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指数增强型基金业绩表现亮眼,平均回报高达27%。业内人士认为,市场结构性机会与量化策略的契合、风控框架的优化以及资金对“贝塔+阿尔法”双收益的追求,共同造就了此类产品的亮眼表现。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入,正为量化投资策略带来革命性变化,并有望重塑整个行业的生态格局。
近一年,指数增强型基金业绩表现亮眼,平均回报高达27%。业内人士认为,市场结构性机会与量化策略的契合、风控框架的优化以及资金对“贝塔+阿尔法”双收益的追求,共同造就了此类产品的亮眼表现。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入,正为量化投资策略带来革命性变化,并有望重塑整个行业的生态格局。
Wind数据显示,近一年,指数增强型基金平均回报为27%,其中,九成以上产品获得正收益,中小盘产品表现尤为突出。具体来看:招商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以60.35%的回报排名首位;长信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增强、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数增强、汇添富国证2000指数增强等产品回报均超50%。
对此,招商基金资深策略分析师田悦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指数增强ETF的亮眼表现主要缘于三点:一是市场结构性机会与量化策略高度契合,在阶段性中小盘风格主导的市场环境下,量化模型通过多因子选股能有效捕捉细分行业龙头的高弹性机会;二是风控框架优化提升稳定性,当前主流增强ETF日均跟踪误差控制在0.3%以内,在严控偏离度的基础上,通过AI算法动态调整行业暴露,避免单一风格风险;三是资金偏好转向追求“贝塔+阿尔法”双收益。
贝莱德基金权益、量化及多资产首席投资官王晓京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从获取超额收益的角度来看,中小盘指数增强产品通常具备几方面优势:首先,中小盘指数的成分股数量普遍多于大盘指数,这拓宽了投资选择空间,增强了策略的灵活性;其次,中小盘股指期货往往存在较明显的贴水现象,这为构建超额收益提供了天然工具;最后,在成交量有限但市场流动性总体稳定的环境下,例如在小微盘股票中,量价因子与极短持股周期的策略组合通常能发挥显著作用。
“今年以来,市场行情主要集中在中小盘宽基指数和科技类股票,流动性驱动的行情催生了较高的贝塔收益。在此背景下,中小盘指增产品在主动选股部分也能受益于额外的贝塔贡献,从而增厚超额收益。”王晓京称。
近年来,越来越多机构将AI等新技术融入指数增强产品的量化模型与投资策略之中。王晓京认为,AI在量化投资策略中的应用与在其他行业的影响类似,对行业发展方向与生态结构带来深远改变。在数据收集挖掘、信号参数优化、选股方式等方面,由AI与人共同参与的策略,在经历充分磨合之后,将改变投资流程中的一些环节,不少以往难以实现的操作正逐渐成为可能。
不仅如此,王晓京表示,AI的影响并不局限于特定产品类型,它还将助力改变投资者乃至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资金配置方向与方式。即便是依赖深度公司画像的主观基本面投资,也将在AI的推动下发生转变。在数据采集与分析层面,AI在保持模型可解释性的基础上,有望催生更多主动型量化产品,进一步丰富策略类型与投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