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享道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交易总额(GTV)计,享道出行在国内网约车平台中排名第五;按完单量计,在上海市网约车平台中排名第二。
01 网约车日均单量超60万单
享道出行的主要业务包括网约车服务、车辆租赁服务、车辆销售及Robotaxi服务,其中网约车服务为核心业务板块。
招股书显示,享道出行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7.29亿元、57.18亿元、63.95亿元;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7.81亿、6.04亿、4.07亿,期内亏损率分别为16.5%、10.6%、6.4%,经营亏损逐年收窄。
作为享道出行的核心业务板块,其网约车服务已覆盖中国85个城市,月活用户1.27亿。2024年全年,享道出行日均订单量超过60万单,GTV超过55亿元人民币。
2022-2024年,享道出行注册司机数分别为34.1万名、59.6万名、89.9万名。到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量达到了106.2万名。
2022-2024年,享道出行网约车收入33.61亿、42.09亿、49.9亿,占比71.1%、73.6%、78%。业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运营城市数量拓展带来的订单规模经济效益,以及经营效率的提高。
招股书特别提到,平台通过技术驱动,实现了网约车业务毛利率从2023年的2.2%提升至2024年的9.1%,并在2025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12.2%。
毛利率的增长,也表明公司网约车业务正逐步走出"烧钱扩张"阶段,进入"精细化运营"。
02 上海市场份额10.2%排名第二
2018年成立以来,享道出行以上海为切入点,逐步从上海扩展至长三角地区,并进一步扩展至全国。
享道出行业务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于特定地区。在上海、郑州、苏州、杭州、宁波等核心城市,网约车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三;在上海市网约车平台中,以完单量计排名第二(仅次于滴滴出行),市场份额为10.2%。
截至2025年上半年,享道出行在上海的合规网约车车队规模超5300辆。
2021年以来,享道出行先后在上海和苏州启动Robotaxi试运营。截至2025年8月,其Robotaxi已完成34万余次订单,开放点位数超48000个,累计行驶超270万公里。
落地方面,享道出行计划在上海打造200台规模的L4级Robotaxi车队,并计划在2026年完成部署。运营方面,享道Robotaxi将采用与传统网约车混合运营的模式。同时,平台将以试点经验为基础,逐步将服务拓展至人员密集的核心城区,计划到2027年实现“享道Robotaxi”在国内多个城市的规模化商业运营。
03 超90%订单依赖聚合平台
同已经上市的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类似,享道出行的订单主要依赖包括聚合平台在内的各类第三方渠道。
2022-2024年,享道出行通过聚合平台完成的单量分别为1.352亿单、1.594亿单、2.169亿单,占比从91.79%提升至97.13%。2025年上半年,来自聚合平台的订单规模进一步提升至98.55%。
主营业务对聚合模式的依赖与日俱增,并深刻影响着整体成本结构--公司面临着议价能力承压,以及单位订单佣金成本的上行风险。
2022-2024年,享道出行支付的聚合平台佣金分别是2.74亿、3.27亿、4.42亿,占比从52%提升至71.8%。2025年上半年,聚合平台佣金进一步提升到了2.32亿,占比75.3%。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聚合网约车的市场份额已从2019年的5.7%增加到2024年的29.6%,其GTV从110亿元增长到925亿元,展现出极强的成长势能。预计到2029年,该细分市场的GTV将增长至3412亿元,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主引擎,并占据51.2%的市场份额。
聚合模式的迅猛增长,深刻改变了网约车行业现有竞争格局与服务生态。
在此模式下,无论是区域性的中小平台,还是“车企系”头部玩家,都面临“被管道化”的挑战,导致其品牌辨识度与用户直连能力显著减弱,纷纷转变为聚合平台的运力供应商。
因此,无论行业竞争格局如何演变,聚合平台都已是最大赢家。
结语
按照2024年网约车GTV划分,中国网约车平台市场份额前1-5位分别是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首汽约车、享道出行。
此前,已有如祺出行、曹操出行两家“车企系”平台在港交所上市。享道出行紧随其后,也代表了国内头部平台的网约车业务已从初期的战略试水,迈入价值验证与独立发展的新阶段。
在聚合模式主导用户流量分配的趋势下,平台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规模之争转向技术与生态的协同能力。对“车企系”平台而言,能否在自动驾驶落地、线下运力精细化运营以及盈利模型构建方面形成闭环,将成为其能否启动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评判标准。
#网约车平台 #享道出行 #网约车平台招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