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早上好啊,我是帮主郑重,干了20年财经记者、专啃中长线投资的老炮儿~ 昨天打开行情软件的时候,我跟身边助理说“你看,这A股是真要往上冲了”,果然收盘前沪指摸到4030点,总市值快凑够120万亿了,是不是有人连夜翻研报想加仓?别急别急,咱们唠财经就得接地气,先把今天的硬新闻拆明白,再聊怎么稳稳拿住中长线的肉,不做追涨杀跌的“韭菜”。
先说说最核心的央行数据,10月末社融存量同比涨8.5%,M2余额335万亿,M1也涨了6.2%。可能有人觉得这些数字枯燥,帮主跟你们说个实在的,当年我跑央行口线的时候,社融就是经济的“钱袋子晴雨表”——现在钱袋子越来越鼓,还得看钱往哪儿流。你看M1-M2剪刀差缩窄了,这意思就是更多死钱变成了活钱,企业活期存款多了,说明老板们愿意拿钱扩产;咱们老百姓的投资消费需求也在回暖,这可不是短期炒作能撑起来的,是经济慢慢“回血”的实锤。20年的采访经验告诉我,这种宏观数据的拐点,往往是中长线布局的信号,比盯着单日涨跌靠谱多了。
再看咱们A股,昨天低开高走放量上涨,成交额破2万亿,超3900只股票飘红,100多只涨停,锂电产业链直接集体爆发。更关键的是,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20亿,结束了13天的净流出——这说明啥?之前犹豫的资金开始进场了,市场情绪从谨慎转向乐观。但帮主得提醒一句,我做中长线这么多年,见过太多追着新高冲进去被套的朋友。沪指创了逾十年新高是好事,但咱们不能光看数字,得想清楚背后的逻辑:这波上涨是政策托底(社融放量)+ 产业景气(锂电、AI)+ 资金共振的结果,不是瞎涨,所以中长线不用慌,但短期别盲目追热点。
聊完市场,再说说咱们该重点盯的产业方向。首先是6G,我国已经完成第一阶段技术试验,攒下300多项关键技术储备。可能有人说“5G还没玩明白,6G离我们太远了”,这话可不对。当年5G刚出来的时候,也有人觉得没用,结果现在短视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全靠它撑着。帮主当年采访通信行业大佬的时候,他们就说过“技术布局要超前十年”,现在6G的关键技术储备完成,接下来就是原型机、组网试验,相关的通信设备、芯片、新材料赛道,都是中长线可以慢慢研究的方向,不用急着下手,等技术落地节奏更清晰了再布局也不迟。
然后是AI和半导体,这俩赛道最近动静不小。阿里秘密启动“千问”APP对标ChatGPT,中芯国际三季度净利润劲增43%,北上资金还在加仓,腾讯三季度净利润超631亿,AI对业务的助力越来越明显。作为20年跟踪科技行业的记者,我太清楚科技赛道的逻辑了:核心是技术突破+商业化落地。中芯国际的业绩增长,说明半导体行业的景气度在回升,国产替代的节奏在加快;阿里、腾讯加码AI,说明AI从To B向To C延伸,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中长线看,这些硬科技赛道不是炒概念,而是有业绩支撑和产业趋势背书,值得咱们深挖优质公司,逢低布局。
还有个好消息是人民币汇率,三大人民币指数创了半年多新高。这对咱们投资者来说,意味着外资流入的动力会更强,尤其是那些高股息、出海业务多的公司,比如出海50指数里的优质标的,后续可能会有持续的资金关注。加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访问法国、巴西,深化资本市场合作,这说明咱们A股的国际化程度在提高,长期来看,会有更多海外资金来配置优质资产,这也是中长线市场的重要支撑。
当然,市场里也有一些短期炒作的热点,比如最近爆火的“哈基米南北绿豆浆”带涨停了九阳股份,还有摩尔线程要申购被称为“中国版英伟达”。帮主得跟大家说句实在的,短期炒作就像烟花,看着热闹但烧得快,咱们中长线投资者要避开这种“炒梗”“炒概念”的标的,重点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业绩增长潜力。比如摩尔线程,能不能成为真的“中国版英伟达”,得看它的技术壁垒、市场份额和商业化能力,不能光靠一个名号就冲进去。
最后跟大家分享下我的中长线策略,也是我做了20年财经记者、投资多年总结的经验:第一,跟着宏观趋势走,社融放量、经济回暖,顺周期板块(比如消费、有色)和优质成长股(科技、新能源)值得重点关注;第二,聚焦硬科技和国产替代,6G、半导体、AI这些赛道是国家战略支持,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逢回调就是布局机会;第三,避开短期热点,坚守优质标的,中长线投资就像种庄稼,得选好种子(优质公司),耐心浇水施肥(长期持有),等丰收的时候再收割,别想着拔苗助长;第四,控制仓位,不要满仓押注一个赛道,分散布局能降低风险,毕竟市场总有波动,稳稳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各位老铁,今天的早间观察就聊到这儿。我是帮主郑重,干了20年财经记者,专做中长线投资,不玩虚的,只跟大家唠实在的机会和风险。如果你们有想深入了解的赛道或者公司,评论区告诉我,下次咱们专门拆它~ 记住,中长线投资的核心不是追涨杀跌,而是看清趋势、选对标的、耐心持有,跟着帮主走,咱们一起稳稳赚长期的钱,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