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姚嘉莉 通讯员 陈琳 邓纯
小区域服务大外贸,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以不到全省万分之二的国土面积,贡献超过1/10的进出口值,对广东外贸增长贡献率达37.2%,“主力军”作用明显。记者10月29日从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获悉,前三季度,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进出口7086.74亿元,同比增长15.5%,拉动全省外贸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429.24亿元,同比增长24.2%,进口3657.50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均高于同期广东外贸进出口水平。
广州海关所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关员对进入综合保税区即将开展保税维修的汽车变速箱进行监管
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首次跻身全国前三名
据透露,“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发展量质齐升,新增综合保税区2个,总数达到13个,数量居全国第三,2024年进出口值8636.18亿元,较2020年增长165.1%,占广东外贸比重从4.6%提升至9.5%,今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10%。根据近日海关总署通报2024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结果,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被评为全国A类,其中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首次跻身全国前三名,发展绩效取得历年最好成绩。
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毗邻港澳,靠近空港海港,借助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保税物流发展为区内主要业态,目前集聚多家年进出口值超百亿的供应链企业,形成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文化艺术品等分拨中心。前三季度,综合保税区内保税物流进出口5799.95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广东外贸进出口值的8.3%,对广东外贸增长贡献率达25.3%,利用保税仓储备货等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外贸形势,为广东稳外贸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广东省内海关持续创新监管、优化服务,支持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新业态,拓展综合保税区增长点,提升综合保税区发展质量。如广东省内综合保税区保税跨境电商规模2024年已扩展至427.95亿元,较2020年增长68.8%,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网购保税业务连续6年位居全国综合保税区第1位。
蛇口海关关员对前海综保区内的新能源汽车开展实地监管
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新业态蓬勃兴起
值得关注的是,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新业态在综合保税区内蓬勃兴起,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内实现深度融合,价值链、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在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深圳海关推动保税维修提档升级,强化企业ERP数据应用,实现监管数据与企业运营数据自动采集、自动比对、自动运算,区内汇聚了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无人机、手机、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品的保税维修业务。前三季度,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进出口值突破35亿元。
在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海关则先后推出“全球中心仓”“分送集报”等通关便利措施,创新打造“MCC 前海”物流模式,被评为广东自贸试验区五周年投资贸易便利化最佳案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前海服务中心”创新成果入选广东自贸试验区第六批制度创新案例,吸引多家大型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入驻,在区内打造国际分拨中心。前三季度,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进出口2842.34亿元,同比增长8%,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4,广东省第1,成为前海外贸的“增长极”。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内共建有10个综合保税区,其中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内均设有综合保税区,在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推动制度型开放、率先引领示范方面综合保税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关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打造深港服务业开放枢纽。
图片来源: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