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来,特朗普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稀土资源,目的是削弱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并建立一条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而现在,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哈萨克斯坦,将这个国家纳入了中亚的战略布局。哈萨克斯坦,正好位于中国的“大后方”。
最近,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访问了美国,特朗普在白宫接见了他。此次会谈中,双方签署了总额超过170亿美元的商业合作协议。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份关于关键矿产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据哈萨克斯坦总统府的消息,这份备忘录是在托卡耶夫的见证下签署的。
从哈萨克斯坦自身的资源条件来看,美国对其的关注并不意外。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但其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铀生产国之一,且储量接近260万吨的稀土元素,也使它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在美国认定的50种关键矿产资源中,哈萨克斯坦就拥有近一半,而且已经开始生产其中19种。
更为重要的是,哈萨克斯坦还拥有美国急需的钨资源。目前,中国控制着全球约80%的钨供应,而钨正是制造弹药、导弹和其他武器的关键元素。如果哈萨克斯坦能够稳定供应钨,意味着美国在关键时刻不会受到制约。哈萨克斯坦的北卡特帕尔和上凯拉克蒂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钨资源之一,这些矿床的储量足够使用30至40年。
值得一提的是,托卡耶夫总统此行是为了参加“中亚—美国”峰会(C5 1)。在峰会上,特朗普毫不掩饰地表示,议程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关键矿产的合作。因此,除了与哈萨克斯坦达成协议外,美国还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潜在的矿址进行地质勘探。
美国的战略步伐并不止于此。先是巴基斯坦,接着是澳大利亚和日本。在亚洲的外交行动中,美国还与马来西亚和泰国签署了类似的合作协议。如今,美国再次通过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合作,进一步推进了其在中亚的资源布局。从地图上看不难发现,美国正在环绕中国,打造一个“稀土包围圈”。
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做出这一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亚各国纷纷开始寻求战略多元化,以避免在未来陷入与俄罗斯类似的困境。而与美国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他们平衡俄罗斯影响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托卡耶夫在会谈中也强调,美国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之一,至今已经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哈萨克斯坦境内已有600多家美国企业在运营。
此外,当前全球的关键矿产供应链正在发生重组,哈萨克斯坦也意识到这个大趋势,并希望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占据有利位置。尽管哈萨克斯坦资源丰富,但其资金和技术相对匮乏,与美国合作能够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或许还能从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如果哈萨克斯坦和美国的合作进一步深入,这不仅会保障美国在矿产资源供应方面的稳定,也将对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巨大冲击。这相当于美国成功在中亚这一中俄的“后院”打入了一个战略楔子。
托卡耶夫此次访问美国,哈萨克斯坦同意加入由美国主导的《亚伯拉罕协议》,并与以色列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向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显然,美国正在通过资源合作逐步渗透中亚地区,这无疑会引起中国和俄罗斯的高度警觉,未来该地区的地缘博弈将变得更加激烈。
不过,我们也无需过于担心。首先,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地理距离较近,而美国的地理位置较远;其次,尽管美国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但稀土等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中国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今天的稀土产业链,美国短期内很难跨越这一鸿沟。而且,美国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未必能够长期保持。
上一篇:外国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增持中国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