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一出,全球都愣了,国产新能源和BBA打得火热,二线豪华车却悄悄崩盘了。
你没看错,曾经靠“比BBA便宜、比普通品牌有面子”活下来的二线豪华品牌,现在正被夹在中间疯狂挨揍。
来看几组数据:
今年8月,问界销量突破4万辆,直接压过宝马和奔驰。小米凭两款车月销3.6万,逼平奔驰。
而二线阵营里,沃尔沃今年前8个月累计销量不到11万,同比跌了14%;雷克萨斯也从年销20多万台的巅峰,掉到如今月均勉强过万。
价格更绷不住,凯迪拉克CT5从33万落地价砍到如今不到20万起,沃尔沃S90终端优惠超10万,连雷克萨斯ES也放下身段狂降价。但这都没用,销量该跌还是跌。
但这还不是偶然。
背后其实是技术差距和消费逻辑彻底变了。
以前大家选车看车标,讲排面,现在更看重什么?智能座舱、续航能力、用车成本。
二线豪华品牌要智驾没智驾、要超充没超充,连个像样的纯电平台都拿不出来,还在讲“底盘扎实”“内饰豪华”这种老一套,年轻人根本不买单。
而且,BBA也在降价反击啊!
奔驰E级最低不到36万,宝马5系甚至下探到30万内。这个价位,谁还去看凯迪拉克、沃尔沃?
在我看来,这一波洗牌才刚刚开始。
明年新能源征收购置税之后,市场不会倒退,反而会加速分化。国产车靠产品力、BBA靠品牌溢价继续吸客,而二线豪华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尤其是等到2026年,宝马和Momenta合作的智驾系统落地、奔驰固态电池上路、奥迪纯电系列全面铺开,那时候二线品牌如果还拿不出有竞争力的电动产品,恐怕连活着都难。
这种感觉,就像当年功能机时代的诺基亚、摩托罗拉,智能机一兴起,它们不是输在产品不好,而是输在赛道变了。
但对消费者来说,这是好事。大家以后买车会更理性,更看重实际体验而非虚名。要么省预算买国产高配,要么加钱上BBA,中间那档“伪豪华”注定会慢慢消失。
二线豪华品牌的困境,不是哪个车厂不努力,而是时代真的不需要它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