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欧盟放狠话:稀土再谈不拢就对中国动用非常手段,中方亮明态度
创始人
2025-10-31 17:43:04
0

10月刚过,中国出台的新规再次收紧了稀土出口,这一决定立即引起了欧洲的强烈反应。法国总统马克龙毫不犹豫地发表强硬言论,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表示将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一副“掰腕子”的姿态。尽管如此,熟悉局势的人都知道,这场博弈远比他们喊的要复杂。中国的稀土资源不是随便可以替代的,而欧洲的底气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强。表面上言辞激烈,实际上双方都在暗自权衡,博弈的真正较量才刚刚开始。

10月初,北京发布了一项新规,由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出台,严格管控稀土出口,给市场发出了明确的预警。此次新规的原因非常明确:资源保护、产业安全、国家利益。这种做法在国际上并不新鲜,但欧洲政界却反应过度,布鲁塞尔忙得不可开交,频繁召开会议讨论该如何应对这一变化。

稀土磁体及相关材料是欧洲新能源、军工、风电和芯片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一直是全球稀土产业链的中心,从矿产开采到分离、提纯及成品生产,全程占据着优势地位。此次新规的出台,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掌控这一关键资源。欧盟委员会立刻表示“高度关切”,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表示将采取一切可能手段来应对,而冯德莱恩则言辞更为强硬,宣称欧盟必须“使用所有工具”来反制。这些表态听上去很有威慑力,但实际上,它们更多是通过贸易调查、反胁迫法和外资安全审查等方式来传达一种“强硬”姿态,但真正实施这些措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甚至可能对欧盟自身造成伤害。

欧洲媒体形容这种反应为“热锅上的蚂蚁”,原因就在于稀土不像石油那样容易找到替代品。早在2020年,欧盟就已经成立了“关键原材料联盟”,计划自行开采和炼制稀土,但到如今几乎没有实质性进展。环保门槛高,民众反对声音大,能够获得批准的稀土项目屈指可数。尽管嘴上说要独立,实际情况是,欧洲依然需要依赖中国的稀土。

更棘手的是时间问题。电动车、风电、导体磁材和激光设备等都是欧盟绿色转型的关键领域。如果稀土资源的供应出现问题,成本会立即上升,特别是法国和德国的企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压力。尽管布鲁塞尔在政治上强硬,但企业则更加关心的是利润,二者的矛盾使得欧盟的立场变得十分复杂。

中国方面则显得相对冷静。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资源出口管理是国际上普遍采取的做法,旨在保障产业安全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且并非针对特定国家。商务部也强调,中国一贯支持全球供应链稳定,不赞成将经贸合作政治化。这两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传达了明确的信息:中国有权进行资源管理,合作可以,威胁却没用。

这场没有实质性武力的较量,却充满了火药味。一方在用实际计算,一方则通过姿态制造气氛。稀土之争,实际上是智慧与策略的较量:谁能稳住节奏,谁就能掌握主动。欧盟表面强硬,心中却充满焦虑;中国虽言辞不多,但棋步却稳,初步博弈中中国已经占据了上风。

随着秋天的深入,欧盟对稀土问题的情绪愈加高涨。冯德莱恩在公开发言时语速加快,频频提到“安全风险”和“战略自主”,表面上是强硬信号,实际上则是对欧盟内部的安抚——让各国企业、议会和公众相信欧盟有解决方案。然而,对于熟悉情况的人来说,欧盟所称的“工具箱”依然停留在纸面上。

所谓的“反胁迫工具”其实是欧盟2023年通过的一项新法律,名义上是为了防止他国通过贸易手段迫使欧盟做出让步。表面看,这是一个防御性措施,实际更像是一个警告。真正启用这些工具时,程序繁琐、周期漫长,还需要所有成员国的统一同意。法国和德国的经济部门并不希望真正引发贸易战,因为中国是他们电动车、化工、机械等多个行业的大买家。一旦采取“非常手段”,首当其冲受伤的将是欧盟自身。

中国方面的回应简洁而直接。商务部强调,稀土资源属于国家资产,出口许可是合理的管理措施,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中国坚持公平、透明的原则,愿意与欧盟等各方保持沟通。新华社的评论则更为直接:“谁将合作视为威胁,问题就在于谁自己。”这句话精准有力,直指核心,表面冷静,却不容忽视。

事实上,欧盟的“非常手段”并不新鲜。十多年前,欧盟曾将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告上世贸组织。那次中国败诉后取消了配额制度,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和产业整合,反而让中国的稀土产业更为集中和强大。如今,欧洲再想用相同的方式,已经不可能再取得成功。

中欧关系的气氛正在悄然变化。虽然两方依然在进行会议和合作谈判,但双方的姿态都愈加克制。欧方宣称“战略竞争”,中方则强调“伙伴合作”。这两种立场表面上看似冲突,实际上各有各的算盘。稀土争夺看似是外交风波,实则是供应链中的心理战。

从10月到现在,欧盟的声音愈发响亮,但其实际行动却少之又少。冯德莱恩口中的“使用所有工具”在企业界听来不过是背景音。大家都知道,真正打响贸易战,欧洲的新能源计划首先就会遭受重创。马克龙口中所谓的“动用手段”,实际上也清楚——中国不仅是一个供应商,更是能够控制节奏的关键角色。

稀土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场关于心智的博弈。中国并没有采取激烈的回应,而是采取了渐进的出口管理方式。商务部清楚地表明:资源要服务于产业升级,而不是成为廉价原料的来源。简单的一句话,背后意味着中国将从“卖原料”的时代转向“卖技术”的时代。愿意合作的,欢迎;强买强卖的,必须掂量成本。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信号,全球的原材料交易商都已经开始感受到中国改变游戏规则的影响。

欧盟最担心的,正是中国掌控了这一节奏。过去,欧洲习惯了自由调配市场资源,但现在必须面对出口许可、审批周期和合规认证等复杂的程序。一旦中国收紧出口,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稀土板块可能会大幅波动,欧洲舆论出现了两种声音。一方呼吁“坚定反制”,另一方则劝说政府“不要过度政治化”。德国《商报》的一篇文章指出:“经济规律不听政治口号。”

虽然欧盟提出的“反胁迫工具”看起来很威慑,实际上这些措施更多是风险提示。要真正启动这些工具,首先需要欧委会提出提案,接着通过成员国的表决,而所有27个成员国要达成一致几乎比登月还难。成员国内部的意见也不统一:波兰希望强硬一点,德国则主张稳妥,而法国则希望观察美国的态度。在这一轮表态结束前,市场早已自行调整,欧盟的强硬表态实际上并没有带来快速的行动。

更关键的是,欧盟的真正“非常手段”有限。贸易调查或关税反制只会推高欧洲厂商的成本。如果稀土供应链紧张,新能源计划将被迫延迟。甚至欧洲智库也指出:“对抗不如谈判。”事实上,自从中国加强出口管理以来,布鲁塞尔一直在寻求重新沟通,企业代表频频前往中国,希望找到稳定的供应渠道。虽然表面上硬话不断,实际情况却是各方都明白,这场博弈的关键不在口头威胁,而在实际合作

相关内容

原创 ...
徐晃和许褚这两位都是曹营中的猛将,在土山之战中却被关羽杀退。如果二...
2025-11-01 02:01:53
黄金七日暴跌500美元,牛...
10月28日,现货黄金价格跌破3900美元/盎司,较10月20日的...
2025-11-01 02:00:56
迈瑞医疗:回应三季度拐点质...
来源:问董秘 投资者提问: 贵公司9月中声称三季度是拐点,请问拐在...
2025-11-01 02:00:18
招商银行,首席风险官变更!
【导语】钟德胜因工作原因辞任招行首席风险官,仍在招行任职,副行长徐...
2025-11-01 01:59:38
原创 ...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讲中国清朝的一位伟大皇帝——康熙。康熙是清朝的...
2025-11-01 01:32:32
原创 ...
如果说孙子是典型的军事理论家,那么成吉思汗则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实践家...
2025-11-01 01:32:28
原创 ...
公元89年东汉名将窦宪挥师北上,一举击溃了北匈奴。自那之后这个曾在...
2025-11-01 01:32:02
原创 ...
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的领土曾经历过多次被其他国家分割的情况。然而,...
2025-11-01 01:02:36
转型“大家居”两年,欧派家...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定制家居龙头欧派家居(603833.SH)交出...
2025-11-01 01:01:52

热门资讯

2025年全国“优化消费环境月... 2025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将联合开展全国“优化消费环境月”活动。今年全国“优化消费环...
多家光伏上市公司大幅减亏 “反... 央广网北京10月31日消息(记者 齐智颖)光伏产业上市公司已相继披露三季报。第三季度,多家行业龙头企...
多重催化剂引爆!近期“吸金”超... 格隆汇10月31日|今日,回调多日的创新药板块全面上攻,港股的映恩生物涨超12%,三生制药涨超11%...
原创 1... 近来,黄金投资热潮涌动,但其中暗藏的玄机却鲜为人知。前几天,一位老友急匆匆地打来求助电话,让我对黄金...
参股基金板块10月31日跌0.... 证券之星消息,10月31日参股基金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96%,华泰证券领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
电力投资热潮推高铜价,矿山产能... 经历多年的资本开支紧缩,大型矿企正调整业务重心,瞄准开发新兴战略矿产 文 |《财经》研究员 马铭泽 ...
【食品安全宣传周】辣椒面如何“... 前言 HP CUSTOMS 舌尖上的安全:海关如何把关? 在全球化的供应链中,辣椒从印度、墨西哥、卢...
原创 俄...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一收紧,全球供应链就跟着抖三抖,美欧那边急吼吼找替代,美国跟澳大利亚签协议兜底采购,...
黄金七日暴跌500美元,牛市终... 10月28日,现货黄金价格跌破3900美元/盎司,较10月20日的历史高点暴跌近500美元。这场急跌...
迈瑞医疗:回应三季度拐点质疑,... 来源:问董秘 投资者提问: 贵公司9月中声称三季度是拐点,请问拐在哪?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