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稀土,很多人可能觉得只是普通矿石,可它却是军工产业的“命脉”。
1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要耗2.4吨稀土,1艘弗吉尼亚级潜艇更是要4.2吨!全球稀土总储量约1.2亿吨,中国占比34%,是世界储量最大的国家。
以前我们把稀土当廉价矿石贱卖,如今却牢牢攥住产业链主动权,成了美国最想打破的“封锁”,这背后藏着中国稀土产业的逆袭之路。
早年的中国稀土,走了不少弯路。发展初期,缺乏规划的胡乱开采成了常态,大量稀土矿石以极低价格卖给外国人,相当于把“工业黄金”当石头卖。
那时我们没意识到,稀土混合物看似没多大用,可一旦分离提纯,就是各行各业的“关键添加剂”,尤其是军工领域,从导弹制导系统到战机发动机,都离不开单一稀土元素。
等到发现稀土的宝贵时,我们才开始痛定思痛,从源头管控开采,不再轻易出口稀土矿石,而是全力打造完整产业链,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现在的中国稀土,早已站在产业链高端。
整个产业流程环环相扣:先探矿开矿获取矿石,经过粗加工剔除废渣土,再通过氯化工艺让稀土融入水中,最后用萃取技术逐级分离,把混合的稀土拆成单一金属,卖给下游应用厂家。
这套分离技术我们已经非常成熟,能精准提取出各种稀土元素,而这正是其他国家难以突破的瓶颈。
要知道,没有提纯后的单一稀土,美军的先进驱逐舰、潜艇都难以量产,这也是美国急着让我们开放稀土出口的核心原因。
他们离不开中国的稀土产业链,却又不想被我们“卡脖子”。
面对美国的诉求,我们的态度很明确:稀土出口必须严管。
现在想从中国买稀土,得经过严格审批,不仅要审核买家资质,还要防止“转卖”,避免有些国家买走后再转手卖给美国,绕开我们的管控。
稀土这张牌的威力,今天全世界都看懂了,不能再跟在美国后面充当打手,跟中国作对。
德国有几家愿意接受监督,接受抽查,提供了稀土的全部数据,就申请到了稀土许可证。这不是故意“卡脖子”,而是对资源的合理保护,更是对国家产业安全的守护。
早年贱卖稀土的教训让我们明白,核心资源和关键技术不能轻易放手,如今我们掌握着稀土分离的核心能力,就等于握住了谈判的“万能牌”。
既能保障国内军工、高端制造的需求,也能在国际博弈中占据主动。
从贱卖矿石到掌控产业链,中国稀土的逆袭,藏着对资源价值的清醒认知。现在美军越是着急要稀土,越能说明我们这条路走对了。
未来,随着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对稀土需求增加,我们的稀土产业还会发挥更大作用,而“严管出口、做强产业链”的思路,也会让这张“王炸”越来越有分量。