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的繁花时代:从鲜奶中来,到鲜奶中去?
创始人
2024-06-30 22:49:37
0

来源 / 向善财经

就在前几天,光明乳业公告了件有意思的事。

下属海外子公司新莱特乳业有限公司,目前银团贷款额度5亿新西兰元。其中,有1.3亿新西兰元贷款将于2024年7月15日到期,但是其受境外贷款加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预计到期难以偿还。

所以,为了帮助新莱特完成到期债务,光明乳业的全资子公司光明乳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准备向新莱特提供1.3亿新西兰元(约等值 5.61亿人民币)贷款。

在经过备案和审议后,光明乳业国际便向建设银行申请了借款,由光明乳业做担保,最终还款来源是光明乳业的综合现金流。

整体看下来不难发现,光明乳业似乎非常地重视新莱特,或者说其背后的海外市场。

但问题是,这个新莱特的业绩表现并不好看。2023年,实现营收73.6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亏损约2.96亿元。2024年前5个月,再次亏损了9437.98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有投资者开始担忧,如果新莱特未来盈利和资金表现迟迟得不到改善的话,那么剩下的贷款,是不是还将由光明乳业解决?

要知道,现在光明乳业在国内市场的增长停滞已经够闹心的了,如果再加上一个不断流血亏损的新莱特,哪怕未来能通过海外市场看到重回增长的可能,但资金硬实力恐怕也抗不到那时候啊……

一时之间,市场对光明乳业未来的走势,产生了更多的质疑和担忧……

新莱特和海外市场,是光明的救星,还是“拖油瓶”?

天眼查APP显示,2023年光明乳业的境外营收为73.21亿元,几乎正对着新莱特过去一年的营收表现。

并且按地区划分,相比于中国区大本营市场营收的连续负增长,同期,光明的境外营收增速为5.95%,新莱特营收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6.37%。看到这,似乎也就不难理解光明乳业为什么愿意顶着巨大压力,为其慷慨解囊了。

毕竟,现在光明最大的问题就是成长性缺失,像个“养老型企业”。

那么既然现在新莱特和海外市场还在增长,其又能否成为扛起光明乳业破局大旗的“关键先生”呢?

恐怕不太可能。

因为和现在国内市场相比,海外乳制品市场更早之前就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状态,并在各种瓜分与“垄断”中,形成了稳定的、强者恒强的世界乳制品市场格局。

所以尽管从光明的视角来看,新莱特的表现似乎不错,实现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地上市,但放到全球乳企背景中,这还是明显有点不够看了。2023年全球乳企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法国的Lactalis、第二是美国的Dairy Farmers of America,伊利排第五。

排名前二十也都未能见到新莱特Synlait Milk Limited的身影。

那么在此背景下,新莱特所能带给光明乳业的成长想象力,或许就成了:能增长,但是很难高增长……

可偏偏如果新莱特无法实现更高增长的话,其对于扭转光明乳业的整体局势而言,就没有太大意义。就像2023年那样,哪怕海外市场有所增长,但“胳膊始终还是拗不过大腿”,整体营收同比下滑了6.13%。

其实从行业视角来看,现在伊利、蒙牛们的海外业务表现也相当不错,就比如伊利,在与全球合作伙伴持续开展友好合作,优化海外基地产能的基础上,过去一年其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10.08%。

但即使如此,伊利似乎也没有将海外市场当成是破局的“雪中送炭”,而更多是视为国际化的“锦上添花”。

究其根本,现在国内对于乳企出海这件事,探索出来的最好解法就是“海外转内销”。

当然,一方面这跟过去品牌为了“镀金”不同,现在是真正在推动海外品牌中国化。

就比如说光明乳业,在明知国内新生儿出生率和婴配奶粉市场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其现在仍在推动新莱特走向中国市场。2023 年,新西兰新莱特婴配粉产品配方成功获批新国标注册,成为新西兰为数不多的获得新国标婴配粉生产资格的企业。

这也从侧面说明,光明乳业和新莱特的海外市场想象力确实有限。

另一方面就很常规了,出海是为了抢占海外高质量奶源地,以供给国内市场。这算是2008年之后,国内不少实力乳企的共同选择。就像光明乳业也是在2010年,选择收购了当时作为新西兰排名第三的乳品原料供应商新莱特,以保证提供优质的奶源。

可今时不同往日,当现在唯一还在增长的新莱特和海外市场,也可能会失去想象力后,光明乳业的业绩压力无疑就更大了。

毕竟,过去一年,光明乳业的液态奶、其他乳制品和牧业三大营收支柱集体面临着负增长的困境,唯独包括速冻食品在内的,规模仅为13.84亿元的“其他”板块同比增长了24.75%,但却扭转不了大局。

此外,更难受的是,从2021年黄黎明上任光明乳业,就定下了“2022年营业总收入317.7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资产收益率大于8%”的全年目标。

但结果在2022年,光明乳业实现营收282.1亿元,同比下滑3.39%,归属净利润3.61亿元,同比下滑39.11%……

然后在2022年财报中,光明乳业又表示要争取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20.5亿元,归母净利润6.8亿元。可过去一年,光明乳业得营收却下滑至了264.9亿元。至于归属净利润虽然完成了目标,为9.67亿元,但其中约有超4亿元利润却是靠卖地换来,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这使得不少投资者开始猜测,光明乳业和黄黎明会不会在2024年第三次“食言”年度营收目标……

鲜奶的“苟且红利”,光明乳业的关键机会?

说一千道一万,光明乳业想要从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国内),跳到另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海外)寻求增长,这本身就有点不太现实。

所以,最好破局点就是在国内、在乳制品基本盘上开辟新的增长极。

在这方面,光明乳业和蒙牛们瞄准的鲜奶赛道,算是个不错的发力点。

因为相比于存量市场的常温液奶和奶粉,以及迟迟难以突破零食场景的奶酪等们,低温鲜奶现在是一个看得见快速增长的市场品类。

凯度数据显示,全国低温鲜奶渗透率从2018的18%上升至2023年的39%,高端奶渗透率与上年相比提升5.9%。共研产业咨询数据则显示,2021年我国低温奶市场规模已达428.2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0亿元。

此外更重要的是,从竞争视角来看,光明发力低温鲜奶还占据了两大优势:

一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绕开蒙牛伊利们现有积累的市场优势,寻求到更多的增长突破口;二是在实际市场中,现在发力鲜奶品类存在着一定的竞争苟且红利。

来看前者,在常温奶竞争时代,乳制品玩家们最开始比拼的是奶源规模大小,后来是渠道建设,现在拼的是营销投入规模。

但这些对于光明乳业来说,其实并不算强项。比如渠道经销商数量,2022年光明的经销商数量为4403家,伊利则有19497家;再比如销售费用,2023年光明的销售费用为31.82亿元,同比下滑了8.4%。蒙牛为251.9亿元,后者几乎是前者的7倍有余,对应的品牌市场影响力自然也就难以相提并论。

不过,放到低温奶时代,由于巴氏奶保质期短的特性,所以行业核心竞争力就成了奶源的分布广度和冷链物流运输半径。

也就是说,蒙牛、伊利们在常温奶时代积累的不少市场优势,并不能直接复制到的低温奶领域。那么这对于一开始就坚持发力低温鲜奶,甚至近年来还在不断完善冷链运输和布局奶源建设的光明乳业来说,几乎就相当于“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或许正因如此,据尼尔森数据,2023年光明乳业继续保持中国鲜奶市场占有率第一地位。

再来看后者,光明乳业能绕开巨头优势还只是一方面,如果蒙牛、伊利们全力发展低温奶,光明乳业们恐怕还是比不过。毕竟,无论是资金、渠道还是奶源地建设,伊利们的优势都太过全面了。

可实际上,现在除了蒙牛、新乳业们在发力竞逐低温鲜奶外,伊利虽然也有涉及,但却似乎没有太过着重。

最直接的证明是,2023年报提到,伊利的金典鲜牛奶以每100ml富含3.8g原生鲜活乳蛋白为核心卖点,而竞对品牌在年内已经升级至了4.0克鲜活乳蛋白。

难道伊利真的做不出来吗?答案恐怕和奶酪一样,考虑到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教育投入大和低温奶净利率低等多种客观因素,所以现在伊利不想顶着压力领跑市场,而更希望重演在常温酸奶领域,安慕希对莫斯利安的后来者居上。

尽管这种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对光明来说依然是个莫大的挑战,但放到市场中,这终究还是少了一个巨头的有力竞争。

如果光明乳业能抓住这段苟且红利期,尽可能地捆绑住更大的市场消费群体,那么即便未来会被巨头争夺,但也未尝不能实现像上海之于光明那样,在低温奶领域构建起一片专属于光明的市场护城河。

毕竟在消费品领域,产品口味、品牌信任一旦深刻烙印进用户的印象认知中,那么就会形成持续的消费惯性。这也是各地中小乳企们能够活到现在,甚至过得很滋润的根本原因。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战略上已经落定鲜奶品类,甚至还占据着行业第一的光明乳业,为什么在资本市场还是如此的沉寂呢?

抛开与蒙牛、伊利们的激烈竞争不谈,如果说光明能够像新乳业那样,主要侧重于鲜奶战略,那么或许确实足以撑起不少投资想象空间。但问题是,现在巴氏奶在光明中的市场占比似乎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根据浦银国际数据,2021年低温巴氏奶对光明乳业的收入贡献仅在25%左右,未来还需要更多的成长时间……

或许正因如此,虽然新乳业的营收在2023年才刚刚达到109.9亿元,甚至还不如同期光乳业营收的一半多,但资本市场给出的估值却已经接近80亿元(截止到6月26日收盘),距离光明市值仅相差30亿元左右。

很明显,在当前增长逻辑整体偏弱的背景下,光明乳业似乎正面临着一场鲜奶“豪赌”。无论是下重注梭哈,还是在外场游荡,都可能会成为决定未来光明乳业估值走向的关键砝码。

所以我们也由衷地期待光明乳业和董事长黄黎明,以及各大股东能够做出最好的选择,带领光明乳业开启第二个繁华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相关内容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
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全省大部时段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总体利于出行。假...
2025-09-30 13:09:45
购房补贴、定向礼包,多地“...
来源:新京报 恰逢“金九银十”,多地政府推出购房优惠政策,拿出“真...
2025-09-30 13:08:52
十一国庆节长假大家都去哪里...
国庆假期的出行选择早已多元分化,有人奔赴热门地标感受家国氛围,有人...
2025-09-30 13:08:43
景区缺客流数据?票务管理信...
景区经营者常常抱怨:“客流数据太模糊,根本不知道哪天人多、哪天人少...
2025-09-30 13:08:2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王伟中同志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2025-09-30 13:07:42
四川眉山黑山石组合堆叠 眉...
天然黑山石,这枚大地淬炼的刚毅诗行,以其独特的外在之美、坚韧的内在...
2025-09-30 13:06:57
革命文物丰富了中华文明标识...
章舜粤 战地记者沙飞拍摄的《战斗在古长城》,画面为1938年春守...
2025-09-30 13:06:49
原创 ...
宫女,又称宫人,依据她们的职责和地位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负责...
2025-09-30 13:06:33
原创 ...
十三陵位于北京市的昌平区,自清朝入关后,清政府为了维护与汉人关系,...
2025-09-30 13:06:32

热门资讯

奇瑞汽车IPO闯关成功,掘金中... 9月25日,奇瑞汽车(股票代码:9973.HK)正式挂牌上市,当天开盘股价较发行价上涨11.22%,...
半年关店78家,股价跌至2港元... 三大核心品牌太二、怂火锅、九毛九西北菜的集体失速,让九毛九业绩承压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董...
31省生育友好指数排名公布,云... 在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趋势愈发明显的当下,各地都在响应国家建设生育友好社会的倡议,但对生育友好政策的效...
浦东新区,位居首位! | 融资... 1.一周融资概述 本周上海共发生26起融资,张江和临港各有4起。 2.融资企业动态 9月16日,易卜...
认筹率已超过150%,闵行又一... 9月25日至29日,闵房集团旗下位于闵行旗忠别墅区的“尚园”项目开启为期4天半的首批次集中认购。认购...
黄仁勋减持英伟达再套现超400... 当地时间9月29日,据英伟达提交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显示,CEO黄仁勋于9月25日至...
半年狂飙近千家,备受争议的“董... 雷达财经出品 文|丁禹 编|孟帅 即便曾引来不少争议,但格力电器孤注一掷的“董明珠健康家”正在加速狂...
墨西哥50%汽车关税重锤!中国... 墨西哥政府近期向国会提交的关税改革提案,犹如一记重锤精准打击了中国汽车出口北美的战略。该提案计划对未...
原创 河... 【漫步千年古都,发现邢台的时光印记】 在华北平原的南端,坐落着一座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城市——邢台。这...
原创 苦... 苦求无果后,卡尼政府发现不妙,中方购进9船油菜籽,但不是和加拿大买的。那么,中方为何不买加拿大的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