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准原油最近两个合约的价差出现了一个关键变化:远月合约价格首次超过近月合约,形成所谓的“远月溢价”结构。 这一现象自2月以来首次出现,被视为供应过剩的明确信号。 市场立刻作出反应,WTI原油期货单日暴跌4.2%,收于每桶58.49美元,创下6月以来最大跌幅。
OPEC在最新报告中承认,全球石油市场在第三季度已从供不应求转为供应过剩,每日供应量超过需求50万桶。 这一修正背后,是美国原油产量持续创下历史新高,以及OPEC 为保份额而主动增产的双重压力。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进一步将2026年美国原油日产量预期上调至1358万桶,加剧了市场对库存累积的担忧。
趋势跟踪基金的集中抛售放大了跌势。 CIBC高级能源交易员Rebecca Babin指出:“市场缺乏利多催化剂,地缘政治风险缓和,宏观背景也无法提供支撑,下行空间已被打开。 ” 这种悲观情绪与同期铜、黄金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大宗商品市场内在的分化逻辑。
就在原油市场遭遇抛售的同一天,伦敦期铜价格逆势上涨1.08%,报收10944美元/吨。 这一反差的核心驱动力在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强烈预期。
美国政府停摆已持续创纪录时长,导致非农就业等关键经济数据延迟发布。 市场普遍认为,一旦政府恢复运作,新发布的数据将显示经济走弱,进而逼迫美联储在12月降息。 道明证券全球大宗商品策略主管Bart Melek直言:“疲弱的经济数据将促使美联储更有可能降息。 ” 降息预期导致美元走弱,提振以美元计价的铜价。
与此同时,铜矿供应端的紧张格局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全球最大铜矿之一印尼Grasberg因泥石流停产,智利矿山品位下降及运营事故频发,导致全球铜精矿供需平衡被打破。 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预测2025年全球铜供应短缺15万吨,进一步强化了价格上行基础。
黄金市场同样上演独立行情。 现货黄金价格单日上涨1.61%,突破4193美元/盎司,白银更是飙升3.89%。 这背后是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双重推动。
美联储降息会降低持有无息黄金的机会成本,同时弱化美元汇率,从金融属性上利好黄金。 而美国政府停摆引发的政治不确定性,以及中东等地缘冲突持续,则放大了黄金的避险吸引力。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10月份全球黄金ETF持有量达到3892吨的五年高点,实现连续5个月资金净流入。
值得注意的是,各国央行购金行为已成为黄金市场的稳定器。 高盛报告指出,新兴市场央行正持续增加黄金储备以降低对美元依赖,预计未来两年年度购金量将维持在70-80吨。 这种结构性需求变化,为金价提供了长期支撑。
原油与铜、黄金走势分化的本质,在于三者驱动因素的差异。 原油价格更直接受供需基本面支配。 OPEC 自2025年4月起逐步放弃减产策略,转向“增产保份额”的竞争性策略。 与此同时,美国原油产量攀升至1365.1万桶/日的历史峰值,全球需求增长却因经济放缓而疲软,导致供应过剩局面加剧。
铜价则同时受金融属性与供给瓶颈支撑。 尽管宏观需求存在不确定性,但新能源转型对铜的长期需求(如电动汽车、电网建设)与供应端投资不足形成矛盾。 一德期货分析师王伟伟指出,关税因素不确定性降低后,铜市场获得更稳定的中长期环境。 而美联储预防性降息而非衰退式降息,也为铜需求提供了相对缓冲。
黄金的避险属性在此周期中占据主导。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公开建议投资者将15%资产配置于黄金,认为“债务工具已不再是有效的财富储藏手段”。 这种观念在政府债务攀升、货币信用受质疑的背景下,进一步强化了黄金的货币属性。
当前市场的最大不确定性在于美国政府停摆导致的经济数据真空。 由于非农就业、GDP增长等关键指标延迟发布,投资者只能依赖私人部门数据和政策信号进行猜测。 这种信息不对称放大了价格波动,也使得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沟通更为关键。
市场对12月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概率已升至67%。 但分歧在于:若降息源于经济衰退担忧,大宗商品需求可能收缩。若属预防性降息,则可能刺激投资与消费。 原油市场的疲软似乎更倾向前者,而铜、黄金的强势则押注后者。 这种矛盾揭示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判断尚未达成共识。
这场分化是否会催生新的投资范式? 当原油作为“经济血液”的指示意义与铜、黄金的金融属性信号持续背离,我们究竟该相信哪一方更真实地反映了经济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