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回溯往昔,自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人均居住面积从最初的六七平方米跃升至三十九平方米,极大地提升了生活品质。与此同时,全国平均房价也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增长,从二十多年前的每平方米两千元,一路攀升至去年上半年最高点的一万一千元,涨幅高达百分之五百五十。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更是从最初的每平方米三千元左右,飙升至如今的六七万元,涨幅超过二十倍,令人咋舌。
纵观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过往,房价并非一帆风顺地上涨,而是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大约每隔几年,房价便会经历一次大幅上涨。第一轮上涨始于2003年,持续至2007年;第二轮上涨始于2009年,持续至2011年;第三轮上涨始于2012年,持续至2014年;而第四轮上涨则从2015年开始,一直延续到2020年,之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房价上涨的势头才戛然而止。
然而,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系列明显的调整迹象。一方面,全国平均房价从去年上半年最高点的一万一千元,下跌至今年六月底的九千八百六十元,平均跌幅超过百分之十。更令人关注的是,在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中,截至六月份,有四十八个城市的房价同比下跌,仅有二十二个城市出现同比上涨。这充分说明房价下跌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正在蔓延至全国范围。
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大幅下滑。克而瑞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百强房企的累计业绩规模同比下降高达百分之五十点三,与2020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七点八。其中,近八成百强房企的累计业绩规模同比降幅超过百分之三十。面对困境,不少房企不得不选择降价促销,以尽快回笼资金,缓解资金压力。
为了应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国内已有七十个城市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松绑措施,希望能够刺激市场回暖。这些措施包括放松限购、限贷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甚至直接向购房者提供购房补贴。然而,这些举措也让许多潜在购房者感到困惑,不知道今年究竟是应该买房,还是应该继续观望。
对于未来房价的走势,业内人士的看法也存在分歧。一些人认为,从今明两年开始,房价可能会迎来“贬值潮”。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在以下三大趋势的影响下,是否应该买房,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
首先,房价调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2000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房价一直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尽管政府也曾出台过各种调控政策,希望能够遏制投机炒房行为,但房价上涨的趋势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而如今,房地产市场呈现“量价齐跌”的局面,这意味着只有当房价回归到合理的水平,市场调整才可能结束。
其次,房地产市场已经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房价逐步回落已成定局。早在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就发布数据称,中国空置的商品房达到六千五百万套。而在经历了五年之后,随着大量新增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入市,预计中国住房空置数量已经达到一亿套,足以满足三到四亿人口的居住需求。因此,未来无论是新房市场还是二手房市场,房屋“供大于求”的情况将会越来越严重,房价出现逐步调整的态势也将难以避免。
最后,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导致未来刚需购房需求将越来越少。数据显示,中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二点六七亿,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三亿人。与此同时,年轻人的数量却越来越少,九零后人数只有一点七五亿,零零后人数只有一点四五亿。未来的年轻人可以通过继承父辈的房产来解决居住问题,而无需再购买新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房价逐步回归合理价格,将是难以避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