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港交所官网更新的文件显示,京东工业已经顺利通过上市聆讯,这意味着它距离港股挂牌就差最后一步了。根据最新消息,这次 IPO 由美银美林、高盛、海通国际和瑞银四大巨头联手担任联席保荐人,计划12月正式挂牌,预计募集资金 5-6 亿美元。
图片来源网络
京东工业成立于 2017 年,前身是京东的企业业务板块,主要做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简单说就是帮企业解决 MRO(维护、维修、运营)采购和数字化供应链的问题。按 2024 年交易额算,规模快赶上第二名的三倍,还服务了 60% 的中国《财富》500 强企业。业绩方面也很亮眼,2022 年还亏 13 亿,2023 年就扭亏为盈赚了 480 万,2024 年净利润直接冲到 7.6 亿,今年前 8 个月总收入 141 亿,同比增长 18.9%,盈利能力越来越稳。
这次能走到聆讯阶段,京东工业可是经历了三次失败才熬过来的。分别是在2023年3月、2024年9月以及2025年3月,这三次都是栽在了招股书“有效期”上。
说起来,京东集团旗下有多家上市企业了,包括京东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达达集团以及德邦物流。也就是说,如果京东工业顺利上市,它将成为刘强东的第六家上市公司,不过这事也仅仅只是“多一个上市主体”那么简单。
图片来源网络
之前京东系的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消费互联网(电商、健康、即时零售)和物流赛道,京东工业的上市会补上 “产业互联网” 的关键一块,让刘强东的资本版图变成 “零售 + 物流 + 健康 + 科技 + 工业” 的多元化格局,从消费端延伸到生产端,覆盖全产业链。
按行业专家的说法,分拆上市对京东集团和京东工业都是好事:一方面京东工业能独立融资,不用再依赖母公司输血,还能提升自身估值;另一方面能降低京东集团的负债率,同时实现风险隔离。
这次京东工业的股东名单里有中东资本阿布扎比投资基金这些 “大佬”,上市后能进一步打通国际融资渠道,为刘强东的国际化战略铺路。毕竟工业供应链是全球化业务,有了国际资本的支持,京东工业拓展海外市场会更顺风顺水。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工业供应链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11.4 万亿元,但数字化渗透率才 6.2%,远低于消费领域,未来增长空间巨大。京东工业的上市,相当于向市场证明了京东 ToB 战略的可行性,也能借助资本市场的资源,巩固自己在工业数字化赛道的龙头地位,毕竟现在竞争对手也不少,早上市就能早拿到资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