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近期,春秋航空时隔9年重启公司债券发行,在上交所推出的8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引发市场热烈追捧,超额认购倍数达3.03倍,1.98%的票面利率不仅创下交运领域民营企业同期限信用债最低纪录,更刷新航空公司同期限公司债利率新低。在民航业仍受市场波动影响、融资分化加剧的背景下,这家民营航司为何能收获资本高度认可,跻身“安全资产”行列,其背后的核心竞争力值得深挖。
此次债券发行被市场定义为民营航司融资的标志性事件,春秋航空董事、CFO兼董事会秘书陈可直言结果超出预期,而这一热度本质是资本对企业稳健基本面的投票。债券投资与股票投资的核心逻辑差异的在于,前者更侧重安全与稳定,3倍超额认购的背后,是投资者对春秋航空财务韧性、运营效率与发展潜力的综合认可。从发行初衷来看,此次募资并非短期周转所需,而是着眼长远布局:一是储备核心资本开支资金,为飞机、发动机等关键设备采购铺路;二是顺应宽松货币政策环境,回应市场对企业适度提升杠杆的期待;三是借此试探资本市场反馈,为后续融资渠道拓展奠定基础,而亮眼的发行成果也让企业明确将债券作为重要资金来源,计划2026年继续推进相关融资。
此次发债成功离不开政策红利的加持,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落地与监管层的精准呵护,大幅提升了民营企业债券的市场接受度,融资环境持续优化。当下资本市场资源正加速向实体产业、民营企业与科技创新领域倾斜,上交所已累计服务300余家企业发行科创债,规模突破万亿元,2022至2024年年均增速达75%,春秋航空的科创债发行恰好踩中市场趋势,也彰显其科创属性与行业适配性。
作为国内首批民营航司,春秋航空自2004年成立以来便深耕低成本航空赛道,以“高效率、低能耗”的运营模式突围,成为疫情后民航业首家扭亏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源于极致的成本管控与持续的科技赋能。不同于传统航司的全服务模式,春秋航空聚焦价格敏感型客群,通过单一A320系列机型降低维护成本、优化座椅布局提升15%载客量、附加服务市场化定价等方式,将运营效率拉满,航班上座率稳定在90%以上,远超行业80%的平均水平,单机日均飞行时长较同业多出2小时,即便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100亿元,利润率仍稳定在10%以上,远超行业平均及国际航司水平。
科技研发成为成本优化的进阶动力,春秋航空在民航体系内研发投入名列前茅,坐拥2个研发中心与近600名全职IT人员,数字化创新贯穿运行、销售、财务全链条。2025年上半年完成DeepSeek-R1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后,迅速应用于民航安全风险分类等核心场景,财务端AI自动化审核系统全面覆盖业务,既提升效率、降低风险,又释放人力成本;运行端通过算法模型为飞行员实时规划最优飞行路径、速度与高度,在保障航班平稳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实现运营效益与环保价值双赢,持续加码的算力投入则为技术迭代提供支撑,也让其科创债发行具备扎实产业基础。
业务布局的战略定力进一步夯实企业抗风险能力,国内与国际市场协同发力形成增长双引擎。国内市场层面,春秋航空聚焦三大方向:持续加码核心基地运力投放,强化枢纽优势;推动航线网络下沉至二、三线城市,精准对接“小镇青年”出行需求;挖掘小众旅游目的地潜力,通过基本航空服务拓展新增量。国际业务已成为关键增长极,东北亚市场营收占比高、收益稳定,当前布局规模已超越2019年同期,同时重点发力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未充分开发市场,拓宽增长边界。
面对短期市场波动,春秋航空坚持长期战略不摇摆,仅做灵活运力调整,即便极端情况也维持市场基础往来。以泰国市场为例,年初受电诈事件影响短期调整运力,后续快速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近两月票价同比稳步提升,印证其市场调控能力与行业韧性。截至2025年,春秋航空机队规模达127架,依托春秋国旅的客源支撑,在航线拓展与规模扩张中构建起差异化护城河,即便传统航司纷纷效仿低成本模式,也难以复制其完整运营生态。
企业文化则是春秋航空穿越周期的精神内核,节俭理念贯穿运营全程,新总部大楼中仍沿用服务超40年的老旧办公设备,践行“钱一半是挣的,一半是省的”价值观,将成本管控内化为全员共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企业对待员工毫不吝啬,同岗位薪资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0%-30%,以优质待遇凝聚核心人才。同时,奋斗、远虑、感恩的文化基因筑牢发展根基,保守的财务政策确保现金储备可支撑飞机“趴地6个月无收入”时正常运转,将安全稳健刻入企业发展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