺、入校,开展送医药、送健康免费义诊、宣传及各类保障26余次,2500人次受益,免费发放药品6.5万余元,“心佑工程”“康馨工程”等深入百姓身边,护佑雪域高原群众的生命健康。

相关内容

活力中国调研行|霞浦,如何...
“我们准备在这玩几天。拍拍照、走一走,甚至坐着发呆,都是放松和享受...
2025-08-25 12:50:06
和好友去重庆组团多少钱?重...
嘿,朋友们!重庆,这座充满魅力的“山城”“雾都”,一直以来都是旅游...
2025-08-25 12:49:14
数千名游客及村民参与,湘西...
近日,湘西州龙山县第三届“村游惹巴拉——暨夏季村晚”在惹巴拉景区热...
2025-08-25 12:48:31
重庆四日游价格?重庆4天游...
家人们,暑假到了,是不是正愁带娃去哪儿玩?那重庆绝对是个超棒的选择...
2025-08-25 12:47:55
原创 ...
随着各城市夜经济的繁荣,游园看灯光秀已经成为人们夏日夜晚消暑的方式...
2025-08-25 12:46:03
“秘境”何以成险境?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邯郸晚报) 图为惠东县白马山一处网红景点...
2025-08-25 12:46:02
大连海岛游:多元魅力共筑旅...
原标题: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热搜关键词 大连海岛游:多元魅力共筑旅游热...
2025-08-25 12:45:22
上海:符合条件居民家庭在外...
为更好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
2025-08-25 12:39:45

热门资讯

聚焦北大荒|庆丰农场:游客纷至... 北大荒集团庆丰农场乡村振兴产业观光园今年迎来游客爆发式增长。据了解,园区今年已接待旅游团60余批次,...
旅行同意书公证需要几天?线上办... 什么是旅行同意书? 旅行同意书就是由不陪同出境的父母一方或双方签字的书面声明,表示允许孩子单独或随一...
襄阳文旅推介会走进成都 8月22日,“襄阳文旅成都站推介会”举行,在成都60余家旅行社及媒体代表的共同见证下,两地旅游同业达...
原创 说... 有没有人有一种感觉,就是打开朋友圈,谁都在旅游?要不就去新疆,要不就去内蒙古大草原,再不济的都去个桂...
邻里童乐 水上狂欢 夏日炎炎,为丰富社区内儿童的假期生活,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清凉与欢乐,8月25日,龙王塘街道熙龙...
风雨同舟护客安!台风过境,海南... 8月24日,台风“剑鱼”携狂风暴雨强势来袭,势头凶猛,三亚启动“五停一关”应急措施,这座平日里活力满...
上海乐高乐园今日迎来开园以来客... 东方网记者曹磊8月25日报道:随着暑期进入尾声,不少亲子家庭抓住假期的“尾巴”安排出游。专为2到12...
新疆亲子7日游最佳行程推荐,乌... 新疆,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一直是我心心念念的旅游目的地。它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神秘的西域文化,还有令...
观云台 | 四川“占领”三川半 云南避暑哪家强?滇东北的昭通,用20°的气温和滋滋冒油的小肉串,承包四川人的一整个夏天。 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