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中国立场一致,宣布对加拿大豌豆征税这件事儿,确实挺稀奇的。虽然原因不同,但对加拿大来说,确实跟天塌了一样。
中国和印度,居然都对加拿大豌豆下了“关税狠手”。
今年3月20日,中国宣布对加拿大豌豆加征100%关税,连同菜籽油、油渣饼一起列入反制清单。
然后就在前两天,印度突然宣布,对所有进口黄豌豆征收30%关税。
要知道,中印两国占了加拿大豌豆出口的80%,这两记重拳下去,温哥华港直接堆了5.9万吨卖不出去的豌豆,加拿大豆农急得跳脚,总理卡尼更是坐立难安。
印度向来不服中国,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莫迪政府做出了和中国一样的决定呢?
咱们先看看中印两国的决定,出发点压根不是一回事,一个是讨说法,一个是护自家产业,但撞在一起,就成了加拿大的“灭顶之灾”。
中国这波操作,纯粹是“来而不往非礼也”。
2024年10月,加拿大跟着美国起哄,没做任何产业损害调查,就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钢铁和铝产品也加了25%。
这种不讲理的打压,中方不可能忍。当年9月就启动了反歧视调查,收集了165家中国企业的证据,折腾了半年才下裁决,完全是按规矩办事。
中国驻加大使早把话挑明了,“只要加拿大取消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就能迎来双边关系改善的春天”,说白了,这关税就是逼着加拿大纠正错误。
印度那边,则是典型的“护犊子”。
印度30%的人口靠素食维生,黄豌豆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可加拿大廉价豌豆一进来,本土农民的豆子就卖不上价,抗议声一年比一年大。
2017年印度就加过50%关税,2023年才取消,这次重启30%关税,纯粹是为了保自家农民的饭碗。
而且印度早说了,农业是“红线”,谁也碰不得,加拿大想谈判?门儿都没有。
一个是为了讨回贸易公平,一个是为了守护本土农业,中印俩国家八竿子打不着的政策逻辑,偏偏都瞄准了加拿大豌豆。
可加拿大的命门就在这。
加拿大农民呼吁政府尽快采取行动
全球找不出第二个市场能接住中印那80%的份额,这巧合,简直比中彩票还让加拿大崩溃。 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黄豌豆出口国,萨斯喀彻温省的370万英亩农田里,豌豆就是农民的“现金作物”。
但现在,这作物成了“赔钱货”。
今年3月中方加税后,发往中国的豌豆直接卡在港口。本想靠印度市场补窟窿,结果11月印度加税,刚签的订单又黄了。
加拿大豆农说,这8个月来,他们就像被架在火上烤。
更要命的是,因为长期给中印出口原豆,加拿大本土加工企业只有12家,加工能力还不到出口量的10%。
美国倒是收豌豆,但只收加工成饲料的,价格比原豆低20%,还得额外花钱加工。
所以现在加拿大的处境很尴尬,进不了中印,转销其他国家又不划算,只能眼睁睁看着豆子发霉。
面对豆农的求救,卡尼总理的表现只能用“无力”形容。
他的困境说白了就两条:对印度,没资格谈;对中国,不愿意让。
先看印度。
加拿大去年对印出口豌豆5亿美元,说是“最大供应商”,可印度根本不愁替代。澳大利亚、俄罗斯的豌豆早就盯着这块市场,价格还更便宜。
加拿大在印度农业政策面前,就是个被动接受者,没任何筹码。
再看中国。
其实中方早就给了台阶。今年10月APEC峰会,中方不仅提了建交55周年的情分,还直接给卡尼发了访华邀请。
可卡尼转头就跟菲律宾签了军事协议,把军队派到南海附近搞联合军演,这不明摆着一边要好处一边捅刀子吗?
他这么做,无非是想“两边讨好”。
拿中国的合作意向逼美国让步,又靠跟菲律宾的协议稳住美国盟友的位置。
可他忘了特朗普不吃这一套,不仅没给贸易优惠,反而因为安大略省的反关税广告,把加拿大商品关税从35%又提了10%。
卡尼这“钢丝”算是走劈叉了。
加拿大为美国两肋插刀,反被插了两刀。
特朗普不仅公开说要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第51个州”,还动不动就加关税,这次因为一则广告就翻脸,半点情面都不讲。
加拿大的国家尊严,早就被这种“讨好型外交”丢光了。
说到底,加拿大的豌豆危机,就是政府“短视”的代价。
中国讲道理,反制前先调查半年,给足了说理的机会。印度护本土,立场摆得明明白白。
倒是加拿大,既想蹭美国的阵营,又想赚中国的钱,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现在卡尼的“天”塌了,但这锅真怪不了别人。
要是还抱着“火中取栗”的心思,不赶紧纠正对中国的贸易歧视,下次塌的可能就不只是豌豆产业了。
其他国家也该看清,中国讲规则,但绝不是软柿子,想拿中国利益当投名状?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扛住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