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屈扒皮
一张支付牌照,牵动着内容社区与商业化的永恒命题,也映射出小红书在资本市场讲述新故事的迫切需求。
内容/刘平
编辑/咏鹅
校对/莽夫
虽迟但到,小红书正式将一张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公开资料显示,“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原六家股东全部退出,由小红书全资子公司“宁智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实现100%控股。
至此,小红书成为国内内容社交平台中,继抖音、快手之后,第三家拥有自主支付牌照的头部玩家,也在与B站等尚未持牌对手的竞争中,暂时拉开一个关键身位。
支付作为电商交易的基础设施,是平台构建商业闭环的必争之地。对小红书而言,这张牌照不仅是技术意义上的合规准入,更是一次商业逻辑的补全,它有望加快平台电商生态的成熟,降低对第三方支付渠道的依赖,减少交易成本与数据流失风险。
但意义不止于此。
在表层逻辑之下,小红书更深层的焦虑,来自于其商业化节奏与内容生态之间的持续博弈。电商业务虽持续增长,却仍未走出模式试水阶段;内容社区氛围神圣不可侵犯,却又必须承载愈发迫切的变现压力。
与其说小红书拿下支付牌照是在补齐短板,不如说,它是在为平台寻找一条可持续的流量转化通路,一个能说给资本市场听、也能在实践中验证的新增长脚本。
而这张刚刚到手的支付牌照,恰恰成为这出商业叙事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开场白。
Part.1
新牌照,迟到的“救赎”
在互联网平台的竞争坐标系中,小红书常被贴上“慢半拍”的标签,从内容形态的迭代,到商业模式的探索,再到如今这场围绕支付牌照的争夺战,小红书始终以一种区别于行业常规节奏的步伐前行。
支付牌照的战略价值,从来不只是持牌经营那么简单,它始终与国内互联网商业生态的演进深度绑定。
2011年-2015年,随着BAT全面转向移动端,阿里推出“快捷支付”、腾讯借微信入场、京东收购网银在线,核心目标均是降低对外部支付渠道的依赖,保障交易数据自主可控。而此时的小红书,仍专注于内容社区的搭建,电商尚未成为战略重点,因而并未参与这轮支付基建浪潮。
2016年开始,随着互联网新贵崛起、带来更丰富的消费场景,移动支付行业迎来规模化扩张。由于央行停发新牌照,并购成为获取资质的唯一路径。美团收购钱袋宝、滴滴并购一九付、拼多多收购付费通,字节跳动控股合众易宝……大厂们陆续完成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布局,推动移动支付向本地生活、出行、内容等垂直场景深度渗透。
不只是为主业赋能,提高交易效率,更增加了流量变现路径,通过“钱包”产品延伸至分期付、小微贷款等金融业务。
而小红书虽已启动电商业务、引入第三方商家,但电商业务仍处于“试水期”,对构建完整支付体系缺乏紧迫感。在互联网平台纷纷借助支付撬动生态的卡位战中,小红书再度缺席。
随着流量红利消退,支付牌照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它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选项,而是平台能否实现生态内循环的关键拼图。这一阶段,即便后知后觉者也开始奋力追赶,但过程并不顺利。
2021年,B站试图以1.18亿元竞得浙江甬易电子支付有限公司65.5%的股权,该交易迟迟未获批准,最终牌照花落至民营企业500强正凯集团。
2024年,快手收购华瑞富达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7年6月。该牌照仅限于在北京的商超、文旅等场景做预付卡,不具备全国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或收单功能,对电商GMV结算的合规作用有限。因此,快手2025年11月宣布终止华瑞卡业务,准备在同一张牌照下申请增项“储值账户运营Ⅰ类(互联网支付)”。
在监管趋严、优质标的稀缺的背景下,补票上车的窗口正在收窄。但小红书虽然入局更晚,却意外地拿到了一手好牌。
东方电子支付所持有的“储值账户运营I类”资质,不仅覆盖电商、会员等核心场景,还支持跨境业务,与小红书今年发力的“电商出海领航计划”高度契合。该牌照已于2024年8月完成续展,有效期至2026年5月。
更重要的是,支付牌照与电商业务的联动价值,早已被抖音验证。2021年抖音支付上线并于前一年全面切断直播间淘宝和京东外链,实现“交易-支付-物流”全闭环。此后,电商GMV从2000亿飙升至2024年的3.43万亿,市场份额达到行业第三。支付不仅是工具,更是平台掌控商业节奏、构建生态主权的关键一步。
Part.2
为电商打开增量空间
小红书的“慢”,本质是与业务节奏的匹配。当电商交易规模不足以支撑自建支付体系时,依赖第三方无疑是成本最优解;一旦自营电商升级为核心战略,拿下支付牌照便成为构筑闭环的必然一步。
自2013年以海外购物分享社区起家,它虽已成长为月活超3亿的生活方式平台,拥有繁荣的“种草”生态,但如何将内容流量高效转化为商业交易,始终是其未解的核心命题。
回溯其历程,电商战略的摇摆清晰可见。从2014年底上线自营跨境电商“福利社”,到2016年开放第三方入驻,再到2020年引入淘宝外链,2021年推行“号店一体”,2022年试水“小绿洲”,直至2023年和2024年先后确立“买手电商”与“生活方式电商”的定位。这条反复调整的曲线,折射出平台在内容调性与商业效率之间的长期博弈。
真正的战略级转向,发生在今年8月。小红书将品牌slogan从“你的生活指南”更换为“你的生活兴趣社区”,此举被普遍视为对标抖音、剑指“内容-交易”全域闭环的明确信号。
战略的转向,首先体现在组织架构上。小红书同期成立“大商业板块”,由COO柯南任总负责人,与CMO之恒共同推动商业化和交易的深度协同。
战略落地的直观体现,则是App底部导航栏的“热门”入口被“市集”取代。在互联网产品的语言体系中,底部导航栏的变动直接宣告了业务优先级的重构。这意味着,小红书不再将交易隐藏在信息流深处,而是为电商开辟了一个独立且固定的顶级流量入口。
“市集”的上线,标志着小红书电商逻辑的根本转变,平台正试图将用户从“随机种草”的冲动消费,引导至“主动逛买”的意图消费,以此培养稳定的购物心智。
为配合这一战略,小红书同步推出了“百万免佣计划”,为商家大幅减免佣金。刚刚到手的支付牌照,预计将帮助平台进一步摊薄支付渠道成本,强化此政策的可持续性。
尽管“市集”在界面设计上保留了双列信息流和用户评论等社区元素,但商业化提速的副作用已然显现。用户反馈显示,App内广告及诱导点击内容显著增加,这种“流量变现优先”的操作,正在试探社区氛围容忍度的底线。
有失亦有得。据彭博社报道,在系列举措加持下,小红书向投资者更新的2025年盈利预测高达30亿美元,2024年约10亿美元。若数据属实,小红书一年间盈利规模将实现200%的爆发式增长。当然,这一增幅也与其原有基数较小有关。
Part.3
小红书急需新故事撑估值
每月高达8000万的“求链接”评论,是小红书生态活力的明证,也是其让众多平台艳羡的甜蜜负担。这种基于信任与兴趣的高粘性流量,构成了小红书最核心的资产。
然而,一个突出的矛盾始终存在,流量繁荣并未对等转化为商业上的成功。据彭博社数据,2024年小红书电商GMV达4000亿元,同比增长45%。这一增速虽显亮眼,但其绝对规模与抖音的3.43万亿、快手的1.39万亿相去甚远,揭示出其转化效率的瓶颈。
在电商的“人货场”模型中,小红书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当拼多多、京东、阿里等平台围绕“货”展开竞争时,小红书将赌注压在了“人”,即“买手”与“主理人”身上,试图以其审美和专业内容作为消费驱动力。
这一模式的短板在于与电商的效率本质相悖。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嵌入买手环节,固然提升了选品调性与内容质量,却也天然地增加了交易成本与层级。买手群体的规模有限性,直接制约了货盘的丰富度与价格竞争力,使平台陷入品质有余、规模不足的增长困境。连长期主打品质的京东都转头发力低价,可见单靠品质定位的增长天花板有多容易触顶。
品类选择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与京东家电、3C产品高复购、低退货的特性不同,小红书电商聚焦服装、美妆等时尚品类,虽与社区调性契合,却面临服装行业高达80%退货率的常态,这极大地侵蚀了利润、推高了履约成本。
尽管平台催生出董洁、章小蕙等超级买手,证明了模式的可行性,但其成功却难以规模化复制,这些买手的影响力高度依赖小红书特定的社区土壤,难以向外破圈,且小红书内的超级头部走出平台也仅为腰部主播。
2025年双11期间,章小蕙直播间开播6小时GMV破亿,最终单场达1.8亿,一颗KK等多位买手单场破千万,但据天猫官方数据,2025年双十一开卖首小时,淘宝直播平台就涌现出超20个破亿直播间。
作为以UGC为核心的内容平台,小红书的变现始终绕不开损害生态的风险。当电商变现缓慢,小红书似乎将希望寄托于明星流量放大。
今年赵露思因病情争议、与经纪公司的纠纷公开化问题,注销了微博账号,转战小红书,每条帖子均获10万+点赞,背后疑似得到平台流量倾斜。强推效果适得其反,不仅引得用户“路转黑”,最终还被网信办约谈。
在既有路径受限的背景下,新获的支付牌照为其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参考抖音的路径,其结合节庆推出红包活动,将支付嵌入社交互动场景;并在远场电商发育成熟后,盯上近场电商大蛋糕,向本地生活扩张,与美团厮杀抢占市场份额。
据媒体报道,近期抖音上线了AI产品“探饭”,满足用户查找、美食评估、点菜、购买团购到外卖下单等需求。
抖音赢在商业化足够果断,也没有丢掉从种草到下单的商业闭环。而资本市场对小红书的期待也已反映在估值上。
据媒体报道,近期小红书通过大型基金完成的交易中,估值在个月内飙升19%,达到310亿美元。这背后是对其构建 “内容+电商+本地生活” 多场景生态的长期看好。小红书近期在本地生活领域的类目拓展,正是这一叙事的前奏。
今年7月初,小红书发布关于修订《小红书本地团购产品功能使用规范》的意见征集通知,将开放“休闲娱乐”服务类目,而之前小红书本地生活仅向“美食”单个类目商家开放,表明小红书正在加码本地生活。
归根结底,小红书需要的不仅是一张牌照,更是一个能够平衡社区调性与商业增长的可持续叙事。其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支付牌照赋能的基础上,在不损害其核心社区氛围的前提下,成功讲通一个关于电商闭环与边界扩张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