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惠
山东造人形机器人与各国嘉宾从容握手,迪卡侬中国副总裁杨沐霖直言对山东的市场布局“并不满意”,在鲁深耕30年的德国环保企业史卓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史卓堡”)明确释放持续加码的决心……这三个看似独立的商业片段,在2025年11月10日的山东共同指向一个趋势:在“新金砖”合作格局下,山东正成为全球产业要素双向流动的重要交汇地。
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源于当天由山东省贸促会在济南主办的“对话金砖——山东企业创新发展交流会”(下称“对话金砖”)上。本次交流会以“共筑金砖合作新纽带 共享山东发展新机遇”为主题,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家商协会、企业以及国内180余家企业,共400余位嘉宾。本次大会既为外资企业深耕山东搭建对接平台,也为山东企业借“大金砖合作”出海提供契机,推动双向合作迈向更深层次。
金砖国家人口占世界近一半,经济总量约占世界30%,贸易总额占世界五分之一,成员覆盖世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金砖各国也是山东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金砖合作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山东企业更是借势“大金砖合作”加速出海。
山东省副省长宋军继表示,金砖组织自2006年启动合作以来,历经多轮扩员后,如今已汇聚亚、非、拉美、欧洲等地区的新兴力量,形成极具包容性的“大金砖合作”格局,已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器”和重要“动力源”。2025年前三季度,山东与金砖国家贸易额达5506亿元、占全省进出口的21%,同比增长23%,展现出巨大的合作潜力。面向未来,山东愿与各方分享“金色机遇”,持续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
寻找更多出海机会
在“对话金砖”活动现场入口处,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优宝特”)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吸引了众多嘉宾驻足围观。它熟练地与观众握手、打招呼,互动表现十分亮眼。
优宝特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的高科技企业。该公司董事长范永透露,公司正全力推进核心技术升级:一方面开发新一代关节电机,为下一代机器人赋予更强动力性能与运动稳定性;另一方面加大“大脑”与“小脑”的协同控制系统研发投入,目标实现机器人自主感知、智能控制与灵巧作业,以适配更复杂的工业及特种作业场景。此外,该公司还规划建设智能生产中心,为未来规模化生产提供支撑。
范永表示,公司依托全栈自研技术,正推动机器人从行业级应用向消费级场景拓展,目前已在巡检、消防、应急、检测等多领域实现场景化探索,持续拓宽机器人技术的赋能边界。在他看来,全球机器人市场竞争正从成本依赖转向技术与品牌双驱动,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正是优宝特下一步出海的重要目标。
同样有着出海诉求的还有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发达面粉”)。该公司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山东德州,是一家大型粮食企业集团,业务板块包括优质粮食基地建设、面粉及挂面生产、制粉技术研究以及各种粮食经营,部分产品出口至德国、俄罗斯等国家。
该公司副总经理吕正欣介绍,受国家配额管控,面粉直接出口受限,因此海外拓展核心聚焦挂面、速冻食品等面粉制成品。目前,公司的挂面产品已出口至俄罗斯、美国、埃及等十个国家,但海外业务占比仍较小;面对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希望进一步开拓美国、日本、韩国及阿拉伯国家等目标市场,让更多人品尝到山东美食。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亚太区商贸服务顾问委员会主席朱小兰指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已实现从“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再到“产业生态出海”的质变,企业不再是单纯卖货,而是将整个产业优势、供应链和能力体系向外输出。
在“走出去”的战略共识下,山东省贸促会副会长贺忠军进一步阐释了省级层面的系统性支撑:山东正锚定“建设现代化强省”“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等目标任务,将先进制造业发展作为关键任务,助力企业“买全球、卖全球”,加快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不过,出海之路并非坦途,风险防控同样关键。领英中国区人才解决方案、新业务增长运营部总经理文巍提到,山东企业出海过程中,面临海外雇主对品牌信任度低、跨文化沟通不畅、市场信息缺失导致招聘决策风险高等问题。这意味着,山东企业“走出去”不仅需要过硬的产品,更要学会讲好品牌故事、构建本地化人才团队,才能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关键一跃。
山东引力何在?
“自2006年正式进入山东零售市场以来,迪卡侬已在山东6座城市布局了12家实体零售商场。但这个数字我们并不满意。下一阶段,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山东市场的拓展力度。”迪卡侬中国副总裁杨沐霖表示。
杨沐霖介绍,山东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与人口大省,凭借完备的产业链优势与庞大的消费基数,成为迪卡侬战略布局的核心区域。迪卡侬与山东的合作从单点采购起步,逐步升级为“供应链协同+零售深耕”双轮驱动的深度绑定格局,合作维度随着山东产业升级与消费市场成熟持续拓展,实现了从业务合作到生态共建的进阶。
“山东市场方面,迪卡侬将继续深耕济南、青岛等核心城市,拓展线下实体业务,同时挖掘山东丰富的文旅资源,推广运动装备租赁等循环消费模式,满足游客与市民的休闲需求。”杨沐霖补充道。
迪卡侬的深度布局并非个例,而是外资在鲁发展的缩影。在绿色转型这一关键领域,山东庞大的市场需求与国际企业的先进技术形成共鸣,史卓堡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史卓堡是全球领先的环保工程企业,专注于提供本土化环保解决方案。该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已超过50年,参与了近20个标杆项目,在厨余垃圾处理、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业余热回收等领域有着丰富经验。
史卓堡中国地区总经理彭涛表示,早在30年前,公司便在山东参与了中德环保合作早期典范项目——烟台套子湾污水处理厂建设。近年来,山东环保需求持续升级,公司为青岛小涧西厨余垃圾处理项目量身定制先进干法厌氧技术,作为山东省首个规模化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其日处理能力达500吨,被选定为国家“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的示范工程。
“山东兼具经济与农业大省属性,当前在农业秸秆、畜禽粪便规模化处理,以及工业领域降碳增效方面,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而这正是史卓堡核心技术可发挥价值的领域。”彭涛分析,山东市场规模可观,且对高质量、高标准绿色技术的需求明确。这与史卓堡的技术优势形成高度匹配,公司对于在山东复制并推广更多标杆项目具备充分信心。
外资企业的积极布局,与山东面向全球的合作战略同频共振。宋军继表示,未来山东希望与金砖国家在多领域强化合作:一是加强与各方发展战略对接,持续扩大现代农业、先进制造、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等领域投资合作;二是用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等开放载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扩大机电产品、原油、矿产、农产品贸易规模;三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资源整合共享、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成果转化,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四是提升清洁能源、绿色金融、绿色矿产等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化发展,为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山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