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郸建投董事长再次变动背后,公司业绩由盈转亏,2025年前三季度亏损5.34亿元,短期借款大增50%至31亿元,公司面临经营与债务双重压力。
楚小强 中房报记者 李叶丨北京报道
37岁董事长的去职,留下一个业绩由盈转亏、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的摊子。
作为邯郸市辖区内大型国有企业,邯郸建投近日迎来人事大变动——金融专业出身的毛世权被免去董事长职务。
从前一任董事长任鸿雁手中接棒后,这位颇为年轻的国企干部,掌舵邯郸建投的时间仅为一年。然而,对邯郸建投来说,这已是近两个年头更换的第三任董事长。
一把手走马灯般更迭背后,邯郸建投的经营压力不容乐观。这家总资产超460亿元的地方国企平台,正面临着业绩由盈转亏、短期债务高企等多重挑战。
━━━━
董事长频繁变更
日前,邯郸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邯郸建投”)发布公告,根据邯郸市委组织部出具的文件,并经公司股东决定,免去毛世权董事长职务。
若拉长时间线,邯郸建投的“一把手”职位可谓是高流动性岗位。从张海红到任鸿雁,再到毛世权,短短两个年头,这家国企的董事长已三次易主。
2024年3月,张海红被免去邯郸建投董事长职务,调至邯郸建投参股的邯郸银行担任行长。同年8月,邯郸银行原董事长不幸遇害,张海红临危受命成为掌舵人。
张海红走后,任鸿雁接棒。他与金融科班出身的毛世权不同,是河北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任鸿雁出生于1979年,河北武安人,本科学历。其职业生涯起步于武安市乡镇基层,曾担任邑城镇农经员、武安镇党政办科员等职务。
后历经武安市马家庄乡乡长、阳邑镇党委书记等多个基层领导岗位锻炼,任鸿雁晋升至武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2024年,任鸿雁调任邯郸市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邯郸市产业投资集团,为邯郸建投全资股东)担任董事长,同时执掌邯郸建投。
然而,任鸿雁在邯郸建投的任期更短,仅8个月后便被免去一把手职务。2025年3月,任鸿雁也不再掌舵邯郸市产业投资集团,转而出任邯郸市财政局局长。
任鸿雁的迅速调离,为毛世权的登场铺平了道路。2024年11月,毛世权正式接任邯郸建投董事长。
这位1988年出生的37岁掌舵者,其光鲜的金融投资履历备受关注。毛世权是江苏苏州人,研究生学历,金融专业背景,职业生涯集中于河北省内的国资金融和投融资机构,曾在河北融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河北信投股权投资基金、燕赵财险等公司担任投资管理类职务。
就任邯郸建投董事长前,毛世权已是其控股股东邯郸市产业投资集团的副总经理,并已开始掌舵邯郸建投控股的上市公司汇金股份。
毛世权的上任,被认为是邯郸建投意图通过更专业的金融投融资人才,以资本运作手段盘活资产、拓展业务布局、化解经营压力的信号。不过,这一期望已然生变,毛世权刚上任一年,而今被免去董事长职务。毛世权去职后,邯郸建投暂未任命新的掌舵者。
“公司具有健全的组织构架及议事规则......相关人员变动不会对公司日常管理、生产经营及偿债能力产生重大影响,不会对董事会或其他内部有权决策机构决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邯郸建投对一把手的变动和空缺现状解释道。
━━━━
经营业绩压力隐现
掌舵人频繁变动的同时,邯郸建投的经营业绩也正经历考验,最明显的是营收下滑与净利润“变脸”。
从历年财报数据得知,邯郸建投的营业收入在经历2021年至2023年的连续增长后,于2024年出现回落,从44.64亿元降至40.12亿元,同比降幅为10.13%。
近期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中,业绩形势更为严峻。合并报表口径下,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26.8%至25.76亿元。同时盈利能力恶化,发生净亏损5.34亿元,上年同期盈利425万元,业绩由小额盈利转为大额亏损。
若梳理往日盈利数据会发现,邯郸建投自身的“造血”能力一直较为薄弱。2021年至2024年,其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0.06亿元、0.11亿元和0.18亿元,波动剧烈之余,相较于营收规模,盈利水平整体偏低。
公司曾坦言,净利润波动主要受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资产处置收益等变动影响。其中政府补助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2024年,公司获得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高达7.7亿元,是其当年净利润的数十倍。
债务方面,邯郸建投的短期偿债压力难言轻松。截至2025年9月末,邯郸建投总负债达到3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7%,增速高于总资产7.69%的增幅。
需要警惕的是短期借款飙升至31.15亿元,较上年末激增50.12%。相比之下,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有15.92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5.48亿元,均低于短期借款规模。
从业务方面来看,邯郸建投的收入主要依赖天然气销售业务,该业务收入占比常年在六成以上。不过这项核心业务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2025年上半年即因“暖冬”致居民采暖用气减少,从而导致收入同比减少35.84%。
同时,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汇金股份业绩也一言难尽。汇金股份的智能制造及信息化业务收入持续缩减,公司已连续多年亏损,加之其曾因信息披露违规被行政处罚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不仅拖累了邯郸建投的整体业绩,还带来了不小的商誉减值风险。
2025年7月,中证鹏元曾在相关评级报告中指出,邯郸建投“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利润水平对政府补助依赖度高”,同时“主要在建和并购项目尚需投资规模较大,面临较大资金压力和短期债务压力”。
这些外部评价与财报数据相互印证,共同勾勒出邯郸建投面临的复杂经营困局。
━━━━
战略转型与现实差距
面对严峻的经营挑战和债务压力,邯郸建投并非没有做出改变和尝试。在毛世权及其前任的任期内,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调整与破局探索,但成效有待观察。
首先,公司明确平台定位,聚焦核心板块。邯郸建投在发展战略中,坚持自身作为邯郸市“产业投资平台、资产管理平台和资本运营平台”的职能定位。公司提出要突出抓好“清洁能源、文化旅游”两大主营板块和上市公司业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具体路径包括:做大做强清洁能源业务、做好做优文化旅游业务、做深做实上市公司业务、做专做精产业投资业务。这一战略方向,旨在将公司业务从传统的基础建设,向更具市场前景和稳定现金流的领域集中。
其次是依赖政府支持,获取资产与资金注入。作为地方国企,邯郸建投在获取地方政府资源支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2024年,公司获得了当地政府划入的赵王城遗址公园、广府古城景区、人防工程等诸多资产,合计入账价值超过14亿元。
同时,如前所述,高额的财政补贴能有效缓解公司利润波动,维系公司信用形象。这种“外部输血”在短期内仍是公司维持运转、抵御风险的重要依靠。
当然,邯郸建投也在拓展业务布局,寻求新的增长点。除了稳固天然气销售业务,公司也在持续推进收购清洁能源及管网资产,以拓展业务产业链,提高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公司参股邯郸银行7.54%的股份,由此带来的银行股权投资收益较为稳定,成为其投资板块一个可靠的收入来源。
不过,这些破局之举在实践中也面临重重挑战。在文化旅游板块方面,获得政府注入的文旅资产后,如何有效提升商业化运营效率并优化“造血”功能,是公司面临的新课题。
加之一把手的频繁变动,也可能使得任何长期战略都难一以贯之,毕竟人事更迭容易导致战略摇摆和中断,从而使得一些“破局之举”尚难显示出系统性成效。
值班编委:苏志勇
责任编辑:马琳 徐汇清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